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红色教育”研学实践

2021-06-06何振环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研学红色

何振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新的学习领域,通过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研学实践是新时期新教育理念的体现,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美术+红色教育”研究实践是基于美术学科开展红色教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怀。

一、课程纲要

“美术+红色教育”研究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用美术生态教育理念设计课程,以课程方式开展美术研学实践活动。美术生态教育理念是“美术+N”,以美术学科知识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美术+红色教育”研学实践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践和评价四个要素。

1. 课程目标

(1)美术层面(学科知识比例占60%):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中国画知识,增加中国山水画审美判断知识,提高中国山水画写生水平。(2)红色教育层面(学科知识比例占30%):实地学习井冈山革命历史文化,了解“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培养爱国、爱党情怀;培养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3)语文层面(学科知识比例占10%):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每一天的生活、学习、画画等,提高写作能力。

2. 课程内容

活动时间共7天,地点在江西井冈山,每天到不同的红色景点写生,对象为11岁左右学生,有一定国画基础,人数20人。

3. 课程实施与评价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策划,负责课程设计、授课和监督。通过招标确定协助实施的公司,由该公司负责研学实践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如交通、住宿、饮食、安全等。评价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课程评价方式分为学业评价和绩效评价,从五个维度设立评价与考核内容:学生作业;安全情况;人均经费支出比;单位同事、领导评价,媒体关注度;学生、家长、老师评价。

二、教学案例《红旗印记》

“美术+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每一节课,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写生地点红旗广场,教师启发学生选取写生角度,观察写生对象,尝试用中国画的线条、水墨、色彩等元素表现所见所闻所感的景物。

1. 教学目标

美术:观察红旗广场雕塑作品;学习雕塑知识。

红色教育:了解党徽;了解红旗广场雕塑所传达的井冈山革命历史与精神。

语文:用文字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

2. 教學过程

引导学生从远到近观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与交流。(1)它像什么?你们在雕塑作品上看到了什么?(2)它叫什么名字?(3)雕塑寓意是什么?(4)它是谁设计的?

三、实践成效

黄老师是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关于此次活动,其惊叹有三:一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在每个写生点都有不同的收获,每次作业都饱含他们对红色景点的感情,技法一步步成熟;二是处处可见组织者的用心,每一个小细节都在为孩子们的安全负责;三是每天发布美篇报道,让远在东莞的家长放心,并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每天及时向家长传递孩子们的生活自理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家长们密切关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为孩子们能生活自理、增长知识、专注画画、融入团队、快乐体验等点赞。

研学前,学生满怀期待,教师精心准备;研学中,学生快乐的心情与每天的进步,激励着我们全心投入,激情高涨,进步明显;研学后,家长点赞,鼓励我们继续前行,期待下次的美术研学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研学实践活动是很好的教育方式。美术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室,进入预设的情境,身临其境,边走边看,边看边学,边学边研,边研边画。学生们由课室学习转为大自然学习,由相对固定的学习地点转为流动式的学习环境,由相对接受式的学习转为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刘 平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研学红色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品读
红色在哪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