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促思,让高中语文课堂学习真发生

2021-06-06刘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文语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正实现学思结合、以学促思,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尊重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

“以学促思”,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其中,“学”指的是摆脱传统“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的强制手段,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思”指的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思考,渴望知道“为什么”。当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真正提升。因此,为了实现“以学促思”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独立自主,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动力!

例如,在教学《雨巷》这篇课文时,为了实现“以学促思”的目的,教师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文本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也最希望弄懂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自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倾听、不需要对学生说教,更不需要给学生强加自身的思想。有了教师的支持,课堂从一开始的静默无声变得热闹非凡,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这首诗歌以后,他非常好奇一个问题:整首诗都是以“丁香姑娘”作为一个核心意象展开叙述的,但是“丁香姑娘”是一个虚拟的形象,作者虚拟这个形象又是为了什么呢?他真的是在表达自己的一次意外的邂逅吗?在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教师顺势激发班级同学的互动,邀请其他同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丁香姑娘是“虚写”,象征的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和“丁香姑娘”邂逅又错过,正如诗人一生都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但是,也有的学生表示,这首诗歌并不是在表达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闷与追求,绝非一种“理想的象征”,而是诗人曾经的人生经历。也许在他的人生中,真的遇到过一个有着丁香气质的姑娘,而他们却没有机会展开一段爱情,只是匆匆邂逅,因此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主动展开思考与探索,而这恰恰是高中教学提倡的教学趋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摆脱小学、初中的教学理念,不能总是当学生思想的“拐棍”。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学生才能体会到语文世界的精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

和小学、初中教学不同的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换言之,教师应当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过渡为思维引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停留在教材中,而是应当立足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知识拓展,通过这些拓展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理念以及价值观,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真正落实“以学促思”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以及《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正式阅读以前就对这部古典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借助一个10分钟的微课视频,为学生简单介绍曹雪芹的家世背景、人物经历、生活圈子、《红楼梦》的成书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接着,由于课文主要讲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而这出自原文第二回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第一回的故事,让学生从“假语村言”中看到甄士隐的“家宅荣枯”,了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缘,了解林黛玉入贾府以前的经历,这样学生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时,才能体会到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根本原因,也才能读懂作者字里行间的深意。此外,针对本文中出现的人物,如王熙凤、王夫人、贾探春等等,教师不妨简单透露后续情节,尤其是该人物涉及的情节,比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夫人绵撵逐金钏儿”,“贾探春理家”等,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物的性格。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结合文本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拓展,并且让学生对人物性格产生思考,真正践行了“以学促思”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针对文本教学,更需要为学生做好阅读方面的拓展,让学生结合拓展内容展开思考,这样既能实现“以学促思”的目的,还能提高语文的课堂质量。

三、联系学生实际,培养思维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全都来自于名家名作。这些作家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领悟写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如果学生想要真正读懂这些文章,就不能脱离生活的范畴孤立的解读文本,而是应当立足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作者的深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与“思”充分融合。

例如,在教学《劝学》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原文,并结合教材中的注释简单了解文章的大意。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和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并就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思路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领悟学习的意义。对此,教师不妨从“学习”这个词汇入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你的生活,你认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人们需要学习?”教师所提的这个问题,既能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课程内容,也让学生对自身的生活、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比如有的学生在思考以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虽然人生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但是学习却可以让这种不公平变得尽可能公平。也许你的出身不好,甚至远远落后于人。但是,通过学习,你能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你有机会进身到自己渴望的阶层。”还有的学生表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一个人摆脱无知的境地,才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认知自我,通向更美好的明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思考文本、思考人生,学生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看法,甚至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以学促思”成为现实。

四、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避免将现成的知识直接提供给学生,因为那会养成学生的依赖习惯,导致学生永远只能原地踏步,而这和素质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九年的学习经验,教师更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导自我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求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想北平》这篇课文时,教师抛砖引玉,将其作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提问。首先,教师提出核心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真想念北平呀,甚至想到要落泪的程度。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感受呢?”“从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写的是北京?作者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色?”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抒胸臆,提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比如:(1)作者不断的强调自己很爱北平,很想念北平,但是为什么光说不动呢?即便过去的交通不如现在发达,也不影响他回到北京。为什么作者迟迟不动弹呢?(2)为什么作者用“想北平”这样三个字作为文章的标题呢?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3)在原文中,作者描述的似乎是平民阶层的生活,为什么作者不着重描写紫禁城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是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提出一些较为简单或者和原文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提问,并用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实现以学促思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让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化、自主化,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的每一分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实现以学促思、学思结合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陳德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66-67.

[2]高文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探讨[J].学周刊,2020(32):55-56.

【本文系徐州市2020年度教师个人课题《任务群学习在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G201953】

刘东,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文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