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内镜对胃癌TN分期诊断准确性的Meta分析*

2021-06-04唐榛杨亚玲李雪文黎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样本量亚组异质性

唐榛,杨亚玲,李雪,文黎明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绵阳621000)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世界第4和第3[1]。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列第2,仅次于肺癌,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由于胃癌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通常已进入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3]。胃癌的筛查通常采用血清学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胃蛋白酶原、Hp感染和血清胃泌素-17)和内镜检查(高清内镜精查、磁控胶囊胃镜和电子胃镜)[4]。准确的胃癌分期对于指导临床医师进行诊疗有着重要作用。国际上常使用胃癌AJCC/UICC TNM分期(第8版),根据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分为TX、T0、Tis、T1、T2、T3和T4期,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NX、N0、N1、N2和N3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为M0和M1期,还根据TNM的不同组合进一步分为Ⅰ、Ⅱ、Ⅲ和Ⅳ期[5]。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有效地融合了超声和内镜技术,从1980年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消化道病变诊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6]。本研究旨在明确EUS在诊断胃癌TN分期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与维普中文等,设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检索国内外关于EUS对胃癌TN分期诊断准确性的已发表且能获取全文的文献,同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开展追加检索,从而保证所获取资料的完备性。设置中文检索词为:超声内镜、内镜超声、胃癌和分期;设置英文检索词为:EUS、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ic、gastric cancer和staging。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以评估EUS在诊断胃癌TN分期的准确性作为研究目的;②已公开发表;③能直接或间接获得临床数据资料(四格表);④诊断的金标准为术后病理学;⑤患者术前接受了EUS检查;⑥样本量不少于50例。

1.2.2 排除标准①无法检索到全文,或者缺乏完备的数据资料,无法提取四格表信息;②术后未行病理学检查证实;③文摘、综述、讲座和述评类文献;④样本量小于50例。

1.3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估文献质量[7],经过评估“病例选择”“待评价试验”“金标准”和“病例流程与进展状况”,得出每部分的偏倚风险。判定某部分为“低风险”的条件是该范围内的所有相关问题均评价为“是”,若某部分被评价为“高风险”,则该部分中有一个或多个问题答案为“否”,其余情况判断为“不清楚”。指定两名学者独自进行评价,若出现不同意见或存在争议时,两位学者通过讨论解决分歧。

1.4 资料提取

提取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发表时间、国家与地区、样本量、样本年龄跨度与均值和金标准等,指定两名研究人员负责,若出现不同意见,或存在争议,两名研究人员通过讨论解决分歧。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sQ检验与I 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P>0.1且I2≤50%为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s,FEM)对灵敏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YI)、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s,LR+)和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s,LR-)等指标进行计算,并完成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绘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P≤0.1且I2>50%则判定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radom effects models,REM)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并完成SROC绘制,计算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围绕相关检索词展开检索,共获得1 097篇相关文献(中文文献为435篇,英文文献为662篇),对标题和摘要进行阅读后,排除综述类文献、重复文献及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合计1 020篇。初步筛选得到77篇文献,获取全文并仔细阅读,排除49篇文献。其中,14篇只探讨了EUS对诊断淋巴结转移与否准确性的研究,未行进一步的N0、N1和N2分期,8篇样本量<50例,16篇无法获得四格表资料,11篇将食管癌与胃癌一起研究,未细分食管与胃。最终纳入28篇文献[8-35],涉及胃癌患者共3 130例。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质量和基本特征见表1和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1 Flow chart of study selection

表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Table 1 Quality assessment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表2 纳入研究的文献基线特征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EUS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性①T1期:Se为0.81(95%CI:0.79~0.84),Sp为0.96(95%CI:0.96~0.97),YI为0.77,LR+为20.38(95%CI:13.57~30.59)、LR-为0.22(95%CI:0.17~0.28),DOR为116.99(95%CI:69.02~198.30),AUC为0.97(图2A);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004(P=0.986),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②T2期:Se为0.68(95%CI:0.65~0.71),Sp为0.88(95%CI:0.87~0.89),YI为0.56,LR+为6.33(95%CI:5.17~7.75),LR-为0.32(95%CI:0.26~0.41),DOR为21.08(95%CI:14.22~31.26),AUC为0.89(图2B);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292(P=0.131),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③T3期:Se为0.80(95%CI:0.78~0.82),Sp为0.86(95%CI:0.84~0.87),YI为0.66,LR+为5.71(95%CI:4.49~7.26),LR-为0.24(95%CI:0.20~0.29),DOR为25.53(95%CI:18.94~34.42),AUC为0.90(图2C);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192(P=0.329),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④T4期:Se为0.72(95%CI:0.68~0.77),Sp为0.97(95%CI:0.94~0.97),YI为0.69,LR+为18.33(95%CI:14.82~22.66),LR-为0.31(95%CI:0.22~0.44),DOR为67.52(95%CI:49.91~91.34),AUC为0.95(图2D);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101(P=0.615),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

图2 EUS诊断胃癌T分期的SROC曲线Fig.2 SROC curve for diagnosis of T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by EUS

2.2.2 EUS诊断胃癌N分期的准确性①N0期:Se为0.81(95%CI:0.79~0.83),Sp为0.79(95%CI:0.77~0.80),YI为0.60,LR+为4.67(95%CI:3.36~6.00),LR-为0.23(95%CI:0.17~0.31),DOR为23.03(95%CI:15.18~34.95),AUC为0.90(图3A);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215(P=0.272),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②N1期:Se为0.60(95%CI:0.57~0.63),Sp为0.77(95%CI:0.76~0.79),YI为0.37,LR+为2.83(95%CI:2.36~3.40),LR-为0.48(95%CI:0.40~0.58),DOR为6.28(95%CI:4.49~8.78),AUC为0.78(图3B);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066(P=0.737),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③N2期:Se为0.49(95%CI:0.46~0.52),Sp为0.92(95%CI:0.90~0.93),YI为0.41,LR+为5.75(95%CI:4.20~7.88),LR-为0.51(95%CI:0.41~0.63),DOR为13.27(95%CI:8.31~21.17),AUC为0.85(图3C);Spearman相关系数等于-0.002(P=0.993),提示28篇纳入文献间无由阈值效应而导致的异质性。

图3 EUS诊断胃癌N分期的SROC曲线Fig.3 SROC curve for diagnosis of N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by EUS

2.3 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

根据所纳入研究文献的特点,针对研究年限(1991年—2009年和2010年—2019年)、国籍(中国和其他)、研究类型(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和样本量(<142例和>142例),分别对T1、T2、T3、T4、N0、N1和N2期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寻求不同分期异质性的来源。

2.3.1 T1期EUS用于胃癌T1分期诊断,国籍可能是引起各研究间异质性的原因(P=0.012)。亚组分析发现:不同年代诊断效能相差不大(AUC分别为0.97和0.96),中国的诊断效能较其他国家高(AUC分别为0.98和0.95),前瞻性研究的诊断效能高于回顾性研究(AUC分别为0.96和0.95),样本量较小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97和0.90)。

2.3.2 T2期EUS用于胃癌T2分期诊断,样本量可能是引起各研究间异质性的原因(P=0.037)。亚组分析发现:2010年以前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2010年以后的研究(AUC分别为0.94和0.92),不同国家的诊断效能相差不大(AUC分别为0.92和0.91),前瞻性研究的诊断效能低于回顾性研究(AUC分别为0.92和0.94),样本量较小的研究诊断效能稍低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92和0.94)。

2.3.3 T3期年限、国籍、研究类型和样本量均与研究间的异质性无关(P>0.05)。亚组分析发现:样本量较小的研究中EUS对胃癌T3分期的诊断效能稍高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91和0.89),不同年代(AUC分别为0.91和0.90)、不同国籍(AUC分别为0.90和0.90)和不同研究类型(AUC分别为0.91和0.90)的诊断效能相差不大。

2.3.4 T4期年限、国籍、研究类型以及样本量均与研究间的异质性无关(P>0.05)。亚组分析发现:2010年以前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2010年以后的研究(AUC分别为0.98和0.97),中国EUS对胃癌T4分期的诊断效能低于其他国家(AUC分别为0.96和0.99),前瞻性研究的诊断效能高于回顾性研究(AUC分别为0.99和0.95),样本量较小的研究EUS对胃癌T4分期诊断效能低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96和0.98)。

2.3.5 N0期EUS用于胃癌N0分期诊断,国籍可能是引起各研究间异质性的原因(P=0.034)。亚组分析发现:2010年以前的研究诊效能低于2010年以后的研究(AUC分别为0.86和0.92),中国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国家(AUC分别为0.94和0.86),前瞻性研究的诊断效能稍低于回顾性研究(AUC分别为0.88和0.90),样本量较小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91和0.85)。

2.3.6 N1期EUS用于胃癌N1分期诊断,样本量可能是引起各研究间异质性的原因(P=0.010)。亚组分析发现:2010年以前的研究诊断效能低于2010年以后的研究(AUC分别为0.78和0.82),不同国籍的诊断效能相差不大(AUC分别为0.80和0.80),前瞻性研究的诊断效能高于回顾性研究(AUC分别为0.82和0.79),样本量较小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82和0.71)。

2.3.7 N2期EUS用于胃癌N2分期诊断,国籍可能是引起各研究间异质性的原因(P=0.003)。亚组分析发现:2010年以前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2010年以后的研究(AUC分别为0.92和0.80),中国的诊断效能低于其他国家(AUC分别为0.83和0.94),前瞻性研究的诊断效能高于回顾性研究(AUC分别为0.86和0.80),样本量较小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AUC分别为0.82和0.77)。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疗水平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越,许多疾病得以被发现并治愈,但恶性肿瘤依然是现今不能彻底解决的难题。胃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一直以来都处于较高水平,准确的胃癌分期能够正确地指导临床医生采取适宜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病变侵及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进展期胃癌(病变侵犯肌层或肌层以上)可考虑靶向疗法、放化疗和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36]。可见,提高胃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非常关键,若分期过度,可能导致手术范围扩大,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可能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从而只能采取放化疗等保守手段;若分期过低,则可能导致手术范围过小,进而增加术后残余病灶复发和转移的风险[37]。传统的分期方法有EUS、CT和MRI等,在胃癌TN分期上,EUS具有更接近病灶的优势,准确率和清晰度比单纯使用CT或MRI都高,并且可以避免CT辐射带来的危害,较MRI的成本更低。BHANDARI等[38]研究发现,EUS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较CT具有明显优势,Se和Sp分别为82.4%和69.1%、96.0%和94.4%;在N分期上,EUS与CT诊断准确率相似。林秉凇[28]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关于EUS与MRI的诊断价值比较,LEI等[39]发现,EUS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86.84%)高于MRI(73.68%),而诊断胃癌N分期,两者准确率相似。还有研究[34,40]显示,EUS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明显优于胃超声造影,N0和N1期的准确率与胃超声造影相当,N2、N3期和M分期准确率低于胃超声造影。因此,EUS依然为现今诊断胃癌术前分期的第一选择,CT和MRI则为替代选择。

本研究对全球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了EUS诊断胃癌TN分期的准确性,纳入文献28篇,含3 130例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EUS诊断胃癌TN分期的Se分别为:T1期81.0%、T2期68.0%、T3期80.0%、T4期72.0%、N0期81.0%、N1期60.0%、N2期49.0%;Sp分别为:T1期96.0%、T2期88.0%、T3期86.0%、T4期97.0%、N0期79.0%、N1期77.0%、N2期92.0%。EUS诊断胃癌T分期准确率较高,N0和N1期的准确率尚可,而诊断N2期的准确率较低,可能是因为EUS探查范围较小、穿透能力有限,所以无法探及较远处的淋巴转移情况,并且容易受周围脏器、操作者主观意识及临床经验的影响[26];②EUS诊断胃癌TN分期的AUC值均较高(T1~T4分别为0.97、0.89、0.90和0.95;N0~N2分别为0.90、0.78和0.85)。一般认为,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完美、很好、一般和较低时,所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85~0.95、0.70~0.85和0.50~0.70。由此可知,EUS在胃癌TN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T1和T4期。但临床上依然存在分期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可能与操作者的操作技术、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仪器设备的精度差异有关,这就要求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吴琼等[27]研究发现,将EUS与螺旋CT联合使用,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此外,黄健等[41]研究发现,MRI检查能够有效地弥补EUS对于诊断胃癌N分期及判断远处转移情况的不足。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纳入文献在年份上存在较大跨度(1991年—2019年),纳入的其他国家文献中,大部分未行N3期相关研究,所以本研究未行N3期的数据分析;②检索范围仅涉及全球已报道的中英文研究成果,存在遗漏用其他语言发表的文献,有语言偏倚存在;③只对常见引起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可能还存在其他引起异质性的因素。

综上所述,EUS在胃癌TN分期的诊断中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关键方法,临床上对于胃癌术前分期与诊断,在首选EUS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联合CT或MRI,以此来获得更准确的胃癌分期,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诊疗。

猜你喜欢

样本量亚组异质性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航空装备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