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应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2021-06-02张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张程

[摘           要]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大数据逐渐走进大学校园,对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能够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数据采集、数据安全等。利用大数据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降低大数据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是新时期高校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  高校;大数据;学生管理;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218-02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不断普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渐受到大数据观念的影响。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进行了定义,即“在网络平台中公众的社交、电子商务等记录信息都被汇聚到一起,通过多元化收集的方式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组,并具备很高的增长率”。学生作为高校的基本單位,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和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数据信息,通过对上述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高校管理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状态以及生活习惯,让高校在制订学生管理制度时更科学、更全面,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大数据应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应用改变了高校传统模式下的思维和理念,同时也丰富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手段,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一)以科学量化分析、补充传统经验判断,使学生管理工作更科学

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管理者多年主观经验的沉淀和积累。这种管理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该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但以上的管理方式有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以经验判断为主导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在数据信息呈现几何式增长的当今社会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和疲态。高校管理者在考虑问题时经常以长期形成的主观判断和经验依赖为基础,在问题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现象,因此根据主观判断和经验依赖所做出的管理决策,因为缺乏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往往主观、片面。高校管理者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学生管理问题时,单纯依靠管理者的主观经验难以揭示学生管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缺乏对事件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容易导致决策失真。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高校管理者通过对每位学生在校数据的多元化采集和深入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在校学生的兴趣、喜好、思想动向,进而及时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准确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依托大数据的量化分析,高校管理者可以及时优化和调整管理策略,制订科学的学生管理方案,有效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高校学生管理的决策更客观、更科学、更全面。

(二)以前置预判分析代替事后应急处置,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及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种类多样,涵盖在校学生舆情引导、学生学业管理、学生心理疏导、学生就业指导、学生在校生活管理等多个方面。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者经常是突发事件的最晚知情者,在事件介入的时间点上有被动性和滞后性。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传统学生管理的“人管”模式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时动向,很多问题很难在萌芽阶段被发现。高校管理者只有在问题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引发舆情风险后,才会进行应急干预和思想舆论引导。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缺乏前置预判的能力,容易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陷入被动,这样既不能积极引导和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又不利于高校自身形象的塑造。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高校管理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完成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介入的角色转变。当今社会由于信息与数据的几何指数增长,造就了大学生活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学生阅读兴趣、评论观点、点赞转发情况分析,高校管理者可以直观了解现阶段学校的网络舆情,快速准确地掌握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特殊敏感时期,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高校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所想,变被动干预为主动应对,在问题的萌芽和初期及时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维护好学校的思想阵地安全,促进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以多元评价模式打破单一学生评价指标,使学生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呈现出单一性和结果性的特点。一方面,学生的课业成绩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单一性的特点。学生成绩直接决定了奖学金发放、保送名额及学生干部任免等情况,评价来源仅依靠成绩和教师的主观印象,无法对学生的德、智、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即使有些高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在学校表现的重要依据,但评价过程缺乏实质性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具有诊断功能,能够在学生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加以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但高校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多只重视学生成绩的结果,对学生课业成绩取得的过程性评价关注较少,没有过程评价的学生管理工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容易遭到质疑。

大数据的应用,为高校管理者对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全面、综合、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既可以实现高校对学生有序、有效的管理,又能获得学生对高校管理决策的尊重与认可。特别是在奖学金评定、保送资格审查等关系学生个人利益方面,将大数据的运用分析引入学生评价体系中,使考核评价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可信赖性。大数据环境下,学生管理的考核评价有助于打破“经验主义”“单一评价”的考评方式,使学生评价过程向更关注学生个体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转变。

三、高校大数据应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高校管理者对大数据应用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率,给高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潜在的风险。高校只有积极适应大数据应用给高校管理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才能真正驾驭大数据,实现数据为高校所用,数据助推学生发展,达到高校与学生的双赢目标。

(一)大数据样本普遍性和关联性不足的困境与对策

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必须要求高校对学生收集的数据具有广度和深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高校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受到統计人员数量、能力、统计样本设计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这将直接影响大数据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完整性,使数据结果丧失对高校管理者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已有数据之间的联系,高校各行政部门、学生辅导员与授课教师之间各自占有数据,相互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数据没有产生流动性价值,高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信息变成了分散的数据孤岛,无法发挥数据互通的作用和价值。

针对上述困境,高校在使用大数据收集过程中,应采取线上和线下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数据的联系和流动性,融合数据采集方式,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形成完整的数据应用链。如将考勤信息、学生卡消费、图书借阅、校园网使用、网络社交应用等线上信息和课业成绩、调查问卷、谈心谈话等线下信息进行立体化采集,并进行统一管理,深入汇总分析,打破数据孤岛,加强数据间的互通与流动性,高校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成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制订科学的管理规定,使大数据分析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大数据运行与使用安全风险的困境与对策

大数据应用与高性能服务器的运行与支持密不可分,海量的数据分析会使服务器时刻处于高速运行的状态,高校与专业科研机构不同,对服务器防火墙的维护往往不够重视,如果高校服务器的防火墙无法持续更新,及时修补潜在的漏洞补丁,那么高校服务器就可能暴露在木马病毒之下,产生网络安全漏洞或受到病毒蠕虫攻击等,进而产生大数据被窃取、丢失、盗用等风险。

针对上述困境,高校在推进大数据安全过程中应加强论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硬件设施等方面稳步推进,不宜操之过急、一哄而上。高校大数据库建设需要整合高校的各方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相关的软硬件配置和人才储备工作,从软硬件设备的招投标,到数据维护人员的引进培养计划等方面进行系统、完善的论证,分步实施,扎实前行,保证数据安全。

(三)大数据分析人员能力不足和数据拥有者职业道德风险的困境和对策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会生成海量数据信息,一方面,这些数据呈现分散化、非结构化的特征,多以文本、表格、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出现。对于这些复杂的数据,依靠普通人无法进行有效分析,需要依靠专业人员、专业设备进行整理、分析。高校一般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相关工作往往交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进行,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差、系统化程度低。另一方面,海量数据信息的背后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具体行为,上述信息包含很多学生的隐私。相关数据信息一旦被恶意泄露或被不法分子获得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数据拥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的职业道德必须加以重视,避免出现数据恶意使用的问题。

针对上述困境,高校应对大数据分析人员进行人才储备和职业道德风险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者的数据分析、发掘能力,又要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工作。高校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日常接触较多,对大数据分析结果更为敏感,能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更强,依靠专业知识和设备,可以形成更全面、更科学的数据分析结果。高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者和专业数据分析人员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真正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虎添翼。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问题,高校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从制度上杜绝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问题,保证数据不被滥用。

四、结语

大数据应用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拓宽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信息化,才能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清晰描述学生整体信息,科学划分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工作,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史伟.如何确保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J].中国新通信,2020,22(4):165.

[2]徐永利.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46-53.

[3]张怀南.大数据驱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0(3):61-66,109-110.

[4]先晓兵,陈凤,王继元,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6-10.

[5]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27-2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窗口和镜子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