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青少年“四个自信”教育实施路径

2021-06-06赖曼珍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三观青少年

赖曼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为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提供了全新导向与核心参照。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获得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

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青少年学生浸泡在“四个自信”的文化氛围中,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中不断地接受熏陶,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品质,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二、在德育课程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

德育课程化,同时把“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中,换句话说,就是在德育课程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更加系统、全面地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德育课程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三观,提高其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评判能力。学校要探索基于德育课程的“四个自信”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四个自信”教育效率,让青少年学生逐步做到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

中小学应该增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意识,探索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首先,要确定进哪些学科的教材、课堂。“四个自信”教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融入不同学科的教材、课堂中,其中,最为科学有效融入的学科是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实践等。其次,探讨“四个自信”教育如何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服务,国家倡议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教材,各出版社则应该主动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教材编写、习题编写中;教师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主动融入“四个自信”教育,探索不同情况下“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施策略。

四、在活动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

创新实践育人途径,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促进“激发政治热情→培养政治情感→增强政治信任→强化政治认同”的良好效应形成。学校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社会调研、游学旅行等,在活动中开展或渗透“四个自信”教育能更快唤醒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热情,提升政治情感和政治认识,强化政治认同。理论来自活动实践,理论再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要有随时在活动课程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活动课程中实现“四个自信”教育,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政治认知。

五、在班會课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负责的班会课对学生思想形成、三观影响起到直接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中利用各种有利的素材渗透“四个自信”教育,或者基于“四个自信”教育寻找相关素材,进行“四个自信”教育。在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前,班主任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识“四个自信”教育的科学根据。班主任只有先进行“四个自信”自我教育,在内心接受并充分理解“四个自信”,努力践行“四个自信”,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知识上的教育和自己思想及行为上“四个自信”的影响教育。班主任这种双结合的“四个自信”教育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六、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渗透“四个自信”教育

为让青少年健康成长,随时随地能接受“四个自信”的熏陶和教育,随时随地接收正能量,减少负面信息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将“四个自信”教育渗入到社会各种渠道。在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社区环境中随时随地以各种方式渗透“四个自信”教育显得无比重要,更加有利于青少年三观的正确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三观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