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浪救援技术与应用

2021-06-04苏杭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冲浪板溺水者冲浪

苏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北京,102249)

1 冲浪与冲浪救援的发展

冲浪,是一项极其富有魅力的户外运动,它的动力来源于海浪,冲浪者通过利用自身技巧和平衡能力控制冲浪板,驾驭海浪之上并完成许多高难度冲浪动作。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冲浪运动的开展已有百余年历史,通过不断发展催生出各式各样的板类运动,例如与冲浪运动相似的桨板冲浪,或是在陆地上也可以体验冲浪感觉的滑板和单板滑雪,这些板类运动都深受各年龄段人群喜爱。

在冲浪运动带给人们自由欢乐的同时,也使人们与海洋之间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相比于海边的普通游客来说,冲浪者对海岸线的海浪与暗流的情况认识会更加深刻,他们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规避暗流风险或利用海浪安全上岸。伴随着冲浪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冲浪板的作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作为驾乘海浪的玩乐工具,由冲浪技巧衍生而来的冲浪板(桨板)救援技术也随之诞生。冲浪救援是一种开放水域的救援方式,其本质是利用冲浪板及冲浪技术进行水上救援。这样的救援方式具有较高的营救效率、较强的机动性、操作简单、装备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冲浪板、桨板以及到后来发展出的专业救生板被广泛的在海岸救生中应用。

在具有较早冲浪运动发展史的澳大利亚邦迪海滩,与冲浪运动几乎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是当地民间公益海岸救援组织—“邦迪海浪沐浴者救生俱乐部”(Bondi Surf Bather’ Life Saving Club)。组建于1907年的该救生组织就是后来“澳大利亚海浪救生协会”(简称SLSA)的前身,并一直运营至今。现在的SLSA致力于通过巡逻、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在澳大利亚的海滩和海岸线上,为冲浪者和海边的游客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当我们环顾澳大利亚的各个海滩时,几乎都能发现有SLSA救援人员的身影出现,而伴随在救援员身边的装备总能看到一张通体为黄色上面印有红色“SurfRescue”字样的冲浪救援板。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8万多千米海岸线的沿海国家,每年的夏秋季节易遭受台风的影响和破坏,是一个受海浪和洪水影响较大的国家。在国内的许多沿海城市中,每年都会有数起冲浪或桨板爱好者在海中利用冲浪板或桨板将溺水人员及时搭救上岸,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在许多冲浪运动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里(例如: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用于救援的专业板类救援设备和专业救生人员早已作为许多著名海滩景区和开放水域的救援基本配置。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冲浪和桨板作为新兴运动在国内普及发展较晚,我国绵长的海岸线上,从事这类运动的专业人员及爱好者可谓凤毛麟角,导致这项快捷且高效的救援方式目前在我国沿海及内陆地区仍没有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2 冲浪板操控的基础技术

在冲浪救援的操作技术中包含了冲浪板(或桨板)操控的基本技术和利用冲浪板(或桨板)对溺水者进行施救的专项技术,施救者在掌握和学习施救专项技术前,应提前掌握且熟练冲浪板操控的基础技术。

2.1 上板技术

根据水域深浅不同,上板的技术也可以分为浅水区上板技术和深水区上板技术,这更多地取决于水面与身体重心(腰部位置)之间的位置,上板完成后需要感受身体在板上的位置平衡,前后左右位置的偏差都会导致在板上失去平衡。

2.1.1 浅水区上板技术

当水面低于人体腰部以下时,人体的重心高于水面,可采用浅水区的上板技术。先将板置于水面上扶稳,身体位于板两边的任意一侧。此时板相对于人体的位置较低,因此可以轻松上板,在双手扶好板缘两侧以后,便可以将身体俯卧于板上完成上板动作。

2.1.2 深水区上板技术

当水面高于人体腰部以上时,人体的重心位于水面以下,需采用深水区的上板技术。首先将身体位于板边任意一侧中间位置,双手搭在板面并抓紧另一侧板边缘,然后利用上肢力量发力先将上半身趴于板面上,随后双腿依次抬

上板面并调整身体位置,使俯卧于板上并保持平衡完成上板动作。

2.2 划水技术

划水技术是冲浪运动里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也是衡量冲浪者冲浪水平的依据之一。在救援过程中,施救者划水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救援的时长和救援的成功率。利用板类救援时,通常用到的划水技术主要是以下三种。

2.2.1 趴板划水

趴板划水是最基础的划水动作,身体俯卧于板上,上半身稍挺起,利用腹部紧贴板面保持与板的平衡。趴板划水可采用双手同时划水技术(类似蝶泳)或交替划水技术(类似自由泳)。在划水时,应注意手臂的划水效果,划水路线尽可能长且深是保证良好划水效果的关键。

趴板划水技术是冲浪救援中最常采用的划水技术,优点在于滑行速度快,且较容易掌控板子的稳定性,是适合所有类型板的划水方式,但其缺点在于俯卧姿势导致的视野范围较小。

2.2.2 跪板划水

跪板划水技术在长板冲浪中是一种复古的划水技术流派,在早期的古典长板冲浪中经常采用此技术。划水时,双腿跪在板面上,上半身尽量前倾,配合着身体的起伏,双手同时沿板缘两侧向后用力划水带动板的前进。跪板划水技术动作幅度大,划水效果好,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上的救生板比赛中,与趴板划水相比,板上人员具有较大的视野范围,但对板子的平衡掌握相对困难,特别是在浪大的海域。

2.2.3 用桨划水

用桨的划水技术主要是针对于桨板上的划桨操作,操作人员在桨板上双脚平行站立,双手持一只单叶桨,一手抓住T字手柄,另一只手抓住桨杆中间偏上的位置,双臂一上一下向前平举。划水技术主要分为入水、拉桨、出水、回桨四个阶段,在桨板板缘的两侧做连贯而有节奏的周期性划水动作。

2.3 越浪技术

越浪技术是冲浪运动中的技巧性动作。在面对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海浪时,选择正确的越浪方式,既能保证操作者的个人安全,又能快速轻松地脱离近岸力量较大的白浪花区域,进入到浪区外侧。

2.3.1 趴板越浪技术

趴板越浪技术是较为常见的越浪方式,所适用的情况通常为翻越各种高度的涌浪(绿浪)或翻越高度1米以内海浪崩溃后的白浪花。在海浪涌到达板头之前,首先应确保冲浪板务必垂直正对海浪,避免因侧对海浪而被拍翻落水。翻越海浪时,双手撑在贴近胸部两侧的板面上并将上半身撑起抬高,使海浪从身体和板下方穿过,在越过浪头后迅速恢复趴板姿态并继续划水。撑起时可视浪的大小而决定腰部和双腿是否也需要抬高离开板面进行越浪。

2.3.2 坐板越浪技术

在大于1米以上的海浪崩溃后,会产生力量较大且高度较高的白浪花,采用趴板越浪方式就显得相对困难,极易被海浪打翻,因此在海浪较大时可以选择坐板越浪的方式通过浪区。首先依然需确保冲浪板垂直正对海浪方向,在越浪前提前从趴板划水姿态转为双腿跨坐板的姿态,坐板位置略靠近板尾以使利用身体重量将冲浪板翘起,以板底面对白浪花,并确保板头翘起高度高于前方白浪花的高度;当海浪撞击板底时,双手扶稳两侧板边,同时将躯干前倾趴向板面,将身体重量压向冲浪板以抵消海浪拍打的力量,最终完成越浪。坐板越浪的优点在于面对较大白浪花时越浪效率高、较为节省体力,完成越浪动作后可以直接衔接划水动作继续前进,但该技术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对冲浪者上肢力量和时机的把握都有要求。

2.3.3 乌龟翻越浪技术

在面对较大白浪花时,另一种相对坐板越浪更简单的方式就是乌龟翻越浪。乌龟翻越浪顾名思义就是像乌龟一样底朝天的越过海浪,即人躲在冲浪板下,通过冲浪板的板底抵御白浪花带来的冲击,以达到顺利越过海浪的目的。在实际操作时,同样需要提前将板子垂直正对海浪,在海浪袭来时,双手抓住肩部所在位置的板缘两侧,通过身体重心的倾斜连人带板从板缘一侧翻扣入水中,使板底和尾鳍朝上,人体位于冲浪板之下并紧紧扎住冲浪板,待海浪过去后反转浪板重新回到板面之上继续划水到达目的地。乌龟翻越浪技术的优点在于适用于各种类型大小的海浪和浪板,操作技术较为简单,即便是初学者通过简单练习后也可以成功掌握。但由于每次翻转以后,冲浪者都需要重新爬回到板面上,因此在海浪较密集的海域,会带来不小体能消耗,同时,越浪效率相比前两者也会慢许多。

2.4 转向技术

掌握冲浪板的转向操控技术,便可以在水中通过划水的调整,轻松到达想去的方向,这也是基本的技术之一。

2.4.1 趴板转向技术

趴板转向技术可以分为小角度转向和大角度转向两种情况。小角度转向,即通过单侧手臂的向外弧线划水达到使板头小角度转向的目的。大角度转向,即通过双臂一前一后相向划水达到原地大角度转向(或原地掉头)的目的。

2.4.2 坐板转向技术

坐板转向技术为冲浪运动中最常用、最便捷、效果最好的转向技术。坐板转向时首先应将身体跨坐在靠近板尾的位置,使板头翘起离开水面,依靠大腿及膝盖内侧夹住冲浪板,通过身体重心的转动和双脚划圈踢水并配合手臂划水,使板头转向目标方位。

2.5 抓浪及冲浪技术

抓浪及冲浪技术是冲浪运动中最刺激、最令人兴奋的核心技术,也是冲浪运动的魅力所在。抓浪前首先确保冲浪板方向与海浪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在海浪到来之前,需提前划水给冲浪板以足够的前进速度,当浪头到达板尾时,冲浪板会因海浪高度差所造成的重力势能自主从浪头沿浪面向下滑行俯冲,此时可以看到板头泛起水花并感受到海浪的推力,这就代表抓浪的成功,可以进行下一步起乘冲浪动作;若提前划水的加速不够或海浪坡度太小,导致浪板无法被推动向前滑行,海浪从冲浪板下方通过,则代表抓浪不成功。

抓浪成功后的下一步动作便是起乘冲浪向岸边滑行,冲浪者由趴板划水姿势转为起乘姿势前首先应注意关注板头与水面的夹角大小,通过利用身体重心的微调来控制板子的平衡稳定,随后便可以采取在板上卧撑、跪立和双脚前后站立的姿态驾乘冲浪板于海浪之上,并通过身体重心的控制以达到加速、减速、左右转弯的目的。此项技术在平时要多加练习与实践,否则较难掌握。

2.6 下板技术

下板技术为冲浪运动技术环节中的最后一个技术环节。当冲浪者随浪滑行到靠近岸边或放弃继续驾乘该道浪时,应采用正确的下板技术以保证安全。通常下板情况分为两种:

2.6.1 被动落水

被动落水是指失去平衡导致的被动下板;在由于失去平衡跌落下板时,为避免水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礁石和过浅的水位)导致的意外受伤,应尽量采取向板的侧后方平躺落水的姿态,落水后立即双肘双手护头以避免被冲浪板撞伤。

2.6.2 主动下板技术

主动下板分为两种情况:

①冲浪者完成一道浪后,在清楚海底状况的情况下,采取有缓冲的姿态跳入水中,此种下板方式适用于沙滩浪点;

②冲浪者在完成一道浪后,放低身体重心,双手扶板并跨坐在冲浪板上完成减速下板。此种下板方式适用于各种浪点,在礁石浪点是更为安全的下板技术。

3 板类救援的专项技术

3.1 接近技术

救援人员在发现溺水者后,通过采取持板奔跑、入水上板、划水、越浪等一系列技术逐渐靠近溺水者所在位置。接近技术便是救援人员在施救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正确的掌握接近技术是保证救援效率和施救人员安全的前提。在马上到达溺水者身旁前,应避免直接与溺水者接触,以免被溺水者拽入水中。正确的接近技术为:救援人员下板进入水中,将板横向置于自己与溺水者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再判断溺水者情况,实施下一步救援计划。

3.2 施救技术

3.2.1 溺水者主动上板

主动上板的前提为溺水者意识清醒,身体未受伤害,可以自主爬到板上。在这种状态下的施救方式相对简单,救援人员首先下板进入水中,再通过引导,使溺水者采用深水区上板技术俯卧趴到板面上即可,在此过程中救援人员主引导外还需控制好板子的平衡,以免倾覆使溺水者再次落水。

3.2.2 溺水者被动上板

被动上板主要用于溺水者因意识不清或尚有意识但体力不支导致无法主动上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施救人员的操作来帮助溺水者趴到板上。首先,救援人员下板后将板翻面,使板底朝上横向摆放于溺水者面前,接着从板另一侧的中间位置爬上板底跪于板上并将溺水者的双臂搭在板上,然后用双手拖住溺水者腋下并且身体后仰使板翻面,把溺水者翻上板面,最后把溺水者下半身也抬上板,并将身体位置摆正。

3.3 返回技术

通过运用主动上板或被动上板的施救技术将溺水人员搭救上板后,救援人员应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就是搭载溺水人员返回陆地。溺水者板上趴好以后,救援人员需根据所使用板子的浮力和板型来选择趴板划水或是跪姿划水。在救援用板浮力相对较小,掌控平衡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用趴板划水技术返回岸边更为合适,即将溺水者两腿分开,救援人员俯卧于溺水者臀部和两腿之间进行划水,该技术较适用于冲浪长板或浮力较小的救生板救援时使用;如果救援用板的浮力较大、且板面较宽(例如桨板)则可以采用跪姿划水技术返回岸边,即溺水者在板上趴好后双腿并拢,救援人员双膝分开跪在溺水者身体两侧,采用上文中所提到的跪板划水技术返回岸边。

如果溺水事件发生在有浪的海滩,救援人员在返回岸边时,可以借助海浪的推力冲浪滑行到岸边,这能有效的节省救援者体力并缩短救援时间。但需要注意当时海浪的大小形状以及乘浪时机,在较大较扣的海浪环境下,贸然的选择冲浪返回,极有可能造成倾覆导致二次落水甚至救援失败,因此这需要救援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

4 总结

冲浪救援技术是随着冲浪运动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项救援方式,该技能具有一定的学习门槛和难度,救援的开展必定要求救援人员掌握较为熟练的冲浪技术和救援经验,且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很好掌握。本文旨在向广大冲浪爱好者和专业救援人员普及和介绍冲浪救援的方式。相信随着冲浪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势头,未来在我国的沿海城市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冲浪爱好者和专业冲浪运动员出现,这必将会对冲浪救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冲浪板溺水者冲浪
谈一谈如何抢救溺水患者
冲浪少年
溺水急救技能你掌握了吗?
在浪尖儿上起舞
爆图团
夏天,咱们玩水去!
奇特的创可贴
跟踪导练(二)
弗兰克与滑板
游泳救生解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