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2021-06-03徐艳华

健康之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老龄慢性病

徐艳华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疗服务中采取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将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医疗及全科医疗模式干预,观察老年慢病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疾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我国逐步向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采取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老年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提升社区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老龄;慢性病;社区医疗服务;全科医疗

慢性病是指起病缓慢或病程迁延的一类疾病,一旦确诊很难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平衡膳食、心理干预等治疗手段缓解或维持。慢性病类型多种多样,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慢性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常常存在多病共存的情况。多病共存指的是老年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和/或脑卒中等疾病,此类疾病相互影响;当然也有部分疾病相关性不强[1]。年龄在6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常见同时罹患多种疾病(指2种及以上疾病),统计显示约46%的老年慢性病人患2种以上疾病。多种疾病共存下,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同时可导致患者寿命缩减。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往往病程漫长,疾病久治不愈,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加之老年人行动不便,就医困难、就医不及时就成为突出问题 。

相较于传统医学治疗模式,社区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为目标,为患者提供多维度医疗服务。在治疗过程中从每一个患者个体出发,争取患者家庭支持,考虑其经济状况及疾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在本研究中,将我院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服务的老年多发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模式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共纳入160例需要持续药物维持治疗的,老年多发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72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各80例,患者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74.45±4.05)岁。疾病类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或伴有血脂异常。所有160例患者都患有上述2种或以上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的患者均满足老年慢性病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精神疾病、肿瘤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社区医院采取常规医疗模式,自行决定就诊的时间、次数等。患者来就诊时根据病情分诊到各专业科室,医护人员必需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及临床治疗。

观察组,为患者采取全科医疗模式,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健康管理:经患者知情同意,确保依从性。与患者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康档案,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及相关疾病情况,进行用药、生活方式及膳食指导。②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健康讲座及观看健康视频,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知识,遵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③疾病预防及治疗:将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作为总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相关的诊疗方案。能够及时发现重症患者,尽快将患者转送医院本部进行专业治疗。对于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测,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更加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向患者解释血压及血糖控制的意义,避免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急性重症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两组观察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显效,患者慢性病危险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患者慢性病危险指标有一定降低,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慢性病危险指标未降低或持续增高,或发生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②患者对医疗服務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使用社区医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诊疗服务、健康指导、穿刺服务、服务态度等。共计100分,90分以上代表非常满意,60~89分代表满意,59分以下代表不满意。③患者生活质量(SF-36)改善情况:通过该量表调查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6个月后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症状改善及精神健康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组间医疗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升,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在一项人口普查中,我国老龄人口已经突破1.9亿大关。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鼓励生育,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叠加,使我国老龄人口具有独特的特点,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家庭空巢化特点比较明显,我国高龄人口数量庞大,占据老年人口的12.5%,家庭空巢化达到50%[5]。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彻底发生变化,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群体,需照护及护理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年医疗服务的价值凸显。对此,政府应当积极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医疗机构下沉,这不仅是国家的重大责任,也是医疗保健服务公平性的体现。让老年人在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尤其是对于老年多发慢性病人,得到及时预防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发生危重病情出现,减少住院治疗率,避免了因重症抢救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从而节约医保基金费用。可以制定适当的机制,对困难老年病人给予补助,增加社会效益。76DC8BB2-F14D-4983-BB85-CE712FA452C5

在本研究中,針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不同的医疗服务模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科医疗模式在社区医疗服务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诊疗模式。从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等多维度评价,与传统诊疗模式对比,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疗模式对慢病患者全方位负责,作为一种针对性的治疗模式,充分彰显以患者为中心。从单一治疗疾病,转换成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综合医学模式,患者的家庭支持度及家庭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患者家庭及子女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对于疾病预防会有一定作用。所以,全科医疗模式应该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背景下,全科医疗模式在社区医院应用,能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帮助老年人控制慢性病进展,避免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降低患者入院率,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在医疗服务中的舒适感及幸福度,同时节约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能够助力我们的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豆丽园,黄娟,叶森,郭理想.社区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71-1675.

[2]邹妙丽,雷仕聪.我市老年保健工作中医养联合体老年综合评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6):65-66.

[3]梁俊峰,李婷.在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强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报告[J].人口与健康,2020,(05):26-29.

[4]王艾莹.全科医疗团队健康管理模式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87.

[5]昝日晨.构建“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51.

[6]柳丽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探讨——以北京市A社区老年养护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46-47+58.

[7]李红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96+301.

[8]王友俊,沈新秀.探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群社区康复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84+186.76DC8BB2-F14D-4983-BB85-CE712FA452C5

猜你喜欢

老龄慢性病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