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中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021-06-06张卫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张卫华

摘要:深度学习的"深”并非意味着把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也不意味着要把教学内容挖得深些,而是围绕富有挑 战性的学习主题,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进而提升学习层次、习得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学习能力, 以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有助于激活学生思 维,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学习方式,其源于 建构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的"深”并非意味着把教学目标 制定得过髙,也不意味着要把教学内容挖得深些,而是围 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 性与深刻性,进而提升学习层次、习得学习方法,不断强 化学习能力,以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有 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一、比较文本语言,深入体会表达效果

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与揣摩,运用比较阅 读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比较品味,学 生可以体会文本语言运用上的准确精当,进而积极发现语 言的奥妙,主动探索语言的运用技巧,产生语言的敏感性, 为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基。一位老师在教学《搭石》 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人印象深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一一

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 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 头搭上,再在边上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2:上了點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 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一句描写老 人搭石时的场景更合适?

生:我觉得第一句话更合适。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直到” 这些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特别善良、特别热心。

师:说得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句子表达效果是学习 语文的好方法。第一句中,还有一句“再在边上踏上几个 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平稳,可见他是多么地为 他人着想。

师:你真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 再来读一读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他把几个关键词语读得很重,更加能让我们体会 到老人的善良。

师:是的,这段话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瑟瑟秋风 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脚下的搭石不稳,立刻放下手中 的包裹,俯身搭石的场景。这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 人啊!让我们齐声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处理显得很用心。 通过引导学生对“句1”与“句2”进行比较,既让学生体 会到老人的善良与热心,又让学生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准 确、恰当。学生在比较句子、品析语言的同时,升华了情 感,发展了语言素养。在这种基于思维、积极参与的语文 学习中,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趋于统一,学生的理解、 感悟、赏析、评价语言的能力得以“拔节生长”。

二、比较文本语言,深入体会表达效果

在教学《理想的风筝》时,当问及“读完课文后,刘 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学生大多是在“身残志 坚” “顽强不屈”这些词上打转。显然,学生对文中人物 的认识较为肤浅、片面。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 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化理解?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刘老师是一位残疾人。你们在生活中或 是曾经学习过的课文中见到过残疾人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的课文《掌声》中的小英就 是一个残疾的学生。

师:一般人面对自己的残疾,大多会表现得自卑、悲 观,会有意回避大家。《掌声》一文中的小英就是这样,她 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刘老师跟他们比起来, 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生:是不一样。刘老师在谈自己的腿疾的时候,总 是"笑着”说的;在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腿疾时,还逗趣 说是女蜗造人时用力过大,把他的腿给甩丢的。我觉得 刘老师的语气充满自嘲,可见他对自己的腿疾很坦然。

生:刘老师放风筝时,脸上也扬起了 “甜蜜的笑“, 追风筝时也是"笑着、叫着”。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那 些整天抱怨、悲观、消沉的残疾人是不一样的。

师:对这样的刘老师,我们仅用"身残志坚""顽 强不屈“来形容贴切吗?

生:刘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豁达开朗、自 信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可以看出教师是有备而来,通过联系一般的残疾人 的表现,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从而读出 刘老师身上的坦然、开朗、自信、乐观。通过比较,学生 明白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同中求 异的比较阅读让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 表面现象看到事情本质。当学生的思维突破惯性与浅显, 被引向更广、更深的层面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 就有了整体关照与深度挖掘。

三、比较文章结构,深刻感悟写作技巧

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来看,他们一般善于关注文 本的情节和内容,善于走进人物的内心,以至产生共鸣。 而对于文本如何表达、文章如何构思,这些藏于文本内 容背后的"默会知识",学生往往不善于关注且难以准 确把握。因此,教师还要学会从整篇文章入手,整体关 照,前后关联,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谋 篇布局的方法与技巧。特级教师管建刚在教学《泉城》 时是这样做的。

师:课文写了四个泉,它们的出场顺序是怎样的?

生: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最后是旳突泉。

师:是的,我们从“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 龙是按这个顺序写的?我们一起读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 然段。

师:同学们,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下文的“总 起句”。"总起句”中的陈述顺序要和后面的段落順序 一致才行。

师:如果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 黑虎泉和旳突泉了”,改为“其中最著名的要姬突泉、 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了”,后面的段落在顺序上应该 有什么变化?

生:第二自然段应该写的突泉,第三自然段应该写黑 虎泉,第四自然段应该写五龙潭,第五自然段应该写珍珠 泉。

师:如果改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黑虎泉、閥突泉、 五龙潭和珍珠泉了”,后面的段落应该怎样排列?

生:第二自然段写黑虎泉,第三自然段写旳突泉,第 四自然段写五龙潭,第五自然段写珍珠泉。

师:这样,“总起句”里的陈述顺序就和后面段落的 顺序一致起来了。

师:“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 踢突泉了”,能不能改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黑 虎泉、五龙潭和蹲突泉了” ?

生:不能。课文是按照第四名、第三名、第二名、第 一名的顺序写的,改了,就不是按顺序写了。

管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他让 学生讨论更改"总起句”的陈述顺序后,下文四大名泉的 写作顺序如何调整。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明白了要精心安 排段落顺序,从而加深了对段落布局的认识,获得了架构 文章的基本方法,体味出了 "谋篇”的感觉。这种抓住文 章的结构特征,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深刻感悟写作技巧 的教学,是一种更加接近语文核心价值的深度学习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 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 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只有在比较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激起学生的质疑精神,才 能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开掘学生 思维的深度,从而让学习真实而高效地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课堂深度学习汀].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6 (09).

[2] 沈寿鸿.聚焦思维:促进阅读课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06).

[3] 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州:福 建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