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地区中学乡土文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2021-06-06施万明侯志海

家长·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施万明 侯志海

【摘    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以及到过这里的人们,基于这里发生过的真实故事,以及因这些故事而产生的真情、激情、忧患等各种情感而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他们对卓尼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感情与思考,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广大中学生产生了极强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实施校本课程建设,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加强德育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卓尼;校本课程;乡土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2-0074-03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in Tibetan Middle School

——An Example of Liul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Zhuoni County

(Liulin Junior Middle School, Zhuoni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SHI Wanming  HOU Zhihai

【Abstract】People who have lived on this land in Zhuoni County of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have been here have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real stories based on the true stories that have happened here, and the true feelings, passions, and sorrows that arise from these stories.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These works contain their feelings and thinking about Zhuoni's natural scenery, national culture, and folk customs, and have a strong affinity and attraction for the vast numbe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udying and living he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Chinese and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Zhuoni; School-based curriculum; Local literature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南部,秦岭山脉边缘,是汉、藏、回等多民族聚居之地,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族文化的交叉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样式和民间艺术。基于本土文化内核,一直以来,众多优秀的作家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展示出了卓尼的各式魅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将乡土文学中的教育资源渗透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乡土文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广大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与开发价值。

一、卓尼乡土文学基础

源远流长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乡土文化,是卓尼县初中阶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基础性资源和内容。卓尼行政县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这里的人民以藏族为主体,汉、回、土等十多个民族集聚,被誉为“藏王故里,洮砚之乡”。“觉乃”藏族民俗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卓尼土司文化、洮砚文化是卓尼最具代表的五大文化,因其复杂交织,也产生了多样的文化特色,是当地的五大本土文化资源。卓尼境内的人类活动遗迹,可以追溯到远古,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遗址为其代表。历史悠久、环境清幽的安多古刹——禅定寺、旗布寺、杓哇寺、贡巴寺等十多处藏传佛教寺院,展现着藏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的轨迹;对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第十九任卓尼土司杨积庆烈士的陵园和纪念馆、纪念甘南农民起义杰出领袖肋巴佛烈士的纪念碑亭等,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目光转向唐代大将军歌舒翰创立的神策军重镇阳坝古城、明代古长城边墙及烽燧壕等古代军事设防遗址等,可以在这些历史遗迹的深邃里看到民族團结教育的丰富资源。今天的卓尼,民族风情摇曳多姿,被称为藏族古代服饰礼仪的“活化石”——“觉乃藏族三格毛”服饰,具有别具风格格和多姿多彩的特点,它是全藏区保留最为完整,记录最翔实的藏族古代服饰样本;再如“觉乃”藏族的阿迦、善巴、“莎目舞”等,是藏族古代文化的艺术再现,具有特殊的人文价值和开发潜力,也是值得关注的乡土文学素材。

卓尼是中国三大名砚之一洮砚的出产地,卓尼的洮砚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洮砚在中国唐代和宋代年间就已经声名远扬,家喻户晓。卓尼洮砚制造工艺传承至今,越加制作精美,其品种繁多,风格雅俗共赏,千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极具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也为本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审美土壤。

关注卓尼这片热土,是一代代卓尼文学守护者的真诚心愿,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卓尼,表达卓尼,亲近卓尼,传承卓尼,宣传卓尼,创作了涵盖古诗、现代诗、散文、散文诗、小说、古文等多种文学样式的篇章。他们通过关注觉乃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当地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角度,使文学作品体现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各个维度,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活力。这一件件作品在卓尼人民中间一代代地流传,为世世代代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土著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也为这个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增添了不少光芒。是当地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文化产品,是乡土文学鲜活的教科书,具有极强的文学价值与教育功能。

卓尼著名作家李德全,创作了大量乡土文学作品,其诗歌内容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其古代辞赋凸显大气磅礴、包罗万象,其散文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情感充沛,是卓尼人文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情怀书写,有极大一部分作品符合当地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文学启蒙作用。刚杰索木东,这位文化学者身处异乡,但心归卓尼,他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本色自然、真挚热烈”卓尼乡愁是其创作母题之一,常年来满怀故乡的思念,在他的深情里,可以感受游子的乡土情结。还有薛贞,她是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选刊》《飞天》《散文诗》《格桑花》《甘南日报》等报纸杂志。其他卓尼籍作家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还有近年来在卓尼校园孕育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品。他们的文学作品,以卓尼乡土文化土壤为养分,充分展现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传承先辈的意志,抒发自我意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是深化新时期教育改革、拓宽语文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是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挖掘和利用身边教育素材的良好载体。其中蕴含的卓尼地理人情、土风民谣、成长记忆,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与创作能力。

二、开发与实施卓尼乡土文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乡土文学是特定区域人民群众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是一所寄宿制普通类初级中学,现有学生929名,其中卓尼籍学生820名,藏族学生710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6名,语文学科教师13名,除国家规定课程外,没有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卓尼乡土文学校本课程既能弥补这一空白,又能够传承当地本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适应语文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不可阻挡的局势,我们卓尼地方的校本课程可以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多元和多样的本土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卓尼乡土文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具有浓郁的卓尼乡土文化特色,体现出传承乡土文化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大语文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家乡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丰富师生教学间的生命气息与乡土情怀,语文课堂也就能充满新意,富含人文气息。

由于卓尼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等原因,卓尼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文学素养水平普遍较低,而卓尼乡土文学多样的文学形式,丰富的描写景物、记叙事件、抒发情感的文学作品,是学生比较熟悉且能够读懂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一先天优势开发乡土文学校本课程,能够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举措

以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为例,作为生长在卓尼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少之又少,对卓尼五大文化几乎不知,甚至对于有些历史、传说、风俗闻所未闻。因此,卓尼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乡土文学作品中了解社会,继承卓尼文化和发展卓尼文化,使卓尼的历史文化让广大师生知晓,从而促使学生热爱卓尼的历史文化、建设卓尼的历史文化,以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乡土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内容源自实际生活,富有生成性,课程形式丰富,载体多样,课程的实施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文质兼美的卓尼乡土文学作品具有的地域景物、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是学生从小能够接触和感受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之产生共鸣。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人、事、物对当地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且流传至今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品都有其育人价值,要么是情感熏陶,要么是精神赞美,要么是历史记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开展德育,强化学生的课程体验。同时,当地学生乡土文学能将学生置于乡土文化情境中,学习方式上包括体验、研究、写作等。于是,学生便能够在阅读乡土文学作品、查阅乡土文化资料、调研乡土文化现象、创作乡土文学作品中培养并提高其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写作水平。

卓尼乡土文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依托学生的生活资源,把卓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景变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从中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他們的民族情、中国心。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注重学生体验、阅读、实践、写作的水平与能力,将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保护,也将成为开展藏族地区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藏族地区中学乡土文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以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为例”(课题编号:GS[2020]GHB173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燕玲.解读乡土文学,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以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为例[J].传承,2009(02).

[2]宋生涛.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01).

[3]李定仁.试析研究生学习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其任务[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05).

[4]宋生涛.校本课程开发在西北民族地区落地生根——读《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有感[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05).

作者简介:施万明(1987.08-),男,甘肃卓尼人,汉族,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