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021-06-06徐丽董晓菲苏月章丽莹欧阳峻达
徐丽 董晓菲 苏月 章丽莹 欧阳峻达
摘要: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短视频文化盛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命题。中华传统文化类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相对占比较少,视频质量也良莠不齐。本文通过探究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为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传播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短视频平台;短视频用户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行业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正在以更简洁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的爆火、李子柒美食短视频的走红、中央电视推出《如果国宝会说话》短视频掀起的文物熱潮,都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生命活力与发展前景。习总书记曾言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策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优势
《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短视频是区别于旧媒体中电视、传统互联网视频等的新型视频形式[1],其具有时间简短、主题鲜明的特点,便于观众碎片化观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观众对视频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以短视频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拓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加了短视频用户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短视频碎片化、便于观看,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滞后性
短视频时长较短、主题鲜明、实时推送,能够第一时间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呈现给短视频用户,并且碎片化的呈现形式更易于用户接受,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的阅读习惯,迅速且高效地达到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短视频将流行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视频制作者在制作视频时,融入个性化元素,形成独特的视频体系,传统文化、流行元素与短视频的有机碰撞,令短视频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拥有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潜在加深了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记忆。
(三)短视频拍摄相对简易、成本低廉
传统的中华传统文化传媒,需要专业性较强知识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讲解,并且对拍摄设备、拍摄手法、后期剪辑等环节要求较高。相较而言,短视频时长较短,且发布方法简单,具有随拍随发、随减随发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短视频制作。
(四)短视频平台社交性和互动性强
短视频平台具有私信、视频评论与点赞等功能,能够让视频制作者与短视频用户实时互动。对于视频创作者而言能够收获受关注与喜爱的满足感,也能够从用户的建议中不断改进,优化视频内容与质量;对于短视频用户而言,能够就中华传统文化发表自己的言论,能够与其他用户就视频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能够在收获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满满的参与感。
(五)短视频平台视频传播数据可视化
视频发布后,短视频制作者和用户能够共同接收的短视频数据有视频时长、播放量、点赞量、评论数、转发量与视频的热度排行;除此之外,短视频制作者还能后台实时关注视频的完播率、粉丝流量、用户类型等信息。在数据的支撑下,能够使短视频制作者了解用户喜好,提供视频创作思路,进一步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更好。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涵盖了各个方向,内容主要包括道德礼仪、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视频风格各有特色,有诙谐幽默式、微记录式、生活分享式等。新时代和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已然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因如此文化传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风险更不容忽视。
(一)短视频质量参差不齐
视频制作者的拍摄手法不同、专业程度不同,最终呈现视频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让简短的视频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同时吸引用户眼球是视频制作者思考的主要方向,单调的讲述与传达会让观众失去观看欲望,有趣的噱头能够吸引用户观看却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传承人未能够充分利用短视频
短视频影响力迅速提升,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板块在短视频平台中依然占比较少。主要原因是不少传承人未能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力量推广自己所传承的文化与工艺,现存传统文化传承人以年龄较高者居多,多数不擅长使用网络和智能设备甚至根本不会使用,这就对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传播过程中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
不少中华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只展示了成品本身,没有讲述其意义与历史内涵,只达到了感官的欣赏层面却并未触及精神的思考层面。例如简单的文物陈列只让人欣赏到其精美绝伦却不知其背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与丰富性
因短视频创作低门槛低要求,并非所有视频创作者都能形成特色视频体系。单一且重复的视频形式,给短视频用户造成审美疲劳,对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造成了消极影响。
(五)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创意窃取、视频盗版等侵权问题
短视频平台发展日益成熟,“粉丝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吸引了大批人群投身短视频制作行业。其中一部分人受专业知识储备和拍摄剪辑手法的限制,不具备制作高质量短视频作品的能力,只能抄袭模仿甚至直接搬运,损害了原创视频作者的权益,同时也不利于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干净空间。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一)鼓励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入驻短视频平台
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生产优质视频的前提,短视频平台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板块的建设,吸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与机构入驻,国家可以给予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宣传工作,引导国民主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多股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创造良好环境。
(二)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社交互动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想要焕发活力,必须要在大众间流行。增强短视频用户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环节中的参与感,用户可通过点赞表达对视频作品的喜爱、通过评论与转发与博主与其他用户互动产生共鸣、通过私信功能像博主表示支持与反馈建议。人人参与,提高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热度与曝光率,从而吸引更多关注,形成良性循环。
(三)优化视频质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系统化传播
内容多元化,风格多样化、主题鲜明化,是顺应短视频平台发展趋势对中华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作品的发展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在以短视频为媒介的发展进程中应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特色,以更加通俗和新颖的模式呈現给短视频用户。
(四)净化短视频平台网络环境
净化短视频平台网络环境、去低俗化、抵制抄袭与盗版,对中华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去低俗化可以给用户更清爽舒适的观感体验,抵制抄袭与盗版保护了视频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能够激励短视频制作者带来更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类视频作品。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传统文华是民族之魂,其传承与发扬是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移动短视频灵活多变的传播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再塑造、再分析,对传统文化类视频创作者的视频内容添加文化内涵,使得网络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为研究用户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玉霞.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网络传播.[J]青年记者.2019.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