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乡土旅游资源 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2021-06-06刘莉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河源乡土师生

刘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科素养,也传递乡土意识与乡土灵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最终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乡土资源对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河源旅游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的运用现状,认为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资源收集难度较大

河源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万绿湖、黄龙岩,也有悠久的人文资源,例如龟峰塔、苏家围等。但要把河源的旅游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是这些旅游资源的资料在网上的介绍较为简单,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景区介绍这种类型,不利于教学素材的深度挖掘;二是可参考的纸质资料、专著偏少,加大了教师收集资源的难度。

二、师生可支配开展研究的时间缺乏

现在的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较大,尤其是山区的孩子,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的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些科目上,其他科目能分到的学习时间总体较少。

三、教师的研究能力相对欠缺

山区学校的教师资源较为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学以外的繁杂事物较多,使得学校的教研氛围一般,教师在课程课题研究这块花费的时间较少,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受到较大的限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

一、建立校本资源库,加强与同行交流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跟旅游资源有关的课程研究,并对相关研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作为老师来说,应当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以教学案例、学生课后探索素材、教学环境创设等形式融入河源旅游资源的内容,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把成功的例子列入校本资源,形成校本资源库,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校内研讨、校际交流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减轻老师的备课难度。

二、激发师生积极性,丰富第二课堂形式

现在的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學习能力都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丰富多样,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第二课堂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可以开设实地调查类的活动,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河源市的果场考察,创设实地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二课本所学的农业专题的知识,去思考果场的果树品种选择、果树的布局、果场农业与其他产业结合的程度等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在果场提取土壤,通过实验的方式,测定土壤的酸碱值等。

三、师生共进,提升研究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专门开设相关的乡土资源课程,同时应多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名家来学校给师生开设讲座,开阔师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作为老师,应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学习,多研读专著,多观看同行优秀的上课实录,多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提升自身的水平。对于学生,尤其是处在山区的学生,他们能施展的平台较少,也影响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尤其是多提供一些高等级的活动平台,鼓励我们的学生去参与,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能力。校内,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科技节。例如,结合“世界水日”的主题,组织学生到河源农夫山泉加工工厂采访交流,结合工业、水环境等专题的知识思考农夫山泉为何选择落户河源、河源水环境的利用现状及治理建议等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经历,很好的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河源乡土师生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乡土中国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芬芳乡土行
麻辣师生
读《乡土中国》后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