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提问:深化图画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2021-06-03臧琴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提问策略

臧琴

【摘要】小学图画书教学中的提问频率和内容直接决定着图画书教学的高度与深度。在进行图话书阅读教学时,讲述前、讲述中和讲述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与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开展阅读与想象。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图画书教学 提问策略

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的独特文本,它形式多变、内容有趣,文字简洁而意蕴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其他文本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对于所有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因此,在图画书教学中,教师们十分关注“讲述”的艺术。其实,与讲述同等重要的还有提问,它直接决定着图画书教学的高度与深度,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画面、感悟写法和领悟文本创作意图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讲述童话书时,根据讲述前、讲述中、讲述后三个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设置问题,往往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极大地丰富了图画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一、讲述前:问题设置重在激发兴趣

读前提问,一般是为了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带着期待和猜测走进故事,对于儿童来讲,就像在经历一场阅读探险,能在从已知到未知的不斷发现与验证中获得无限乐趣。

1.抓住封面提问

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在开始阅读一本图画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或护封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图画书的阅读指导一般从封面开始。有时候,封面和封底连成一幅完整的图,那这个时候不妨将封面和封底看作一个整体。抓住封面提问,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在看完整个封面内容后开始提问,也可以在先看一部分内容时就进行提问。

以图画书《隧道》教学为例。书的封面上是一个绿色掩映的隧道,而隧道内一片暗黑,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正向隧道深处爬,她的上半身已经隐没在隧道中。她的脚边有一本打开的童话书,页面上的女巫非常醒目。而在封底上女孩已经钻进隧道。观察完封面和封底,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小女孩在隧道中会遇见什么呢?”“封面上那本打开的童话书预示着什么呢?”随后,可以顺势让学生猜一猜可能出现的情节。此时,教师无需做出正误性、优劣性评价,因为这个阶段的提问和猜测旨在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形成阅读期待,问得越细致,想得越奇妙,才越能形成学生浓厚的阅读期待。

2.利用环衬提问

环衬是一些老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环衬都与图画书故事内容高度相关。然而,图画书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绘者的独具匠心,即使是单纯的色彩运用或是一个小小的图案往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利用环衬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

仍以图画书《隧道》教学为例。环衬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柔美而略带忧郁的花纹,一边是规则而简单的,看起来是砖墙的图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封面猜猜环衬的图案是什么,再描述一下自己看这两种图案的感受。读完整本书后,学生会知道花纹的图案其实是妹妹房间的壁纸,而砖墙则出现在哥哥经常玩球的地方。因此,环衬其实是妹妹和哥哥的象征,从这两种图案中可以感受到哥哥与妹妹的差异。阅读前进行提问的目的不是要得出一个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关注、思考,等到读完后再揭开谜底,学生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欣喜。

3.根据题目或内容提问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从图画书的题目或内容中抽出一个部分展开,如围绕书中的人物展开,聚焦人物的一种想法、一种做法、一种经历,也可以围绕书中的事件、环境等设计。无论什么选择都要注意:这个“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勾连,也就是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要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比如教学图画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时,在揭示书名之前,教师可以由话题“假如你有一种魔法,可以让你活一百万次乃至长生不老,你愿意吗?”让学生聊聊对“永生”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愿意。毕竟惧怕死亡是人的本性,让生命不断延续会带来更多传奇的经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回答:“不愿意。因为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没有魔力的话,自己一个人永远生活在世界上也没有太多意义,况且经历太多离别对一个人而言会更痛苦。”无论哪一种理解都是学生最本真的看法,也让学生产生了对文本的浓厚兴趣。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在讲述前提问,教师都不要过度延展,因为这个提问环节只是引子,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文本的欲望,都不是图画书教学的重点,因此耗时要短,处理要简洁,对此教师要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二、讲述中:适当提问把握阅读节奏

讲述是图画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的确,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讲述之中穿插适当的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帮助教师把控阅读的节奏。这里的提问,可以指向于仔细观察,可以指向于预测情节,也可以指向于回顾、梳理相似或矛盾的情节。

1.在情节转折处提问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故事是一波三折的,其中情节的转折点就很值得体会。在图画书中,情节的转折点通常是通过“翻页”功能来实现,为阅读者制造一些阅读悬念,因此,提问围绕猜测、预测情节就是不错选择。

如图画书《别让太阳落下来》讲的是一群小动物为了不让太阳落下来而想出种种解救方法。故事中,出现了松鼠、熊猫、牛、小鸟等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比如松鼠——“别让太阳掉下来。”松鼠想托起太阳,接下来的文字是:“可是,太阳还是往下掉……”这句话中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可是”这个词,它表示转折,它在图画书中有着不可言说的独特意味,常常会将故事转向一个独特的轨道,教师在图画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并体会;二是省略号,此处有言说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到这里,教师可以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让学生来预测,体会猜的乐趣,提升课堂的参与性。

2.在重点画面上提问

什么重点画面?重点画面就是对图画书主题有重要揭示作用的画面。它可能是画面丰富的内容,这一画面信息集中,容量巨大,比如,文字含义丰富需要读者细细揣摩;图画细节较多,需要细细观察发现。也可能是文字或图画的有所留白之处,往往彰显着绘者创作时的独特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出画面隐含的信息,体会绘者构思之高妙。

比如图画书《吃六顿晚餐的猫》,讲述的是一只叫席德的猫住在一条彼此不往来的街上,它有六个主人,拥有六个名字,每天吃六顿晚餐,主人们都相信它只属于自己。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有一幅画面值得玩味,画的是亚里士多德街上不相往来的人们。教师可以通过“你从图上的哪些细节感受到人们彼此不相往来”的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从而感受这条街上不往来、不交流带来的隔阂心理。

3.在前后相关处或矛盾处提问

有研究者表明,在图画书中,重复叙事运用非常广泛。一般而言,图画书中的重复叙事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种:人物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情节结构的重复、文本与文本(故事与故事)的重复。这种重复里面就有着前后内容的关联性。有的图画书里没有明显的重复,可是人物、事件在情节发展中会有變化,这种变化或矛盾就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辨析。

仍以图画书《吃六顿晚餐的猫》为例,故事的最后,席德因为生病吃药被亚里士多德街上的人发现,于是它被迫搬到了毕达哥拉斯街,而这条街上的人很显然与亚里士多德街上的人很不一样。因此,教师可以问:“在毕达哥拉斯街上,席德还想吃六顿晚餐,它会如愿以偿吗?”将两幅图放在一起让学生去比对后,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会诱发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关于“和睦”和“冷漠”作深入思考。

当然,无论多有价值的提问当以精确和恰当作为前提,讲述中的提问不宜过多,以保持文学作品叙事的完整性。过多的猜测与评析会打乱作品讲述的节奏,消弭学生继续阅读的热情,得不偿失。

三、讲述后:问题内容聚焦深化主题

松居直先生有一个观点:比起讲述前和讲述时的提问,讲述后的提问更重要。可以说,读后的提问和讨论决定着图画书教学的教育内涵,即通过图画书教学使学生达到自己独自阅读图画书时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与深度,这是一个聚焦主题、拔节提升的过程。

1.内容回顾式的提问

对学生来说,讲完一本图画书后,对内容作适当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后续深入讨论的前提和基础。回顾用时不用多,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图画书内容,并根据图画书的特点借助一定的道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个故事。

以图画书《威廉先生的圣诞树》教学为例,威廉先生的圣诞树买回来了,什么都好,可是高了一截,管家将其树梢修剪后放在屋子里刚刚好!他将剪下来的树梢部分送给了威廉的侍女——艾德莱小姐。艾德莱小姐将它放在了房间里,可是还是太高了一点,于是又剪去了树冠……这个故事像一个套娃玩具,打开一层还有一层,不断带给人惊喜的同时,也将圣诞节的“温暖”和“爱”不断传递。教师在讲述后可借助一个类似的圣诞树道具,一边提问:“威廉先生的树太高了,剪下来的树梢送给谁了呢?”一边剪去一个树梢,引导学生复述整个故事,学生在回答时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书中所传递出的温暖与爱。

2.细节凝视处的提问

教师在讲述中进行提问时可能会忽视一些文字或画面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对作品主题的阐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图画书讲述后可以针对图画书的细节进行提问,让学生有再一次回望细节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捕捉细节的能力。

以窦桂梅执教《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为例。在讲述完故事后,窦老师说:“这本书就是用儿子迪姆的话作为题目的。这句话很简单,前半句交代身份,后半句交代名字,什么修饰成份也没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不觉得重复吗?”于是学生又再次回到迪姆对爸爸说这句话的五个情节中去,仔细推敲每个情节中的不同细节,感受这句简单表达背后的丰富内涵,学生就更深刻地感受到迪姆对爸爸深沉的爱。

3.紧扣主题式的提问

一本好的图画书,不仅有趣,而且有着耐人寻味的主题,这是学生在读后需要把握和深入理解的。

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教学为例。教完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这样的问题:“所有的主人都喜欢猫,可猫为什么讨厌这些主人?为什么白猫死了以后,猫哭了一百万次以后却再也没能活过来?”从而引导学生再次走进图画书,思考书中猫和人的行为背后的意义。接着教师再提问,引出学生对书的主题——“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的理解。从而实现由一个故事,体验一种情感;由一种情感,提升一个主题;由一个主题,理解一种生活;由一种生活,感悟生命的真谛。紧扣主题进行提问,教师在点出主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回顾故事,通过故事情节归纳主题、印证主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总的来说,在图画书教学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问题,需要详略得当,由浅入深。讲述前的提问重在激趣,可抓住封面、借助环衬、围绕主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讲述中教师要进行适当停顿,可在情节转折处、重点画面上、内容相关或矛盾处提问,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讲述后的提问应深化主题,教师可以围绕内容、细节进行提问,也可以从整体出发紧扣主题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b/2020/02/65)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提问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浅谈新课改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教学提问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析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浅探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试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