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综合征的锥形束CT研究
2021-06-05于美清崔玉兰谢凤佳武利孔
张 扬 于美清 崔玉兰 谢凤佳 武利孔 雍 平
茎突是颞骨下面茎乳孔前内方一向前内突入颈部的骨性突起,由于茎突长度、方位异常和/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为茎突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yndrome,SPS)[1,2]。该病的常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咽喉疼痛,唾液增多,伴有或不伴有同侧耳部或乳突区的牵涉痛[3]。以往的研究发现茎突综合征主要与其长度的变化以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变化有关[4],但临床上发现该病发病原因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该病的致病因素,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CBCT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楚观察茎突的形态,并精确测量其长度、角度、体积。本研究通过对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CBCT扫描,对患者茎突的形态、长度、角度及体积进行测量,与正常人群茎突的参数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茎突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实验组(茎突综合征人群):收集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茎突综合征患者共30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岁,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正常人群):收集相同时期因其他疾病需投照CBCT而就诊于我院无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的患者100例,年龄29~45岁,男50例,女50例。
2.实验设备:采用CBCT(KaVo 3D eXam,美国)以360°旋转一次,投照患者头颅。扫描条件:电压120kV,电流5mA,曝光时间8.9s,层厚0.3mm,视野16×13cm,用Invivo5软件观察分析。
3.测量标准:利用Invivo5软件成像后,正中矢状位由根部至尖端测量茎突长度;冠状位上以寰枢关节为垂直线,自茎突尖端向根部作直线,二者交角为内倾角;正中矢状位上以听眶线为水平线,自茎突尖端向根部作直线,二者交角的余角为前倾角[5,6];将图像调整至仅观测硬组织时并剪裁至仅保留茎突,测量其体积(图1~4)。
图1 茎突长度
图2 茎突内倾角
图3 茎突前倾角
图4 茎突体积
4.实验方法:观察及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人群茎突长度、前倾角、内倾角及体积等参数并进行比较,检验二者之间是否有差异。本研究经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双侧茎突各个参数的差异性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实验组(茎突综合征人群)与对照组(正常人群)双侧茎突长度、内倾角、体积等参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双侧茎突的前倾角没有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间茎突相关数据的比较
2.茎突综合征与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和体积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而与茎突的前倾角关系不密切。
讨 论
茎突为颞骨的一部分,由胚胎时期第二腮弓的软骨演变而来,位于颞骨岩部底面,茎突孔前方,与乳突部相连[7]。最近的研究显示,茎突过长和方位异常以及茎突附着的肌腱、韧带钙化等压迫刺激邻近的神经、血管和肌肉,产生咽喉痛,咽异物感,头昏,头颈部疼痛等一系列茎突综合征症状并伴有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8~11]。普遍认为茎突发育过长是导致茎突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并将茎突长度超过3cm作为茎突过长的标准[12],而茎突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茎突长度正常的患者也会出现茎突综合征的表现,因此,本研究经深入研究发现,茎突综合征患者的茎突内倾角和体积较正常人群偏大,这些因素也会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进而出现一系列的茎突综合征的表现。本研究还发现茎突综合征患者的茎突的前倾角与正常人群茎突的前倾角大致相同,推测茎突前上部无重要血管及神经,其前倾角的变化与茎突综合征的产生无明显相关性。
目前,茎突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主要有常规X线摄影(曲面体层片)及螺旋CT等,各有优缺点。曲面体层片虽能清楚显示茎突影像,但是因其影像放大率及二维影像的关系,无法测量茎突长度和体积以及内倾角度,而且投照时容易造成茎突和周围骨质重叠,不能清晰显示茎突的全貌,导致茎突各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受到限制[13]。螺旋CT虽能清晰显示茎突与周边结构及血管关系,但其性价比较低,福射剂量偏高。近年来有学者利用螺旋CT对茎突进行观测,但是对茎突综合征患者茎突数据存在不少差异[14]。而CBCT采用锥形束射线,在单次扫描即可获得完整图像,从而获得颌面部三维数字图像信息,并且图像清晰,其重建方式符合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特点以及辐射剂量低,一次投照平均剂量只相当于螺旋CT的1/400[15,16],在口腔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Invivo5软件可在初次重建获得的轴位图像上进行三维重建,并且可以任意剪裁及旋转,除去茎突周围软、硬组织影像干扰,仅保留茎突影像,立体显示茎突长度、体积、前倾角和内倾角,可精确地测量各类参数,并且可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17~19]。本研究利用CBCT测量的结果与刘凯[20]的研究大致相同,并进一步对比了两组人群茎突体积的差异,发现了茎突综合征新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验证了CBCT是除螺旋CT之外检查茎突综合征的另一重要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21]。综上所述,CBCT能够有效提高检查准确度,应当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