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成

2021-06-03吕成

世界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空间

我从小在母校长大,从附小、附中一直读到大学,虽然毕业时母校已经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但我还是习惯称她为“冶院”。印象里1990年代初的冶院充满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整个社会在悄然地发生着变革,校园里也满是活力与激情。严谨认真的老教师和热情四射的青年教师深深影响着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至今还记得教我们听音乐的张似赞老师,慈祥的夏云、赵秀兰、施淑文等老师,记得与当时还是青年教师的刘克成、邵晓光、王竹、刘临安等老师亦师亦友的学业探讨。虽然入学时懵懵懂懂,但在母校的学习为我打开了建筑学专业的大门,从门缝里看到的那束光一直吸引着我,指引着我在建筑师的职业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1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2 开封博物馆

3 辽上京博物馆

4 鲁甸抗震纪念馆

5 南水北调干部学院

6 南阳三馆一院项目

传承与创新

作为在西安这片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工作20余年的建筑师,文化传承几乎已经成为我创作时的一种本能。《北京宪章》写到:“……建筑师必须将社会整体作为最高的业主,承担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建筑和城市的灵魂。”在我们几干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拥有丰富的历史的、传统的和地域的建筑作为物质载体,既传播着其文化含义,也以集体记忆或集体情感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脉络之中,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空间哲学观。建筑又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组织模式、空间功能需求和审美观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筑的材料与构造形式、建筑技术及施工技艺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师不仅要对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传承,还要在动态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创造符合当代要求的建筑文化。

人本与地域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要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建筑设计不是一种用来静置欣赏的纯艺术,而是要面对大众、为大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艺术,是一门让人们能够使用同时又具有美感的学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建筑回归理性,以用为先;因地制宜也是建筑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建筑设计主动回应地域的气候特征,关注地域的文化特征和人的生活方式、在城市与自然中表现出和谐谦逊的态度,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

多元性与复杂性

建筑多元性的基础是理性分析,每栋建筑都面临着不同的自然气象条件、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功能需求、投资控制、人的生活习惯及审美观念,城市空间的要求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筑师的个性创作又会形成不同的艺术追求,形成了建筑的多元化特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楼越盖越高,其涵盖的功能空间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功能要求越来越趋向复合化,绿色建筑技术深入应用逐渐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慧建筑的转变升级,为智慧建筑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筑的自身生态生活系统越发独立和完善,为使用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促进人、建筑与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很多建筑师习惯于用效果图汇报方案,用项目建成照片报奖或宣传,并不能完整反应使用功能及空间效果全貌,目前的网红现象更是助推了这一现象,流行于网络的网红建筑大都以碎片化的照片或短视频方式呈现。建筑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四季的变化、光的流动、时间的印记、人在空间中的动态感受等等都是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师要有精品意识,现在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建筑师可以适当放慢节奏,追求精致的效果,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城市已经由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建筑市场逐渐萎缩,建筑设计行业长期低价及无序竞争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追求数量忽视品质的绘图工人工作模式形成的惯性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AI技术的发展对高重复性、低创造度的建筑设计工作必将形成竞争优势。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项目的经济性、运维管理的成本及应用技术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即将推出的建筑师负责制对建筑师的能力、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师需要强化从策划、设计到施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角色和地位,更深入地掌控建造过程。建筑设计行业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对建筑师的创造力、眼界的开放程度、跨学科的掌控程度、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均提出极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空间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