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行为偏常生的行动研究
2021-06-06朱晓蓉郭敏峰梁达熙
朱晓蓉 郭敏峰 梁达熙
小明(化名)是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是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人物。其身上几乎涵盖了行为偏常生的大部分行为,极具代表性。班主任想了很多的办法,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对小明进行帮扶,多次与小明家长进行沟通,但效果不太理想。
鉴于以上的情况,学校开始加强对小明的帮扶教育。回顾对小明帮扶的行动,评估帮扶的效果,我们总结为“三一”策略,即“理顺三種关系,强化一种意识”的教育经验。
一、理顺三种关系
(一)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小明的父亲性格偏激,对学校和老师极不信任,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过于简单粗暴。
学校多次邀请小明家长到校谈话,先向其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小明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次是理清家校关系,明确家校各自的责任,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说服家长到学校来陪读。在家长陪读期间,小明的表现有明显的改善。可后来家长推脱没有时间,难以坚持。我们也邀请了家委会成员到校参加与小明家长的谈话,帮助小明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学校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林警官到校分别跟小明及其家长谈话,向小明家长明晰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及孩子涉及校园欺凌行为所引发的后果,给予家长一定的压力让其重视自身的教育责任。
经过不下十次的家校共育会议,小明家长与学校在小明的教育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小明家长减少了对学校教育的敌对意识,愿意接受各方帮助,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责任。
(二)同学关系
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教育,让同学们对小明多包容,但不纵容,学会与他友好相处,形成对他帮助与接纳的集体氛围。我们认为在小明惹是生非这个问题上,做好预防更为重要。
我们找了同班甚至是其他班级中容易与小明产生冲突的几名顽皮学生进行谈话,教育他们如何跟小明交往,预防冲突发生。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提前对“易燃点”进行预防处理,是减少冲突摩擦的一个好办法。
(三)师生关系
没有互信的师生关系,教育是难以开展的。当小明在学校犯错时,跟他讲道理,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方法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改变了教育策略。如果说一开始我们偏向“柔”,那现在我们更注重“刚”,重点是让他建立起对学校和老师有敬畏之心,不能随意触碰边界。我们在刚与柔之间寻找平衡,力求达到刚柔相济的教育效果,树立教育的权威,让小明对教育有所敬畏,让其在接受管教方面有所改变。
二、强化一种意识
九岁前后是孩子接受规则教育的关键时期。树立规则意识,及时纠错很重要。对小明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
每天早上,小明一回到学校就要到校长室报到,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会提醒他今天要注意的事项。下午放学的时候,小明要到校长室来汇报一天的在校表现。如果当天没有犯事惹麻烦,就予以表扬;若有犯错,则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
学校德育线专门为小明制定了一个“行政帮扶轮值表”,每天安排一名行政关注小明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处理,并向家长反馈。
我们把建立专项档案作为帮助小明建立规则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小明犯错时,自己把错误记录下来,分析与反省自己的行为,再放到他的个人档案中。以此提醒他,如果没有做好,就会留下证据。如果问题严重,我们会联系家长带小明回家反省,让小明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帮扶及关注。
经过学校一段时间的帮扶教育,小明的个人行为取得了较大的改善,效果明显。我们认识到,行为偏常生的改变具有渐进性与反复性,不指望通过教育就能把问题彻底解决,但我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对小明进行持续帮扶。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