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从性的效果
2021-06-03魏国来
魏国来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住院依从性效果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选择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情绪有了改善,护理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住院依从性也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住院依从性,对疾病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住院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症表现为患者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和外界环境出现严重的不协调,且病程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精神科常常发现精神病患者外走的行为,外走行为主要是指住院患者并未得到医生的允许私自逃离医院的行为。究其原因,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没有自我意识,或者是不適应住院治疗的方式,不配合医生治疗,从而私自逃离出院,这种行为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本文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住院依从性效果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女性较多,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为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岁;研究组患者中也是女性人数占多数,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了有关内容,征得同意。将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①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用热情和温和的态度接待患者,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然后对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有疑问可以立即咨询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立即解决问题。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的关系要相处和睦、融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获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②护理人员逐一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情况,给予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并且,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对其宣导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具体宣教方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微信沟通、电视播放、电脑上网学习等等多种方法进行宣教,充分利用现代先将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另外,为了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护理人员可给患者列举在本院治疗成功的例子。③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内心真实的感受,要耐性倾听,并给予温和的语气进行沟通。有些患者精神敏感,容易突然出现情绪激烈的现象。因此 ,护理人员要尤其注意这类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言语造成刺激,并且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④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进去,将护患关系建立紧密,可以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自控力。⑤对于情绪不佳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安抚的方式陪伴患者,通过温和的眼神稳定患者的情绪。⑥患者的病房要多开窗,保持空气的流通,调节适宜的空气湿度,护理人员定期整理病房,维持病房的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放松,对治疗疾病有积极的意义,也可以预防感染。给患者制定合理健康且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让患者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蛋白食物,提升免疫力和促进新陈代谢。饮食上注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且做到戒烟酒,保持大便的通畅。另外,监督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散步、慢跑、瑜伽等等。
1.3 观察指标
住院依从性:患者能够遵医嘱,主动按时用药、按时吃饭,为完全依从,患者被动执行医嘱,偶尔有不服药或者是出现假服药等现象,为部分依从;患者抵触临床各项治护工作,为不依从。依从率=(总病例-不依从)/总病例×100%,观察护理满意度、住院依从性和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住院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的住院依从性(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负面情绪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量表评分均有了明显的下降幅度,尤其是研究组,相比之下对照组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研究组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患者没有自我意识,思想脱离现实的臆想世界中[1],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言行,行为意识不规律。如果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过于强硬[2],只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更加极端的行为。因此 ,在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加以心理护理干预[3],才可以保证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以顺利配合治疗。有关报道指出,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作用。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住院依从性低。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不认为自己患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则是,患者长期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中[4],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从而有失落感。心理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由专门的护理小组制定出一种心理护理干预方案,通过护理人员用真诚和温和的语气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增加对医院的信任,这样才提升患者的住院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住院依从性(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量表评分均有了明显的下降幅度,尤其是研究组,相比之下对照组量表评分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研究组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住院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裴立新.综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6(2):248.
[2]杨春梅.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38(13):1604-1605.
[3]冯亚敏.心理护理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9(1):245-246.
[4]杜美青,王福华,李爱华.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1,28(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