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

2021-06-03张娜娜

健康之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糖尿病

张娜娜

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在护理中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对于提升专科护理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2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健康知识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FBG、2hPG、HbAlc对比P>0.05,护理后FBG、2hPG、HbAlc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9.74%,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有助于和谐护患關系、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并可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质量

糖尿病是以患者高血糖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慢性疾病,受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的利用障碍影响使得机体产生代谢紊乱,并诱发血糖水平升高,患者的症状表现可概括为“三多一少”,例如多饮、多食以及多尿和体重减轻。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且未得以有效控制容易诱发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例如可对血管、眼部、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等产生损伤并诱发慢性病变,甚至功能衰竭。近年来由于糖尿病所诱发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截肢以及失明等患病率明显上升,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科学护理管理来控制其血糖水平是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减轻其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手段[1]。常规糖尿病护理中缺乏针对性、规范性,使得护理效果较差。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旨在组建糖尿病护理服务小组,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参与学习和培训,并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状况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方案并严格落实,有助于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以下将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运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6~86岁,均数(62.53±1.65)岁;病程为1~16年,均值(5.83±1.56)年;体质量指数(BMI)16.75~31.65kg/m2,均数(22.63±1.85)kg/m2;合并症:高脂血症12例,支气管炎7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5~87岁,均数(61.96±1.73)岁;病程为1~15年,均值(5.85±1.52)年;BMI 16.82~31.73kg/m2,均数(22.69±1.82)kg/m2;合并症:高脂血症11例,支气管炎9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5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的判定标准;(2)患者的意识状态清晰,具备正常的听力、语言及认知等功能;(3)患者对研究方案知晓且取得知情同意;(4)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属于其他类型糖尿病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具有认知、语言等功能障碍者;(4)妊娠期、哺乳期患者;(5)合并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6)确诊有恶性肿瘤者;(7)随访中途失访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主要项目有复诊指导、血糖水平监测、遵医用药治疗、口头健康知识宣讲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护理等;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方法为:(1)组建护理管理小组。遵循自愿的原则组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组长,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护理服务,由小组长负责院内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安排。(2)制定护理管理计划。整体小组成员定期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例如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流程,提升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以及服务意识,提升突发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分析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特点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管理计划。(3)护理管理实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管理,开展饮食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糖尿病饮食的注意事项、基本原则、食物选择方法、餐次安排,增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开展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通过鼓励家属参与给予患者榜样支持,灵活运用护患语言沟通技巧等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其紧张、担忧等负性情绪。加强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良习惯,例如熬夜、吸烟、缺乏运动锻炼等。加强患者的用药管理,积极开展药物应用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药物的正确用法、应用目的、注意事项,使其明确严格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讲解和展示血糖水平自我监测及记录的正确方法,提升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能力。(4)护理总结与完善。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对于近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明确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充分分析原因,基础上制定护理改进策略,对于总结的护理经验可将其作为先进经验进行推广和应用。

1.3 评价标准

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1)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疾病知识、血糖监测、药物应用、饮食管理、心理调适以及运动锻炼等方面,总分为100分。(2)记录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含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3)对2组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护士的服务态度、主动服务精神、责任意识、健康宣教以及护理操作等,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5~100分),满意(80~94分),不满意(<8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健康知识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2组健康知识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健康知识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血糖水平组间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FBG(9.26±1.15)mmol/L、2hPG(13.25±1.17)mmol/L,HbAlc(8.75±1.03)%,对照组FBG(9.25±1.17)mmol/L、2hPG(13.26±1.15)mmol/L,HbAlc(8.78±1.02)%,2组FBG、2hPG、HbAlc對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FBG(6.01±1.02)mmol/L、2hPG(9.22±1.31)mmol/L,HbAlc(7.01±0.22)%,对照组FBG(7.03±1.62)mmol/L、2hPG(10.35±1.52)mmol/L,HbAlc(7.59±0.32)%,FBG、2hPG、HbAlc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39/39),其中非常满意32例,满意7例,以及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9.74%(35/39),其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9例,以及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比较典型的慢性疾病,临床中多为2型糖尿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2-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及日常饮食发生较大变化,糖尿病的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的发病可诱发重要脏器功能损伤,增加了患者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所以做到糖尿病患者的科学护理管理来控制其血糖水平,是抑制病情进展以及改善患者生存品质的重要手段[5-7]。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在实际应用中全体小组成员共同配合,充分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方案,可提升护理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认知度以及提升其治疗依从性[8]。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健康知识评分在护理后高于对照组。表明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可提升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服务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并可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秀俊.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东方药膳,2020,15(10):293-294.

[2]刘蒙蒙,余东娜.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饮食保健,2020,7(25):140.

[3]王贝贝.总结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9):111-112.

[4]刘凡.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专科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健康之友,2019,26(23):198.

[5]吴金萍,温春苗.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9,13(8):231.

[6]陈璟.利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J].母婴世界,2019,22(18):179.

[7]张谢芳.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160.

[8]王珍红,吴树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心理月刊,2018,26(9):160.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李荣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