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双循环枢纽城市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1-06-03谢瑜宇童明荣吴伟强

宁波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循环试验区宁波

文|谢瑜宇 童明荣 吴伟强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对内是我国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战略抉择,对外是重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途径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宁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长江经济带“龙眼”城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要有重要作为,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厘清宁波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难点堵点,找准重点突破,努力建成双循环枢纽城市。

宁波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势明显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宁波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和长江流域腹地,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具有陆海统筹、内外联动、牵引南北的区位优势。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可通航45万吨超大型船舶,是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良港。码头、储运等基础设施完善,通航能力极强,每年作业天数高达350天以上。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4.7%、4.3%,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2%,全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自古以来,宁波海上贸易发达,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宁波外贸人才、外贸企业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宁波是全国第八个年度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外贸出口额排名全国第五位,拥有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等众多国家级开放功能平台,以及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要开放载体。

先进制造基础雄厚。宁波率先创建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累计拥有51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服装、紧固件、电池、吸尘器、文具等160多种宁波自产商品销量常年居世界前列。“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实施,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业,绿色石化、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8家、千亿级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23家、超十亿元企业193家、超亿元企业2168家,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城、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

社会消费能力强劲。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8.3亿元,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实物商品零售额268.7亿元,同比增长15.7%。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52元,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0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132元。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4455元,同比增长1.5%。

位于梅山保税港区的电商物流仓(王 凉|摄)

宁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难点堵点

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尚不够顺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是扩大内需,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但目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使得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不利于经济高效循环运行。一方面,宁波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发展不完善,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另一方面,宁波在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或缺乏,要素产权不清晰、市场化交易机制不健全,数字孤岛现象较为突出,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面临堵滞风险。产业链供应链跨国分工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和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宁波工业技术制造总体规模很大、基础较为雄厚,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产业链总体上尚处于中低端,在产品核心零部件装备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稳定运行方面,在“卡脖子”技术、原创技术、底层技术和基础研究创新突破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围堵和打压,也给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之间衔接不畅。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要求对内全面深化改革,更要求对外高水平深层次扩大开放,通过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目前,宁波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和衔接内外循环等方面还存在堵点。在贸易发展方面,宁波货物贸易较为发达,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滞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宁波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在鼓励企业出口转内销方面,宁波外贸出口企业优势在于开拓国际市场,属于单向的国际循环,在内销方面既没有销售渠道、销售网络,也没有独立品牌,在转内销市场准入、内销平台搭建、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简化企业办税程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优化提升,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在发挥综合保税区优势联结和畅通内外循环方面还需提升,如按照目前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规定,试点仅限于生产型企业,而贸易、物流企业并未被纳入试点范围,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参与到与国内企业交易中。

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畅通内外双循环

聚力简政放权。以全面落实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为统领,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批创新性、有针对性、获得感强的简政放权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以深化简政放权为抓手,放出活力创造力,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广泛推行承诺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破除各种形式的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和隐性壁垒。以落实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基础,放宽准入限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范围,适时研究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营造公正的市场环境。

聚力改革创新。争取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一整套与宁波打造双循环枢纽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制度体系。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土地、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争取设立数据交易中心。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改革,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争取宁波纳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大力争取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健全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制度体系,谋划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深化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改革,对标最新国际经贸标准和通行规则,制定新一轮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行动方案,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口岸综合监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资金流动、人才进出便利等制度性改革,打造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示范区。

聚力开放引领。挖掘“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国际强港”叠加优势,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供应链国际化,提高经济发展密度,提升开放竞争力和服务辐射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重要节点和链接大通道。构建最前沿的制度创新体系。以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五大战略定位为统领,抓好制度创新策源,对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USMCA(美墨加贸易协定)等国际最高水平贸易协定和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日本等国际高水平自贸园区,聚焦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等方面,加强国际经贸规则、标准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谋划若干项具有先行突破意义的制度创新。同时,积极推动国内自贸试验区各类制度创新成果在宁波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自动适用,建设高标准高能级的制度型特殊经济功能区。集聚最优质的开放产业集群。加强产业精准招商,聚焦数字经济、国际贸易、高端制造等新业态,精准招引一批高能级总部型项目,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发展新型贸易,培育服务贸易、转口和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建设链接全球的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建设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推进以生产、储运、贸易、服务于一体的油气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新型国际能源贸易中心。建设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和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区,推进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全球协同研发和开放创新,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港航枢纽基地,搭建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做强国际采购、进口分拨、中转集拼和航运物流。发展跨境金融,引进集聚金融贸易龙头企业,依法合规开展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等业务试点,推动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化。

猜你喜欢

双循环试验区宁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一图读懂宁波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