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烤的烟火在六十万年前燃起

2021-06-03陈佳佳永州市第一中学教师杨国斌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

十几岁 2021年17期
关键词:烤熟野味烤肉

文/陈佳佳(永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杨国斌(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

中国的大江南北,城市的大街小巷,夜色阑珊时,你总能发现烧烤摊。

中国的美食,绕不开的必然有烧烤。

人很久不去烧烤摊,馋了,去摊子上买一把。烧烤串上泛着油光。嘴一张,咬上一口。恰恰好的松软,又不腻。吃烤串的人不禁感叹:人生圆满了。而这种圆满,古人颇有同感。

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学会了把肉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据考古发现,大约六十万年前在周口店生活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吃烧烤了。考古学家在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考古中,发现了用来制作烧烤的器具。

传说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发明了烧烤。他教人们抓鱼、捕鸟,还取来“天火”,教人们把鱼、鸟等烤熟了再吃。人们吃着烤熟的肉,口感香脆,不再闹肚子,身体也更健壮了,寿命也大大地延长了,因此伏羲也被尊称为“庖牺”——第一个用火烤熟兽肉的人。

从这个角度讲,烧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孔子烤肉只有盐做调料

从周朝至秦朝一统天下,上至百官下至百姓,烧烤的主要材料都不是家畜,而是野味,主要就是野鸟和水里的鱼。古人爱野味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当时的生产力太低。那些身份高贵的士大夫,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猪肉,更别提稀缺的牛羊肉了。

孔子喜欢吃肉,但是自己又很难吃到肉,于是就经常外出寻找野味,钓鱼,猎杀飞鸟甚至野猪、兔子、鹿等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弋不射宿”,从不射杀归巢和正在哺育幼崽的动物,相当讲究道义。这些野味被捕获后,除了做成肉酱保存起来,一般都会用作烤肉。

那时辣椒尚未传入中国,糖也极度稀缺,所以烧烤只能吃咸的。一些穷人买不起盐,直接烤熟吃掉。《诗经·瓠叶》中就曾这样写道:“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这描绘的是边吃烤兔肉边喝酒的场景。

烧烤神器“上林方炉”

相传,鸿门宴上,樊哙接过项羽赏赐的生猪腿,拔出宝剑切了切,就把生肉给吃了。

大部分人没有樊哙这般生猛。其实那个时代有地位的人喜欢烤猪肉,而且是大块大块地烤。烤一只猪腿或者一大块猪排,需要两个人合作烤上整整一天。猪肉烤好后,切成薄薄一片一片的,蘸着调料吃。这一时代,醋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并且成为烧烤必备调料,在汉代吃烧烤都得蘸点醋。

在陕西西安境内的延兴门村,出土了“上林方炉”。这炉子是当时的烧烤神器。经考证,此物为西汉皇家御用之物。炉子的外形与现代烤炉有相似之处,该炉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长槽形炉身,底部有条形镂孔,下层为浅盘式四组底座,用来承接炉体漏下的炭灰。设计十分科学。

宋人丰富了烤肉食材

宋代是古代烧烤的鼎盛时期,在《梦粱录》中记载的烧烤食品就有十余种。北宋的苏东坡《戏答佛印》诗“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讲的就是烤乳猪。明代画家刘俊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赵匡胤到大臣赵普家吃烤肉的情景。可见烤肉是皇上都喜欢吃的美食。诗人辛弃疾也有名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中提到的“八百里”其实是牛的品种,八百里炙其实就是烤牛肉。

北宋时期的烤肉已经多种多样了,比如兔肉、猪皮肉、野鸭肉等烧烤食材,可见宋朝的人确实很会吃。这也奠定了以后烧烤“无所不烤”的基础。

元明清讲究吃烧烤的情趣

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当时羊类烧烤是皇室的珍馐,有了炙羊腰、炙羊心等繁多的品种。马背上的民族更是开辟新思路,发明了“烤土拨鼠”。凡是有规模的宴会必有此菜。

大明王朝的人们,独辟蹊径地把烧烤吃出了品味。《明宫史·饮食好尚》中说:“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踏雪寻梅时唱词吟诗,那都是穷酸,看着梅花吃着烤肉才是真生活。

到了清代,满族人烤肉就更有水平了,吃烧烤的花样也更进一步。当时,烧烤菜是各种宴会上的要菜,满汉全席中就有挂炉山鸡、生烤狍肉、片皮乳猪、维族烤羊肉、挂炉沙板鸡、麻仁鹿肉串、御膳烤鸡、烤鱼扇、持炉珍珠鸡、烤鹿脯等烧烤菜。

回溯历史,华夏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不仅有礼乐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还有着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饮食和烧烤文化。今天烤架上那一根小小的羊肉串,串联起来的是悠久的文化和不停向前的历史。

猜你喜欢

烤熟野味烤肉
粗粝野味
与酒肉无关
野味留给客人
舌尖上的野味,生命不能承受其重
我喜欢的课
瑞士打猎季假野味上餐桌
烈日当空,看小编如何避暑
烧烤味
烤肉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