董必武的绿化诗情
2021-06-06郑学富
郑学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终日操劳的同时,尤其关心和重视环境绿化工作,他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为实现绿化祖国的宏伟理想日夜操劳。在1963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四次会议上,他专门就林业问题作了发言。会后,他还亲自到各地去考察林业,动员全民大兴林业,并创作了一首首相关的诗词,表达了他对祖国绿化事业的关注。
一
1964年1月,78岁高龄的董必武赴湖北视察。视察期间,他无时无刻不思考着林业发展问题。1月8日,他在武汉接见了参加湖北省林业工作座谈会的各地市专员、市长和省直有关厅局的负责人,并在会上着重强调了发展林业的紧迫性,提出要“大办林业”。董必武介绍了国家对木材的需求状况和林业的现状以后,指出:“我们要急起直追,赶上去,实现林业的现代化,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强调,木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迫切需要加速林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除成片土地外还有很多零星分散的土地,要加速林业发展,不仅要造成片林,还要分散零星造林。在铁路、公路和渠道两旁以及村庄四周4个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是用较少的钱和劳力,植更多的树的好办法。若干年后零星造林的贡献便会显现出来。特别是在村庄周围造林这一点,湖北省大有可为。他希望动员广大群众,群策群力,在一定时期内把上述4种区域都栽上树。
1月9日,董必武离鄂南下。从武昌到广州途中,他的心情很不平静,始终关注着列车两旁的绿化情况。当他看到武昌至岳阳段植树较少的时候,就记下来告诉当地的领导同志。一路上他看得十分仔细,连坪石到广州段有几处缺树记了下来。夜深了,董必武心系绿化,无法入睡,提笔写下诗歌《人民公社生产队要大办林业》。全诗32行,通俗易懂,对农村植树提出了完整的建议:“每农户年植,十株桧柏松。鄂农六兆家,树增千万丛。积累至十年,将以亿计终。此法最经济,少费钱与工。”董必武在诗中还开创性地提到了林权问题,鼓励确定林权,坚持“谁种谁有”,即农民个人种植的树木归个人所有的政策,以提高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他在诗中写道:“林权照规定,为私也为公。社队订公约,护林责任崇。见缝即插针,不让地有空。”在诗中,他还描绘了祖国大地未来植被丰茂的美景:“为期三十年,满眼青葱茏。树木皆成材,资利用无穷。”
1月14日,董必武又作《铁路公路旁植树》诗一首,全诗56行、分5个部分,以诗代论,阐述了道路绿化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路树美风景,宜有不宜无。若从经济论,路须与树俱。路两边留地,列树数行敷。每里植两行,可增五百株。加密行加倍,千株里有余。路里五十万,几亿本非虚。如栽速生林,十年成材储。随伐随即栽,新栽补旧除。”董必武在诗中对铁道部提出了植树要求:“部定为章程,局年列计划。……首先是布局,考虑周为贵。检查路政时,莫将树忘记。每年有收益,亦须入会计。……期以三五年,沿路有林带。员工同认识,蔚成新风气。”到广州后,董必武立即给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写信,对上两首诗作了具体解释,进一步阐述大办林业的重要性,并将诗抄送给中南局书记陶铸,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广东省委书记、副省长林李明及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邓子恢等人。
二
1964年2月,董必武又来到广东省视察,参观了林业先进地区湛江。湛江原是缺材少林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后来,该地区广大群众响应毛泽东“绿化祖国”的号召,每年春节期间,由党政军领导带头植树,大搞群众性的造林运动。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湛江自然条件得到了改善,不仅地下水位升高了,大部分地区的缺柴问题也得到解决。董必武非常赞赏湛江的经验,后来还多次夸赞这一地区的电白县是个好典型。他在写给中共湛江地委书记和专员的信中说,他从湛江地区的植树材料中得到不少启示,建议在林权确定、社队准备好树苗的条件下,在湛江林业尚待发展的地区找一两个点推动农户植树造林。他指出:把群众发动起来,有了树苗,植起来费工不多,如能保证成活,则年年有效益,农民必然会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行动。在一两个点做了这些笨功夫后,再和群众一起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三五年后,群众植树一定会普遍开展起来。
在湛江海滨公园,董必武亲手栽下一株白玉兰,接着又风尘仆仆地前往海南岛。2月7日,他写下《椰林》一诗:“海畔椰林一片青,叶高撑盖总亭亭。年年抵住台风袭,干伟花繁子实馨。”满腔热情地赞美了海南椰子林的壮美和作用。2月8日,他又作《椰庄海边黎民村》一诗:“椰子林中住,幽村乐气清。日升明向午,潮落静无声。蚌蛤寻非远,鸡豚散不争。社员理生事,集体业心萦。”诗中描绘了途中的所见所闻,歌颂了海南农村的新气象。同日,他还作《鹿回頭椰庄招待所》一诗:“海闻龙摆尾,山见鹿回头。椰树森森立,渔舟渺渺浮。”其间,董必武收到为湖北省两所中学题写校名的邀请,在回信中,他还不忘鼓励学校积极造林。在广东期间,他向中南局的领导同志了解绿化工作情况,还先后给湛江市市委书记和广西省科协主席写信,指示做好植树造林和林权改革工作。
三
“钦辇东行又北行,黄昏前已达昭盟。风沙曾使田庐没,水草今为农牧生。遍植笔杨防护好,多开爪浍灌淤平。赤峰面貌初更变,万象欣欣日向荣。”这是1964年6月30日董必武所写下的诗《由承德到赤峰》。6月下旬至8月上旬,董必武不顾年事已高,同朱德等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视察工作。视察期间,董必武高瞻远瞩,对林业工作作了许多指示。6月28日,董必武同朱德等抵达河北承德。29日,在听取承德负责人关于林业工作的汇报后,董必武指出,林业工作和农业工作一样,点多面广,群众性强,要把群众的当前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路、铁路两侧要植树,群众把公路、铁路两侧留的土地都种了庄稼,这是不对的,应向群众讲清楚。要动员农户利用农村空地,见缝插针,把空地都植上树。要贯彻四自(自来、自育、自造、自用)政策,经费有困难,国家可以设法给予贷款;技术有困难,政府要帮助训练技术人员。他还提出:要动员军队造林,造林方案由地方选择设计,造后交地方管理;要发动学生造林,当地政府划出土地,包给学校,包造包管,将来有了收入归学校。关于林权问题,希望抓紧处理,权属确定后,随即发证,使群众安下心来。
7月4日,董必武、朱德以及时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王维舟专门听取了辽宁省林业厅厅长的汇报。谈到国营林场时,董必武指出,固定工人不要太多,太多就成了包袱;多用临时工,降低成本。有人说林场造林不能用临时工,这是不合理的,林场造林用临时工是一举两得的事。他强调社队要见缝插针,多挖潜力,大做文章。要先把林权地权处理好,林业有周期长的特点,如权属稳定,群众就放心。有人说怕社队造林多了会产生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关于军队和工厂参与造林问题,可由省委号召试办。
7日,董必武又前往吉林视察,沿途考察了林业情况,并赋诗《初到通化》:“吉林有通化,跨浑江为市。山含丘壑多,岁不愁雨水。黍稷甚茁壮,林木尤茂美。地下富蕴藏,开发尚有待。野生诸异物,欲取不胜采。参茸享盛名,葡萄酿芳醴。引人爱劳动,自力精其技。乐园不在远,黾勉求之是。”
7月9日,董必武视察松花湖,看到四周造林和封育起来的林子长势很好,极为赞赏,赋诗《游松花湖用朱委员长韵》赞美道:“出门一笑大江横,冒雨驱车丰满行。湖上荡舟青入眼,四山松韵颂升平。”
7月12日,董必武来到延吉市,看到该市周围荒山秃岭、树木稀少,便提出批评。他在《看延吉周围荒山秃岭树木稀少有感》一诗中写道:“南望孤峰帽,东流一带河。近人山树少,隔岸野花多。延吉市殊静,图们江不波。巡行受欢接,列队并肩摩。”
7月13日,董必武乘车到东沙沟林场的一个作业区视察,当地林木长势不错,每亩木材蓄积量可以达到10立方米。但当董必武了解到,全区预期木材蓄积量共约18万立方米,但管理部门每年却计划开采6万立方米,3年就要采完的情况后,他深感不安,指示说:采伐办法要很好研究,不能采取大面积剃光头的办法,必须考虑到森林后续资源,要做到永续永伐,越采越多,不能中断,并作诗《对东沙沟林场永续利用的建议》:“东沙遥接枕头山,已入森森林海间。千百林工勤采伐,伐时应计复生年。”24日,在听取东北林业总局的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董必武又指出:“应根据资源情况具体计算,实行轮伐作业,并搞些农副业,亦林亦农,使子子孙孙长期定居下去,这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要在这方面开辟出一条路来。”
四
“泛舟南北两湖头,到处青幽不用求。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1964年7月15日,董必武和朱德、王维舟一起视察镜泊湖水电站。看到镜泊湖处处碧波荡漾,四周青山绵延,环境秀丽幽静,董必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赞之。
其间,董必武一行还听取了黑龙江东京城林业局局长关于该局林业生产情况的汇报。在座谈时,董必武指出,要根据中国情况和社会主义要求,创造出属于我国的林业经营方式,而不要机械地抄袭其他国家的方式。采伐方式要逐步改进,要轮伐作业,不能长期大面积剃光头采伐,使作业中断,经常搬家。造林育林,要“高质量高标准”与“广种薄收”并举,如镜泊湖这样好的条件就应该搞高质量高标准的人工林。现在这种封育起来的次生林,虽然对水土保持能起很大作用,但没有考虑到将来出产的次生林产量低、质量差、林种不全,对这样好的土地来说反而是浪费,未能完全达到地尽其利。针对当前木材利用不够合理,浪费很大甚至腐烂在山上等现象,他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容许的,尤其是我们少林国家更不能容许,有关部门要研究解决”。“要把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全面地看,不要有片面的群众观点,要看到林子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
7月20日,董必武一行路过伊春带岭,参观了育苗和落叶松人工丰产林,听取了当地负责人的相关汇报。他指出,在条件好的地区,造林都应该像这块丰产林一样高质量高标准地搞下去,为将来木材过关打下可靠的基础。他写下《颂带岭人工丰产林》一诗赞道:“带岭营林已奠基,松榆杨柳幼苗培。迹地更新能跟上,逐年千垧树能栽。”
五
1965年1月,当董必武得知曾为新四军第五师干部的张广图任北京林学院副院长时,非常高兴,当即挥毫抄录在海南作的《椰林》一诗赠送给张广图,以示鼓励。同年11月12日,又创作七言绝句《植树诗——为北京林学院补壁》二首,其一曰:“秃岭荒山须覆盖,海滨河坝要经营。环村尽有空闲地,树木栽培志士争。”其二曰:“利在将来常被忽,效生左近会当寻。君如岁植十株树,廿载将成一片林。”闡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号召植树造林,表达了对林业工作的关怀,诗意深远。张广图收到董必武的诗后,立即送到荣宝斋裱糊,然后特制了一个米黄色木质框,把它挂在会议室里,作为座右铭。
伟人已去,风范犹存。如今的祖国大地处处绿树葱茏、山清水秀,这是对老一辈革命家在天之灵的最好的慰藉。(责任编辑:章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