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高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教学取向
2021-06-06刘菲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散文这种文体是非常多见的,散文的形式非常多变,作者的思想非常灵活,通常在灵活的思想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暗含着人生的各种道理,所以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然而,散文的这种灵活性也给高中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惑,在教授散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什么?着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我们将从更深入的角度来探讨高中散文教学内容的教学取向,来明确高中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该如何正确教学。
一、散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一)文本细读的起源及发展
文本细读这种阅读的方式最早是从西方国家流传出来的。所谓的文本细读,就是以某一要点为基础来深入挖掘本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不断的思考中总结出文本的结构、写法以及作者的各种思想感情。
从古到今散文的文本细读发展得非常好,人们在此期间对文本细读进行了非常多的应用,文本细读就是借助一个文章的语言来將散文进行不同层次的品味,包括词句、语言的细读,对散文文本的意思进行深刻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细读的几大特征
以文本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散文解读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刻了解文本内容,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来通过讨论等方式挖掘出更深一步的情感和资源,做到以文本为主。
语境建构。每一首散文都是由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组成的,字和词构成了句子,句子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段落,所以要想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就需要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进行细细的品味,深入了解它背后的深意。老师在进行散文讲解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建立通向文本的语境,既让学生在语境中对文本做进一步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
文本意义。文本意义是阅读散文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句子和词的深入体会来进一步进行讨论讲解,进而对文本的意义形成一个框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对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理解本文的意义,并且把握作者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感情。在挖掘文本意义的同时,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提升,并且学生的情感意识都会得到非常有效的发展。
二、基于文本细读的高中散文教学内容取向
接下来,我们将以高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为例来说明本文的论点。
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走进作者的身边,与作者完成初步的交流,来使文本细读更加的简单。作者生活的年代是处于一个大革命失败时期,中国是不太平的,基于这个社会背景,作者的心里似乎在无声的挣扎,他想要了解一些什么,却什么也了解不到,在这个背景之下,作者创作出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是作者在特殊时期的有感而发。在了解这些背景以后,就为学生走进散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荷塘月色》是一篇具有非常浓厚情感的散文,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有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之前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总结出一些之前学过的赞颂荷花的诗文,并说出诗句中有关荷花的文化内涵,通过不断的讨论,让学生对荷花有一个基础的记忆,从而进行不断的积累和迁移,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入的角度来阅读散文,激起对本散文的兴趣。
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朗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朗读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并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和作者站在一起,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关朗读的活动,让学生在景色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感知散文中散发出的浓浓古典音乐美。还有一个就是正确引导学生们的阅读。对于一篇散文来说,到底要怎么样阅读才能真正掌握呢?首先,要清楚一篇文章中人物的关系、每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其次,就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拿一支笔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勾画出来,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最后的结果。要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把体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都用笔画出来,然后根据事情的发展情况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要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在学完课文以后,及时地反思,和小组的同学们积极的讨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小技巧,在欢声笑语的讨论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借鉴别人好的阅读方法。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内容回顾一下,并加以思考,写出自己的观点,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反思一些自己不懂的东西,并及时请教老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及时地检验学生哪一点学的不好,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掌握所学的课文内容。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实践中,实现共同进步,创建有效率并且有趣的语文课堂。
通过某一字和词的深入体会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境,让他们对荷叶荷花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详细解读第四段之后,引导学生对第四段进行进一步的鉴赏,通过讨论来得出叶,花,树等特点,表现出月色朦胧的特征,形成一个美丽又完整的语境。
在一步步的引导中,这时学生的语境已经基本形成,他们也会对本文的意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在语境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从语境走到现实,更深一步的了解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把语文课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慢慢地把课堂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并能从日产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当中联想到书中所学的知识,慢慢培养对于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的能力。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老师们还要适当地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阅读一些和所学内容相关的书本,看一些和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尽最大的可能了解作者的背景,这对于掌握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散文文本细读的意义
经过一些学校语文课堂的实践,最后得出文本细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了两个主要的方面。第一个,从老师的教学角度来说,对于传统的语文课,语文老师只是按着课本上课文的顺序,一节课讲一篇课文,讲完一篇课文以后再开始新的课文的讲解,讲课过程有一些没新意,容易让学生走神。而文本细读改变了这种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经过讨论或者其它形式的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几乎不存在上课走神、打瞌睡的现象,这对于老师有计划地教学是有很大的好处的。第二个,从学生的角度说,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让孩子们对于整个单元的结构和中心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进行关键词的勾画、好段落的标注、中心思想的总结、课文知识的梳理、自己感受的表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正确并且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这种阅读方法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并慢慢地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们彼此交流、讨论的机会,这样长时间下去,不仅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关系,还会培养孩子们和其他人的交流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找工作时的面试等都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
刘菲,教育硕士,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净月实验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