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锻炼护理干预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肺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06-06姚丽

关键词:维持性心肺血液

姚丽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扬州,2258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伴随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的增多,需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1]。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延长其生存期,但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易诱发营养不良、代谢异常等并发症[2]。相关研究[3]指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所致的并发症均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其心肺功能下降。因此,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意义重大。既往常规护理以配合透析治疗为主,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并不佳。通过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开展运动锻炼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肺功能,有助于其获得良好预后[4]。本研究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运动锻炼护理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透析时间>3个月;② 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绞痛、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② 认知、意识或智力存在障碍;③ 肝功能异常;④ 因病情加重等原因未能完成研究。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间年龄、透析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原发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期3个月。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常规健康宣教,告知其血液透析相关的注意事项。血液透析前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并提前准备好所需仪器、药品等;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其处理;血液透析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院外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锻炼护理干预,为期3个月。① 认知干预及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耐心的态度详细告知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使其正确认识到积极配合运动锻炼的益处,从而提升其依从性、配合度。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倾听其想法,予以针对性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并借助正性案例进行引导,帮助患者树立与增强治疗信心。② 慢性屈伸肢体:慢性屈伸肢体在血液透析后2 h左右进行,在正式运动前,指导患者先开始5 min的热身运动;而后在其双下肢捆绑沙袋(沙袋重量根据其耐受量决定,一般在0.5~2.5 kg),指导其进行交替抬腿运动30次左右;在患者非内瘘侧上肢捆绑沙袋(重量根据其耐受量确定),指导其进行上举练习30次左右,上举至顶端时保持3 s左右,叮嘱患者上举、下放期间保持缓慢速度;运动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练习。③ 有氧运动:运动方式包括快步走、爬楼梯、骑自行车等,患者可根据喜好选择,也可以将上述有氧运动交替进行,每次运动30 min左右,每周至少3次。④ 运动原则:运动锻炼需遵照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确定运动强度、运动量时严格按照患者耐受量决定,避免运动过量造成其他不良事件。患者根据自身感觉,逐步调整运动强度、时间,以期取得最佳的运动锻炼效果。⑤ 运动注意事项:在运动锻炼全程,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工作,若患者感到明显不适,需考虑是否由运动过度产生,并采取相应处理。在运动锻炼期间指导患者穿宽松衣物、透气吸汗鞋袜,叮嘱其在家期间由家属陪同运动,切不可独自运动。⑥ 专科干预:透析前护士准确检查患者的体重、血压、肝肾功能状态等,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时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等,每隔1 h测量1次,危重症患者适当缩短监测频次,一般为每隔15~30 min测量1次,以便及时、尽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每次透析结束,加压冲洗导管,确保管腔内无残留,而后进行封管、止血。告知患者需科学饮食,确保营养均衡摄入,选择食物时尽可能选择牛奶、瘦肉等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质。严格控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尿量,避免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1.3 观察指标

1.3.1 心肺功能 采用Bruce平板运动[5]对患者的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负荷运动时间进行测定,测定数值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

1.3.2 心理状态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SAS和SDS的总分均以100分计,分值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佳[6]。

1.3.3 生活质量 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7]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共4个维度,采取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心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间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负荷运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个月后,2组的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负荷运动时间均长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心肺功能比较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间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间SAS、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见表4。

表4 2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血液透析属于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能够有效替代肾脏所丢失的部分功能,如清除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平衡等,故患者可从血液透析治疗中获益[8]。但患者在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痛苦,脏器功能受到损害,心肺功能相对较差,且极易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引起疲劳、乏力等躯体症状,进而加重心肺等脏器损伤,导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9]。刘菁等[10]指出,对于心肺功能不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心肺功能得以明显提升,这提示运动锻炼对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负荷运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运动锻炼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分析原因为,运动锻炼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其中有氧运动的特点为强度低、节奏好、持续时间长,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其心理和精神状态。同时在有氧运动过程中可增强肌肉合成代谢,进而对心肺功能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均<0.05),提示运动锻炼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为,运动锻炼过程不仅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也能够改变其运动能力下降的问题,使得其负面心理情绪得以减轻,进而激发正性情绪,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运动锻炼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在运动锻炼护理干预中的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与不足,同时通过自身的科学锻炼也可控制病情,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此外,当患者心肺功能等得到改善后,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辅以运动锻炼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维持性心肺血液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