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可视化学习活动

2021-06-06陈洁玲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能力知识点

陈洁玲

在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时代,学校要积极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聚焦可视化学习的理论,开展技术赋能的课堂教学研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结构性变革。

一、微课导学策略,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1.微课成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开心游乐场——图像的旋转与翻转》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游乐场“智慧星”作为过程性评价给学生鼓励。在教学中,通过微课让学生观看任务二小丑叠罗汉的制作过程,解决本课难点内容“旋转与翻转组合运用”,为学生的后续创作打开思路。接下来,教师就会给出分层任务“叠罗汉创新设计”练习任务,学生可以用分别选用“旋转、翻转、旋转与翻转组合运用”三种方式设计叠罗汉的场景,只用一种技术的加一个游乐场“智慧星”,用两种技术加两个“智慧星”,用三种技术则可以加两个“智慧星”。既可以照顾各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完成不同难度的设计,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技术,尝试创新。通过竞争,学生争取更多的“智慧星”,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微课成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然而微课导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素材,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微课资源一般用于课中,微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4~8分钟,围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录制,同时把微课也划分为多个节点供学生选择性地使用,借助微视频体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更透彻的理解,并能够实际运用。以微课导学为指导支架,改变一问一答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数学科《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这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围绕“归纳两种数量关系”的难点,设计了学生愉快的购物活动,在可视化学习资源支持下开展深度的探究,让孩子们轻松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在攻破“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中,采用“微课导学”“检测评学”加深理解降低难度,让教与学可视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思维导图策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随著各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改版,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为了降低学生碎片化的认知,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交叉性,融合性以及系统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引导教师要关注教材的整体结构,各单元的知识点要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框架,创造性的重组,促进知识的深层加工与吸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英语学习中,英语的词汇多而繁杂,就像散落的珍珠一样,不知如何归纳整理,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困难。在单词记忆中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想象与联想,以图像的形式将“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并进行归纳与整理,帮助记忆。

三、即时反馈策略,推送个性化练习资源

我们把技术赋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融入课堂练习环节,采用答题器作为反馈的技术工具,学生使用答题器将练习、闯关游戏等答案输送到教师教辅设备上,教师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用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因应每个孩子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推送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基于伴随式数据收集的课堂教学监测,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的碰撞,是技术的革新,是心灵的对话,更是智慧的修行。新技术应用唤起课堂教学的深层变革,教育者要坚守教育的本质,主动对接时代需求,勇于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道路上探索实践。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可视化学习活动指导策略的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1201730701)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可视化思维能力知识点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培养思维能力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