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四关穴”对发热小鼠体温的观察

2021-06-03吉首大学医学院高玉妍王冰卉彭思云陈思洁伍雨田

内江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关穴对乙酰氨基酚合谷

◇吉首大学医学院 高玉妍 王冰卉 彭思云 陈思洁 伍雨田 张 赟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后,发热小鼠体温的变化。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建立发热小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仅造模;西药组予以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灌胃;针刺组小鼠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直刺0.2 cm,并配合捻转泻法。另正常体温小鼠10只,不做任何处理;记录各组小鼠治疗前后体温,比较各时间点各组之间的温度差异情况。结果:针刺“四关穴”对于发热小鼠具有肯定的退热作用。

发热(fever)是临床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发热是由于机体感受外邪、内伤积损,或因机体营卫失和、肺失宣降而出现体温升高的一类病证[1]。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对于发热的治疗效果显著[2],临床多选用大椎、少商、合谷、曲池等穴来退热[3]。《标幽赋》中提出“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四关穴即为双侧合谷和太冲。合谷属阳经,主气,清轻升散主升,太冲属阴经,主血,重浊下行,主降。两穴相配,气血调和、升降协调、阴阳顺接,故对于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的各种病症能起到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4]。本文是在构造发热小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针刺四关穴对发热小鼠的体温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昆明种小鼠40只,SPF级,雄性,体重20 g,由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SCKX(湘)2019-0014。饲养于吉首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环境温度25 ℃,相对湿度60%左右,光照时间12 h/d,自由饮食饮水喂养。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10只,并用苦味酸溶液染色编号。

1.2 试剂

干酵母片(每片含酵母0.2 g)由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配合生理盐水配置成20%浓度的酵母菌混悬液40 ml;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每片含量0.3 g)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配合生理盐水配置成10%浓度的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20 ml。

1.3 仪器

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30 mm×13 mm,江苏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体温枪(东莞市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作方法

将小鼠在室温为20 ℃~25 ℃的实验室内适应3 d,每天上午10:00用体温枪测量小鼠腹部体温3次(每次间隔20 s),取平均值。实验前一天上午10:00测量小鼠体温,每隔0.5 h测量一次,连续4次,取4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基础体温,剔除体温波动超过0.3 ℃的小鼠。实验前 24 h禁食不禁水。造模方法:实验当日上午7:30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20%的酵母悬液(10 ml/kg),建立小鼠发热模型。据文献记载,小鼠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后,体温会经过一次明显的下降,至4 h左右恢复正常,随后体温开始升高,6 h~8 h达到高峰,发热持续>12 h[5]。

2.2 分组处理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组皆进行造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西药组使用10%对复方乙酰氨基酚溶液灌胃(600 mg/kg);针刺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并配合使用捻转泻法,每10 min行针一次加强针感,留针20 min。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学术部提供的《大鼠穴位图谱》及比较解剖学原理,参照人体经穴定穴,选取合谷、太冲。合谷:前肢第1、第2掌骨之间;太冲:后肢第1、第2趾跖骨之间。

3 观察项目及指标检测

成功皮下注射酵母菌混悬液后,每2 h测一次体温,造模8 h后,分组进行处理,每1 h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值。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组间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用直线相关方法分析变量间关系,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由图1可见:随着时间变化,正常组体温维持在较为恒定的状态,对照组、西药组、针刺组的小鼠体温呈上升趋势,在8 h升至最高,而后下降,升温幅度>0.8 ℃,且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小鼠热证模型造模成功。

图1 各组小鼠体温变化的趋势图

由表1可见,造模成功小鼠予以干预后。随着时间的变化,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3小时(造模后11 h)体温降至最低,4小时后(造模后12 h)均开始回升。

表1 各组小鼠在不同时间段的体温记录表

与对照组相比,西药组和针刺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5);而西药组和针刺组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针刺与西药对于降温均有疗效,但之间为明显差异。西药组出现两例小鼠体温低于正常值,而无法测得其准确数值的情况,而针刺组、正常组及对照组小鼠并未出现明显不良情况,可见针刺治疗相比西药治疗更为绿色、健康且行之有效。

5 讨论

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西医治疗多采用服用退烧药的方法[6],中医治疗方法可选用针刺放血,服食中药[7]。《针灸大成》曰:“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说文解字》解释“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意即重要的关卡或枢纽。合谷和太冲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之原穴,是本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通过三焦运行于全身,是推动全身气化的重要动力。发热时病机无外乎气血、阴阳、寒热失调。合谷、太冲为经典配穴,两穴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阴阳经相配,上下相配,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共奏清热利湿、调和阴阳之功。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体温即回落至正常状态。

此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四关穴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其退热效果与对乙酰氨基酚相近,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一定程度的肝肾毒性。而针刺退热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并且针刺四关穴退热还具有选学精炼,取穴方便,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推广。

干酵母皮下注射是造成小鼠及大鼠发热的常用方法,所造成的发热类型为炎症感染性发热。其具有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升热高度,升温趋势较为稳定的优点,且操作简便易行。

猜你喜欢

关穴对乙酰氨基酚合谷
对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吗
养心护心,常按内关穴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扑热息痛过量很危险
吃感冒药是否暗藏风险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