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花青素染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2021-06-05王旭梅王东华马小平宋新建
王旭梅,孙 琦,王东华,马小平,宋新建
(湖北民族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花青素又称花青素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色素,它不仅赋予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五彩缤纷的颜色[1-6],而且还可以提高植株繁殖后代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在27个科和72个属的被子植物中均发现有花青素的存在[7-9].图1所示的结构为花青素的基本结构单元,它是一类以黄酮核为母体的化合物,主要由两个苯环和一个含氧杂环构成.该类化合物在食品着色、医药、化妆品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作为荧光染料用于荧光探针方面[10-11].2015年,Yuan[12]和Wang[13]课题组发现优化之后的花青素类物质有荧光发射红移的性质,但对于其结构和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仍一直是个待解决的难题.2017年,Yuan课题组[14]对花青素结构进行相关的DFT计算,结果显示A环的7-位和C环的4′-位属于电子分布的连接点.因此,改变这两个位置的取代基理论上应可以显著影响花青素的荧光性质.另外,当B环的4-位未被取代时易受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导致其结构不稳定.
图1 花青素结构Fig.1 The structure of anthocyan
基于对花青素结构与其性质关系的分析,本文对花青素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期改善花青素结构的稳定性和荧光性能.在缺电子的4-位引入一个(2-羧基)苯基以阻止该位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从而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并向A环的7-位和C环的4′-位分别引入供电子基二乙氨基和二(羧甲基)氨基以改善荧光性能和水溶性,采用简单的三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Ⅵ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
图2 目标化合物Ⅵ的合成路线Fig.2 The synthetic proced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Ⅵ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瓦里安Unity Inova-6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DMSO-d6或CD3OD为溶剂);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安捷伦6230 TOF质谱仪;赛默飞世尔Nicolet iS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岛津RF-6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所用药品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且用前未经进一步处理.
1.2 化合物Ⅲ的合成
于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对氨基苯乙酮(Ⅰ)1.00 g(7.4 mmol)、溴乙酸乙酯(Ⅱ)4.94 g(29.6 mmol)和二异丙基乙胺4.20 g(32.6 mmol),在140 ℃条件下回流4 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倒入到50 mL体积比为1∶1的乙酸乙酯与正己烷混合溶剂,依次用10%柠檬酸水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用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得黄色固体Ⅲ,产率为83%.
1.3 化合物Ⅳ的合成
向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Ⅲ 0.50 g(1.63 mmol)、20% NaOH溶液10 mL和10 mL无水乙醇,常温搅拌16 h,薄层色谱监控至反应结束.反应完后,减压抽滤得粗产物.用蒸馏水溶解粗产物,稀盐酸调节pH至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化合物Ⅳ0.35 g,产率为87%.
1.4 目标化合物Ⅵ的合成
向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Ⅴ(4-二乙氨基酮酸)0.31 g(1 mmol)和化合物Ⅳ0.25 g(1 mmol),再加入10 mL甲烷磺酸,通氩气保护,90 ℃下反应4 h后,冷却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减压蒸去溶剂,用体积比为20∶1的二氯甲烷与甲醇淋洗液进行柱层析分离,得紫色固体即为产物Ⅵ,产率15%.
1.5 化合物的表征
1) 核磁共振波谱操作过程:分别取约15 mg化合物Ⅲ和Ⅳ溶于500 μL DMSO-d6、约15 mg产物Ⅵ溶于500 μL CD3OD中,再将样品溶液转移至核磁管中,放入磁体,设置参数后开始测样,得到测试图谱.
2) 红外光谱操作过程:用干燥的溴化钾(KBr)做背景,将化合物Ⅳ与KBr以1∶120的比例混合研磨后压成薄片,将压好的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样.
3) 高分辨质谱:将产物Ⅵ溶于甲醇配置成浓度约为10-6mol/L的溶液,然后将其转移至样品瓶中,再放入质谱仪中进行测试,得出数据.
4) 光谱性质检测:取1.6 mg产物Ⅵ溶于302 μ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从中分别取5 μL用8种不同溶剂稀释至500 μL,制得10-4mol/L的溶液,最后稀释至10-5mol/L的溶液进行光谱测定.摩尔吸光系数(ε)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可得;量子产率(Φ)的计算依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Φx=Φs(AsFx/AxFs).
式中,Φx表示样品的量子产率,Φs表示标准样品罗丹明B的量子产率,Fx和Fs分别表示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积分荧光强度,As和Ax分别表示标准样品和待测物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且As和Ax数值小于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合成方法
对目标分子通过逆合成分析法探讨合成路线和合成方法,如图3所示,首先产物Ⅵ可通过a处断裂开环可得化合物Ⅳ和化合物Ⅴ,这两种化合物在甲烷磺酸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关环;化合物Ⅳ可由相应的酯(Ⅲ)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化合物Ⅲ可由溴乙酸乙酯(Ⅱ)和对氨基苯乙酮(Ⅰ)在碱性条件下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
图3 逆合成分析法的分析过程Fig.3 Analysis process of inverse synthesis analysis
通过对花青素结构进行修饰得到了一种新的花青素类荧光染料,且向分子中引入多个羧基官能团,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水溶性,这为设计水溶性荧光染料奠定了基础.
2.2 结构表征
2.2.1 核磁共振波谱及高分辨质谱表征 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经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表征,化合物Ⅲ、Ⅳ及产物Ⅵ的熔点、核磁共振波谱及高分辨质谱数据表征如下.
化合物Ⅲ:熔点为53~54 ℃.1H NMR (400 MHz,DMSO-d6):δ7.79 (d,J=9.0 Hz,2H),6.63 (d,J=9.0 Hz,2H),4.31 (s,4H),4.13 (q,J=7.1 Hz,4H),2.44 (s,3H),1.20 (s,6H).13C NMR (100 MHz,DMSO-d6):195.53,169.77,151.48,130.05,126.26,110.09,60.59,52.48,26.00,14.04.
化合物Ⅳ:熔点大于 300 ℃.1H NMR (400 MHz,DMSO-d6):δ7.79 (d,J=8.4 Hz,2H),6.49 (d,J=8.5 Hz,2H),4.06 (s,4H),2.43 (s,3H).13C NMR (100 MHz,DMSO-d6):195.49,173.41,150.88,130.20,125.60,110.28,57.14,25.97.
产物Ⅵ:熔点大于300 ℃.1H NMR (400 MHz,CD3OD):δ8.07 (d,J=8.8 Hz,2H),8.00 (s,1H),7.70~7.59 (m,2H),7.58 (s,1H),7.44~7.34 (m,2H),7.09 (d,J=7.5 Hz,2H),6.76 (d,J=8.8 Hz,2H),3.64 (dd,J=7.1 Hz,4H),1.98 (s,4H),1.29 (t,J=7.0 Hz,6H).13C NMR (100 MHz,CD3OD):168.64,164.70,159.60,157.84,156.02,139.97,136.08,132.53,131.06,131.02,130.83,130.18,117.39,116.60,116.16,115.62,110.06,101.41,97.20,46.51,21.11,12.76.HR-MS (ESI-TOF) calcd for C30H29N2O7+[M]+:529.196 9,found:529.195 5.
产物Ⅵ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图如图4、图5所示.
图4 产物Ⅵ的1H NMR谱图Fig.4 1H NMR spectrum of product Ⅵ
图5 产物Ⅵ的13C NMR谱图Fig.5 13C NMR spectrum of product Ⅵ
2.2.2 红外表征 图6为产物Ⅵ的红外光谱图.谱图中,1 720 cm-1位置的中强峰为羧基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 430
图6 产物Ⅵ的红外光谱 图7 产物Ⅵ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a)和荧光光谱图(b)Fig.6 IR spectrum of product
cm-1为羧基中羟基(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080 cm-1为芳环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与该化合物的结构相符.
2.3 光谱性质
对目标化合物Ⅵ(10 μmol/L)在不同溶剂中测定其光物理性质,并计算出该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摩尔吸光系数及量子产率,结果列于表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和荧光光谱图如图7所示,由图7(a)可知,该荧光染料的可见吸收峰的位置在590~600 nm,处于橙光区域,发射波长在633~666 nm,处于红光区域(图7(b)).该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剂中量子产率最高,可达0.81,纯水中该物质也有较强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0.25,说明该物质水溶性较好.从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可知,经过优化后的该花青素结构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表1 产物Ⅵ的摩尔吸光系数(ε)和量子产率(Φ)Tab.1 The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ε) and quantum yield (Φ) of product Ⅵ
3 结论
使用价廉易得的化学试剂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水溶性花青素类荧光染料,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等手段予以表征.并对其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检测,从结果可看出该花青素荧光染料的量子产率较高,且荧光发射波长处于红光区,可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水溶性荧光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