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探寻
2021-06-06兰燕
从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试卷的基本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逐渐从单一的知识表述朝着能力表达转变。这便要求高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应仅仅死记硬背教材中的语文常识性内容,还应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家长和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认知误解,认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除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成绩,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于是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数学、英语,以及文(理)综合各科,从而导致留给语文学习和复习的时间减少。对于现代文阅读的学习,也基本仅限于课堂听讲、作业练习以及试卷中的相关错题的修改,并未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距离真正掌握现代文阅读方法,并深刻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距离[1]。由此我们一定要对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方式方法做探索,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要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其实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的方式之一。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学校的广泛推行和实施,一方面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一方面也更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让学生意识到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将以往以被动接受倾听为主的学习模式变为自发的主动式阅读。由于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受教育者的活动,而教育中的主体性又是指学生在其主体意识的驱使之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教育活动[2]。只有认知到位了,才能发挥出对实践活动的指引作用,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尤为关键。只有引导学生发现了阅读的动人与吸引之处,才能将学生的思想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自然也就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只有激发出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望和热忱,才会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宝库,才能真正地提升阅读的质量。对于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主动性,逐步学会自主获得知识与信息,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和升级。而且现代文是语文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尤为多元化的文学作品类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详细解读体裁与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宽阅读范围,同时提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艺术品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高中学段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时,务必应强化三步阅读法的实践应用。首先,将整篇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的框架;其次,针对细节进行深入揣摩探究;最后,放眼全文贯通理解。依据上述的阅读策略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换言之,就是将整个阅读过程分成从整体到局部,而后再由局部回到整体的流程,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把握和理解。譬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一篇全文,对文章建立整体的感知,而后借助文章中语句,对故都的秋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很快发现答案,并结合自己的见解,表达观点。当学生完成回答后,教师可以适机提出该篇课文的学习重、难点,继而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故都秋天“静、清、悲凉”的悠远意境,再通过课文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融入情感的手法等等。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描绘出文章中几幅不同的秋景,让学生针对景色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学生对于意境的感受和体会。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秋景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例如:红叶似火的香山、明澈如镜的昆明湖……那么,作者为什么单单描写出了悲凉的景色?在学生完成观点表达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继而完成整个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切实提高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能力
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对字、词在全文中的实际含义的理解,有助于让学生可以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社会现实和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见,引导学生重视理解文章关键字、词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处于关键位置的字词,以及课文中划线的词语,势必应深入理解其含义。这不仅仅是剖析作者感情与理解课文的重点,还是关系文中核心内容表达的关键。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的时候,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解读出具体字词的含义,实际上这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具体体现。换言之,就是当发现不理解的词语时,首先返回到文章,联系上下文,综合全文推测字词的含义。其次,除了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外,还可以深入细致地拆解词语。殊不知,词语除了本身的文学层面的解释以外,在特指的语言表达环境中还往往具有十分不同的詞语色彩。另外,词语的固定式搭配以及运用的范围等都能够作为推测词语含义的参照依据。而词语的属性也可以作为分析依据之一,常规用语与特殊用语之间也应区分对待,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的解读词语的含义。
四、让学生合理练习,深化理解
光说不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毫无益处,事实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多的理论学习也必须通过实践练习才能发挥出最佳作用。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更是如此,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方式是具有一定的规律与技巧的,其中文学类的阅读文章难度较大。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类的阅读文章变化较多。譬如,以小说为例,通常小说的结局具有诸多可能性:大团圆、诗意、悲剧、揭秘、循环往复、迷失等等,正是因为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文本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类型开展系统化的教学。譬如,在学习《项链》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带着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在让学生再次阅读前,提出以下问题:第一,课文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二,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情节令人意外?第三,你怎样看待课文的结局?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最后,当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布置相同类型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五、做好学生练后总结和反思
在学完现代文阅读课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多方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梳理关键信息,提炼解题思路。譬如,针对欧·亨利式写作结局的小说文本应该如何进行理解和把握,这样的结局到底是为了反映出作者的何种情绪,又有哪些现实意义。教师可以专门针对此类型阅读文本进行一个课时的专题讲解,让学生整体上了解作者创作的艺术手法,让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异同点,更好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针对高中现代文阅读的有效训练方法,教师应该注重对各类型的阅读文本进行总结,尽管大量的阅读是为了巩固练习,提炼规律,但学习最终还应回归课本,重点对课本中的现代文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激活其自主阅读的动机。并注重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在练后的总结和反思中深化对于文本的感悟,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党月玲.基于核心素养 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26-28.
[2]黄结财.关于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32):113-114.
[3]吴铭钊.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9(27):6-8.
[4]曹明华.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03):56.
兰燕,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