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立市 以诗润城“东南诗薮”慈溪打造诗意栖居地

2021-06-03陆燕青通讯员周宇佳责任编辑杨芝

宁波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慈溪慈溪市诗意

文/陆燕青 通讯员 周宇佳 责任编辑/杨芝

(上图/蒋亚军)2018年7月23日,市民在慈溪市图书馆门口安放的朗读亭朗读美文。

千百年来,以“初唐五绝”虞世南以及高翥、袁枚等为代表的历代诗人留下了30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为慈溪赢得了“东南诗薮”的美誉。时至如今,崇文尚诗的优良传统仍一如既往地浸润着这座城市,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也使慈溪成功获评“全国诗词之乡”,打造出一方美不胜收的诗意栖居地。

2020年12月31日,中华诗词学会公布《关于授予浙江省慈溪市“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的通知》,慈溪被授予“中华诗词之市”称号,也是目前宁波地区唯一荣膺此称号的县级市。中华诗词学会同时还授予慈溪市育才小学、慈溪市逍林初级中学为“中华诗教示范学校”,授予慈溪市税务局、坎墩街道清水湾社区、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横河镇孙家境村、鸣鹤古镇风景区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诗 润 全 城享受诗意生活

慈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文繁衍、诗脉传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一直以来,慈溪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责任和担当,从未停止过对传统诗词的发掘和保护,更在2018年全面启动“全国诗词之乡”创建,将诗词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万壑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寻常花影何须濯,独有梅花心不落。谁将锦字洗清流,一片浮云填夜壑。”……公交车满载着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慈溪风物的芳香在街道上穿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学校时不时回荡着孩子们的高声吟诵声;“白天作词谱曲九,晚间得闲随波游。东折西转到巷头,迎面书院曰杜洲。”……白头老翁埋头于社区课堂品读古典韵味,学习诗词创作。在慈溪,诗词文化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渗透力。

每年,数万人参与以诗词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活动。“落地与飞翔”“秘色诗意”“诗性潘岙”“掌起桃花诗会”等主题诗会精彩纷呈,讲座、培训、朗诵、采风、竞赛等主题活动层出不穷,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农村、景区等活动场所无处不在……慈溪无处无刻不在流淌着诗情画意。活动是诗词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2020年,慈溪诗词爱好者创作了300多首诗词作品表现战“疫”一线的人和事。8月,慈溪市联合中华诗词学会、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举办“秘色瓷都智造慈溪”全国诗词大赛。11月25日至27日,“我为慈溪写首诗”——全国名刊名家走进慈溪系列活动举行,共赏诗意山水,共话文化传承。

(上图/范英)2020年12月17日,诗教活动走进慈溪市逍林镇初级中学。

(下图/范英)2020年12月17日,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烛湖诗社诗教课程正在进行中。

诗香浓郁,诗脉绵长。近年来,慈溪市诗词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周巷镇万安庄村、横河镇孙家境村、坎墩街道清水湾社区等村(社区)先后成立了农民(居民)诗社,海通集团、公牛集团、“最慈溪”公众号也组建了企业职工诗社,慈溪中学、城区中心小学等全市1/4以上的学校均建立了诗词组织。诗词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慈溪市诗词学会至今已有会员80余人,其中不少人成为诗坛耀眼的新星。陈德根、张巧慧、胡飞白三位青年诗人入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俞强、陈德根、孙海军、娄展垠、徐全荣等人的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江南诗》等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沈旭娜的诗词作品获得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诗词曲类一等奖。自2018年全面启动“全国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以来,慈溪市通过聚焦阵地建设、丰富创建内容、挖掘创建潜力等举措,在全市上下营造起“以诗为荣、以诗为乐、以诗育人、以诗养德”的良好氛围。

诗 谱 华 章铸就诗词品牌

唐宋遗风高格调,时代新诗谱华章。慈溪是著名“九叶派”诗人袁可嘉的故乡,以他名字命名的诗歌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一场文学界的文化盛事。袁可嘉是对中国新诗和西方现代派文学交融借鉴过程介绍最早、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学者之一。他翻译的叶芝、希尼、修斯、埃利蒂斯等人的作品已成经典,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和诗人。2013年,慈溪市人民政府携手十月杂志社联合创立“袁可嘉诗歌奖”,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旨在奖掖当代诗坛卓有成就的翻译家、诗人、诗歌批评家,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先后有近千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参与评奖,诗歌奖的号召力逐年提升,成为慈溪诗词文化厚积薄发的例证,也是慈溪市文化建设的卓越成果。

(图/蒋亚军)2018年4月22日,慈溪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稻读公社”)在龙山镇方家河头村好书漂流点开展“世界读书日”朗读会。

(图/蒋亚军)2019年9月20日晚,慈溪市浒山街道综合文化站、街道网络文化协会在博洋智谷生活方式中心举行了“悦读浒城”朗读会。

作为“东南诗薮”的慈溪,诗词品牌古而有之。历史上曾名动浙东的白湖诗社就在鸣鹤古镇杜湖之畔。鸣鹤叶氏是名门望族,叶氏兄弟成立白湖诗社,以诗会友,创作诗词多达51种111卷,成为浙东诗坛的一段佳话。其中,叶声闻还首倡白湖竹枝词,以这种文人民歌的诗体,反映家乡鸣鹤的风景、风物、风情。如今,与诗词相伴相生的青瓷瓯乐,代表同期中国诗歌创作、翻译和研究最高水准的“袁可嘉诗歌奖”又为慈溪树立了令世人瞩目的两大文化地标,让慈溪的诗词文化烙上时代印记。

诗 意 无 限滋养创新之城

新时代、新气象、新面貌,诗词文化传至当下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表达。诗人们尝试用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开放的笔墨来审视这个时代,努力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作贡献。“三伏连秋虎,深居避冷闱。日侵杆塔上,汗透数重衣。”这是电力工人之歌。“国家命脉,系于财政之厚;人民福祉,益于税收之昌。”这是纳税人的觉悟。“围海造田飞彩凤,兴工建厂扭乾坤。高楼起自滩头上,捷报纷扬旧鼎门。”这是干事创业的豪迈。

(图/蒋亚军)2020年4月23日,“2020宁波读书月”之慈溪市第二十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在桥头镇五姓村启动。

蓬勃发展的诗词文化加快了对城市的浸润和对生活的渗透。它与城市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廉政文化等相融合,呈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相继建成的一批诗碑、诗廊、诗亭、诗壁、诗歌吟诵亭、诗词文化示范长廊等,成为人们感受诗词魅力的重要场所。清水湾社区东西两条诗词长廊,以数十首诗词点缀,成了吸引行人驻足品读的人气据点;白湖诗社所在的鸣鹤古镇,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承载着千年文化,不只有“鹤皋风景赛姑苏”的优美景色,还有国药的清新和诗词的韵味;建有“烛湖诗社”的孙家境村,积极推广诗教活动,承继了“一门三孝子,五代九尚书”孙氏望族崇文尚德的良好传统,也使孙家境宗祠有了新的内涵和使命。

生活为诗词提供了创作源泉,诗词让世界更加美好多彩。2019年7月,慈溪市启动“诗意慈溪·百村百诗”活动,组织本土文化人士从上林湖村起步,深入慈溪百个村子,以写诗歌、拍照片、挖底蕴、讲故事、吟诵唱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慈溪乡村的诗意与美丽。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30多个历史名村,写下300多首绮丽诗篇。

2020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林峰一行来慈验收“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走访考察了逍林初级中学、鸣鹤古镇、坎墩街道清水湾社区、育才小学、慈溪市电力公司、慈溪市税务局、横河镇孙家境村等地的诗词文化建设,还观摩了“江南诗意——瓯乐与诗词”地方文化展演,切身感受了“东南诗薮”诗词文化的醇厚与魅力。

验收组一行对慈溪浓厚的诗词氛围和高涨的创建热情印象深刻。将“盆景”变为“风景”,将诗词融入生活,林峰充分肯定了慈溪市的创建工作,认为氛围浓厚、形式新颖、亮点频出、成效明显,希望慈溪市继续深化诗词“六进”活动,创新诗词普及载体,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建立创建长效机制,让诗词进一步融入老百姓生活。中华诗词学会宣教部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王子江也认为,慈溪“中华诗词之乡”建设工作亮点多多,创新不断,期盼慈溪的建设模式和经验能够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以文立市,以诗润城。慈溪这座创新之城将再接再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诗词品牌,加快文化间的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景美、人美、文化美的诗意栖居地,开启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走前列当标兵的文化新征程。

猜你喜欢

慈溪慈溪市诗意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何方俊 徐依涵 管欣恬
我家的新成员
冬日浪漫
“秘色瓷都 智造慈溪”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我的好妈妈
古灵精怪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