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智慧校园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有效途径

2021-06-06李玉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

李玉顺

【摘 要】2015年前后是我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发展的突显时期,当前,智慧校园正日益成为一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主题。如何理解中小学智慧校园本质特征与内涵,切实从智能时代发展及教育现代化新进程出发建好智慧校园,本文定位在这一意义下,通过进程回顾、内涵辨析、案例呈现等,向一线学校阐明中小学智慧校园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有效路径。

【关键词】智慧校园;体系重构;案例展示

智慧校园实践的发展

1.智慧校园概念缘起

智慧校园概念缘起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以及由此而联动的智慧教育概念发展,智慧教育是由社会信息化进程所隐喻的新型教育形态与价值主张。2018年,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智慧教育反映着对高质量教学、高品质学习以及对教学系统解构重构的时代要求,是教育发展面向终身化学习、开放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生态,这一愿景推动了智慧校园实践探索,我国自1996年出现数字校园概念到2014年达到研究发表高峰,而智慧校园实践自2012年至2014年平缓启动,到2015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前后是中小学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升级阶段发展的转折点,2019年教育部开启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加速了智慧教育实践,推进了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实践转段升级。当前,智慧校园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2.智慧校园的实践演进

对智慧校园的实践感知是以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应用为起点。2011年,iPad在中小学课堂的应用探索推进了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由此,“智慧课堂”“智慧教室”等概念提升了一线中小学校对技术助力现代课堂发展的期待与判断。智慧教室以移动终端一对一配置为表征,以智能互动教学系统促进师生深度互动,有利于课堂认知、行为和情感目标的统整性达成。智慧教室提升了一线教育信息化实践者对技术增强型现代教室的热情,呈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新技术赋能的特征及样貌,出现了对智慧校园实践的新认知与新追求。

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发展是以区域性规划、探索实践为路径,其价值动因是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2015年是中国云计算技术文献研究发表的高潮,云计算及云服务形态深度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从以学校单体建设进入到以区域教育云集约建设为形态的新阶段,云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强烈提升了数据汇聚、融合及其深度应用的价值追求。因此,自2013年起,上海、深圳、宁波及南京等区域先后启动了区域性智慧校园实践,对智慧校园个性化特色发展与区域性整体协同进行深度探索。从这个意义上看,区别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同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密切关联,其内在特征不是“个体”意義上的,而是“协同”意义上的产物。2019年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指导文件中,就特别强调示范区建设要同互联网云服务对接,智慧教育发展的多域协同性、新技术应用的赋能性、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进步性等需求明显。因此,智慧校园是开放协同、数据赋能、育人价值升级发展的新一代数字校园。

如何理解中小学智慧校园

1.中小学智慧校园概述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该规范反映了20多年来中小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性成果,表征了国家对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时代引领。

在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交叠发展的时期,如何理解智慧校园概念及其本质特征?整体上比较看,数字校园建设是信息技术自底向上逐渐成长进程中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概念,是个体应用突破的、自底向上生长的历经过程,并逐步走向了互联、互通和联接,其实践认知是功能驱动,业务迁移特征是浅层整合。智慧校园则不同,它是学校信息化应用普遍涌现、信息化建设模式云化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因此,智慧校园概念是全局视野特征的、整体规划引导的、开放协同支持的、创新发展驱动的,是数字校园实践进入互联、融通阶段后的再升级。因此,相比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应是系统、整体、数据赋能驱动,能促进教育教学业务深度融合,这些是智慧校园区别于数字校园的基本背景,在此基础上,智慧校园面向学校办学实践具有更丰富、更高层次的价值内涵。

2.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本质内涵

在现代教学理论引领和现代教育治理理念发展支撑下,通过智能教育服务支持开放、互联、泛在、个性的多元学习交互,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发展,智慧校园应包含如下内涵。

(1)教育理念转变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颠覆性创新、走向后制度化教育新探索阶段的引领性实践与思考,它关注整个教育系统解构重构进程,特别是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和教育系统体制变革,以反映与社会变革的深层次互动联系。智慧校园是落地智慧教育在学校发展的前瞻性实践,应在个体学校层面上践行这样的价值主张,同步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立德树人、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大规模班级授课制环境下因材施教及学生个性化发展,以现代化进程引领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新境界。

(2)学习环境再造

智慧教育发展加速了学校学习环境创新,打造高沉浸性、深交互性和富体验性新空间。在人工智能教育、创客教育、STEM教育等各类创新教育动能综合推动下,系统化设计和开发创新性专业教室,灵活可变动的教室布局,多样化学与教活动的开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于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检表”,设计可重组扩展的公共空间,促进学习区、活动区和休息区相互转化,弥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无缝融合的需求,打造面向社区、面向城市、面向社会、面向互联网的开放性混合式学习环境,赋能积极主动的个性化学习。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创”,以新型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心理和认知结构发展。

(3)教学方式变革

智慧教育发展加速教学方式变革,积极探索新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和泛在学习,跨越学科之间界限整合课程,推动教学流程再造,打破固定课时结构,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教育,让学习变得个性满足和按需定制。与此相对应,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学习应是主动的、探究的、游戏化的,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习知识、养成个性、培养能力,通过网络延展学习边界,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深度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给学生以价值问题探索、真实任务实践、虚实空间融合、多种工具应用、开放网络协同的新型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深层次变革。

(4)课程体系重构

人类智慧来源于知识观的完整,智慧教育发展背景下,课程建设应覆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课程,并加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优化,联结学生与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经验,让知识回归生活,加强STEM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建设,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体系。以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创新课程形态,丰富课程供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课程服务,把“五育并举”贯彻到“互联网+教育”全过程,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混合式课程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提供系统性的网络化课程空间支撑。

(5)教育治理精准

对课程规划、实施及评价进行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和伴随式数据采集,对教与学过程行为性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为管理者、教师提供可视化分析报告。采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生成长过程等综合素质数据,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提供可视化分析结果,支持学习诊断、学习预警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对目标全场景、全业务、全过程教育数据,如教育管理数据、教学过程数据、学习过程数据及教育教学全过程数据,在充分汇聚、融合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分析、学习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服务,实时分析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状态,支持管理者教育决策、教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实现学校管理精准决策及精细化的科学管理。

智慧校园发展的北京代表性案例

1.中关村三小——数据互通互融下“大家三小云”建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颠覆性创新”学校,学校教学空间开放,传统意义上的各个学科已转变为跨学科组合的“真实学习”,不同年级孩子生活在一起共同学习。为支撑学校创新发展,学校智慧校园顶层规划、分步实施、深度推进:在基础数据层,已建成统一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并与微信打通,师生可通过企业微信和微信公众号使用“大家三小云”;在平台层,已建成统一消息中心、统一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及统一的应用管理;在应用层,已有在线学校、教师发展、学校管理、数据分析决策等十余项成功应用;在大数据层,已在新生入学、教师双向聘任等多个实际应用场景中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决策与数据可视化。“大家三小云”不是传统“数字校园”升级,而是学校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深度探索。当前,学校正努力通过大数据记录、收集、分析、应用与反馈,实现用户定制的实证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以实现AI辅助教学、AI辅助管理,支撑大家发现与改进问题,有效提升、促进学校教育共同体成员共同成长。

2.清华附小——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努力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校园环境,以先进教育理念引领课程改革潮头。2011年开展“1+X”课程整合实验,2014年提出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知识、能力、态度、思维、价值观、品格等方面实现整合性发展,确定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整合路径,打破原有分科课程壁垒,迄今,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建成了“1+X”课程体系。当前,服务课程体系实践,学校智慧校园已建成智能教学、移动办公、德育评价、校园文化等多个方向的应用,并基于应用积累了大量数据,如学生学业成长过程数据、学生运动情况和体质变化数据、学生德育表现数据等。学校正围绕不同阶段学生进阶式成长特征,建构智能相关性分析体系模型,利用每位学生在学习、课堂、运动健康、互动交流等不同维度连续性大数据,围绕教学、德育、体育等关键领域,开展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性分析,形成智能相关性分析体系,以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方法,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精细化靶向方向,更好地指导成志少年成长。

在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进程中,正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上述特征的智慧校园实践。

3.陈经纶中学——智慧校园助力集团化办学一体化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朝阳区第一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校,经过十多年建设,学校已构建了“智慧校园”经纶教育云平台,包括办公、课改、学习、生活、活动和交流等六大功能,形成了一网+多端(Web端、PC客户端、移动终端App、微信端)网络平台运行环境,全面服务于集团化办学任务。

目前,结合学校课程改革和智慧校园建设5年规划,进一步改进提升智慧校园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架构,加强集团行政办公、网络教研科研、网络课程平台等的整体打造和补充建设,最终实现集团管理互通、课改互通、教研互通和学习互通。在技术路线上,第一,深度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成长,实现每位师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第二,加强与教育钉钉融合建设,形成智慧校园生态圈,通过教育钉钉客户端为集团教师间网络互动办公、教研等提供更大便利,也为师生互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第三,加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利用行为大数据为教师及管理者提供及时必要的行为分析、利用知识点大数据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第四,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慧型校园,通过VR智慧教室开展地理学科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作业自动化识别评判等。

结  论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是新型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更是数字校园同步国家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及当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视角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决定国家教育信息化融合进程的关键,伴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形态走向智能化、服务化发展阶段,已深刻影响学校信息化发展形态、模式及内涵,应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
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
校园App的设计与营销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