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及其中国化实践路径
——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2021-06-05陈倩男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陈倩男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98)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不断创新中,生态危机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处理生态环保难题,我国在建设发展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环保理念,并在整合研究当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入手推广绿色工业革命。绿色生态理念作为我国在新常态发展环境下提出的全新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开始严格遵守低碳循环的发展原则,将生态文明社会看作最终的发展目标。阅读刘德军著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本书主要向读者呈现了中共党员在时代发展中学习和继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在实践应用和探讨中得到的新内容。同时,书中详细记录了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下,不同阶段提出的体制改革、农业思想理论价值以及协调发展战略等内容。

简单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了解理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经验和未来趋势,在不断创新与优化中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这一内容不仅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展现出了积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体现出了独特优势。一方面,相关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假如没有结合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化发展道路,那么实践经济发展与建设工作都是陷入不可控的危机中;另一方面,基础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也为我国各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柱。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共党员发展情况可知,理论推广与实践探索中都凝聚着党心和民心,其既为解决农业生态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革新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保障。读者可以根据书中不同阶段的中国化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并从中掌握更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符的理论知识,这也进一步表明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农业生态思想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建设背景下,要基于绿色生态理念进行丰富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阅读书中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实践经验可知,要想在绿色生态理念下落实马克思农业生态思想,提出符合时代意义的中国化发展路径,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要从时代发展角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3 个阶段思考,首先在原始文明中,由于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没有对自然环境产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只能在获取资源的同时被动适应自然法则;而在农业文明建设中,人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规则有了一定了解,但依旧没有产生过多的影响;直到进入工业文明,不管是创造力还是生产力都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持续上升,此时人们开始大面积掠夺自然资源,并由此引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矛盾。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分析,文明大都出现在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区域,而随着自然环境的消耗越来越大,导致由此产生的文明也逐渐消失;第二,要在革新建设中遵守低碳环保的发展原则。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科技技术在不断创新中越发成熟,人类开始运用科技理念处理发展问题。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可知,滥用科技成果虽然会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也违反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建设并没有产生促进作用。根据近年来生态环境发展涌现出的问题分析可知,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消耗、全球气候变暖、污染越发严重等,都在限制农业经济发展,这也让人类进一步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根据马克思主义中的农业生态思想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处理工业文明带来的发展矛盾,必须要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在农业建设发展的多环节落实绿色生态理念,并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涌现出的问题,在合理运用现代化科技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节能环保产品,而后提出更为完善的管理对策和优惠制度,以此促进绿色产业向着规模化革新。

本书作者在收集记录大量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后,从中国化发展角度入手探讨了具体路径,这对探讨绿色生态理念下农业生态思想和实践发展而言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能更全面地分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新时代发展提出的绿色生态理论深入探讨未来农业经济发展与革新建设道路,由此入手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经济水平,能让人与自然在和谐环境中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淡水养殖中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