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索
2021-06-02熊建玲
熊建玲
摘要:制造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预算在其提高竞争力和控制经营风险从而确保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制造企业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预算理念有效结合,打造集成合同管理、OA管理及预算系统的统一的预算控制平台,可以有效构建企业预算文化。通过精细化业务预算提高预算对于业务的指导性,加强预算控制,增强有效性,保持高效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困境;对策
一、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预算就是企业以一定期间目标为导向,通过对该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筹划和预测,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推动实现企业目标。
(一)预算是企业完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预算本身就是因企业目标而生,特别是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对各项业务及流程进行细致分析和精细策划,并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经营效率,才能完成企业目标。预算是起点,也是终点,预算将目标和资源量化,使各部门目标清晰且方向一致,并围绕目标梳理业务和流程,优化资源配置,量化控制各项业务和支出,并围绕目标进行调整,确保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完成。
(二)预算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完善的预算体系是战略、目标、资源、业务、流程的完美结合。通过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企业业务及流程的梳理,企业可以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资源的充分性和资源利用效率,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扬长避短,优化业务及流程,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在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预算是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预算是企业内控体系的关键要素,与销售、采购、存货、固定资产等企业各生产经营要素都高度相关,各要素都以预算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控制与企业业务的结合,把企业主要的内控要素融合在一起,控制企业风险。预算编制会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企业人机料等资源,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方式,预先规避或减少风险,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业务发生和支出的过程控制,进一步降低风险。
二、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
(一)预算文化缺失
未能形成良好预算环境。首先,缺乏完整系统的预算制度体系,缺乏有效的执行控制和责任考核。其次,预算意识的欠缺,不仅是普通员工没有预算意识,甚至部分管理人员也没有强烈的预算意识。习惯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传统预算最初的目的是为财务人员服务,对于业务经理人员而言,它往往只是一个纯浪费时间的过程,因此,业务经理往往会忽略预算。实际中缺乏将预算与部门业务或员工工作紧密相联的系统,缺乏现实的约束力。
(二)预算脱离业务
传统预算以预测的销售额为基础,将公司资源按照费用目标分配到各部门,这种计划和预算方法关注的焦点是资源而不是创造价值的作业。传统预算忽略了作业信息,完全使用财务数据进行表述,所编制的预算与根据财务指标进行评估的业务流程间只存在抽象的关系,而无法发挥对实际业务的指导作用和有效控制。
(三)预算管理粗放
传统预算根据销售预算增长情况,结合部门支出或者成本费用历史水平来编制预算,加上手工控制方式不可能做到太精细,很少根据企业业务和流程精细预算,导致预算相对比较粗放。
(四)预算控制不力
传统的预算执行控制方式基本都是手工登记,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不受影响,部门或员工为了自己方便,往往先斩后奏,导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此外,控制和审核部门或领导无法随时获得实时的预算信息,为了不影响生产经营,也可能发生审核不严肃的情况。因此,传统预算控制一定程度上只是“记录”而没有控制。
(五)预算管控低效
传统的预算控制由最初的登记簿登记,发展到用电子表格登记,但实质上都是手工登记,使用部门与控制部门以及领导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无法及时获得相同的实时信息,往往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去进行预算信息的核实,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都会造成管控效率低下。
三、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从以上对于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来看,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融合人员、业务、流程、资源、内控等要素的预算控制系统,才能有效解决目前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预算文化
首先,预算系统的构建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所有部门和每一个员工,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中,以及系统的实施培训,都会让员工的预算意识从无到有,由淺入深;其次,预算编制过程也是部门和员工梳理业务和流程的过程,通过预算的编制可以使员工加深对于预算的认识;再次,预算系统的实施过程会更进一步强化员工的预算意识。控制系统要求企业所有员工所有工作所需资源都必须通过该系统才能获得,没有预算就不能发生采购或支出,逐渐养成预算习惯。做一项业务时会想是否有预算或预算是否足够,没有预算必须预算外申请,预算不够必须超预算申请。待到下年度编制预算时,各部门就自然会更细致分析业务和资源,于是预算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预算控制平台把所有员工、所有业务都纳入一个系统,并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强制性,让员工认识到预算不可或缺,养成良好的预算习惯,培育企业健康的预算文化。
(二)融合预算与业务
企业预算的重点就集中在业务的分析和资源的分配,这也是预算的核心,“有业务才需要预算,有预算才开展业务”,“根据业务编制预算,根据预算开展业务”。首先,通过预算科目设置将业务与预算紧密相联。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不同的业务内容设置明细科目,将费用细分科目对应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和业务,每一个预算明细科目都对应部门,各部门编制预算时,根据业务和资源需求对应科目上报预算;其次,预算与部门职能相关。对于同类成本费用由主管职能部门统一管控,如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由总经办主管,但需细分到每一个部门,编制时各部门上报给总经办,总经办综合平衡后上报;再次,预算系统对于业务开展的控制。部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先向主管职能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需对应编制预算时设置的科目,有预算才能生成合同或定单,才能付款或报销。于是预算系统就将预算与业务关联起来,避免以前两张皮的现象。这样,预算系统就使预算不仅仅只是数字概念,更是经营业务的合理安排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精准预算管理
首先,预算科目设置精细化。在设置科目时尽可能细分部门的业务,贯彻“最小单元格”的原则,一个业务内容对应一个科目,同时,每个明细科目必须与部门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业务、部门、科目三者的精确对应关系;其次,预算编制精细化。各部门根据市场及管理需要,具体分析每项业务及流程,并预算所需资源,在不影响管理成本和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细分,同时根据业务内容的变化调整预算科目,将实际业务预算精细化;再次,预算实施精细化。在实际业务开展时,需要根据业务对应的科目申请,才能进行采购或支付,没有对应的预算或预算不够,就必须进行预算外申请或超预算申请。
(四)提升预算控制力
预算系统可与合同订单管理系统、OA系统集成,并结合企业内控流程,使预算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流于形式。
1. 预算实施控制
预算实施控制可分为采购管理控制和费用支出控制。首先,采购管理控制是指预算系统与合同订单管理系统集成,成本或费用通过采购订单或合同的方式发生,需求部门向职能部门申请,职能部门根据库存状况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或项目申请,采购部门据此发出采购订单或签署采购合同,采购申请、订单或合同都对应具体的科目,并据此扣除对应科目的预算,付款时关联合同条款;其次,费用支出控制是指有些零星的费用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会务费等不需要签署订单或合同的成本费用,通过付款申请在支付时扣除预算,付款申请单对应使用部门具体的预算科目。采购申请、订单和付款申请与预算科目关联,可以做到事前控制,同时只能使用本部门的对应预算科目,能对各部门业务形成有效控制。
2. 预算调整控制
预算系统会实时记录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超预算的情况,系统会自动提醒需进行超预算申请,只有超预算申请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和授权领导批准后,才能继续采购申请或支付,可有效控制预算外和超预算。
3. 审批流程设置
从预算科目设置、预算编制、采购申请、订单和合同审批、付款申请、预算调整等预算管理流程,都可根据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和授权情况,针对不同的业务设置不同的审批流程。预算系统与OA审批系统集成,可使所有的预算流程都能得到有效审批。
(五)高效控制预算
一方面预算系统可以实时反应预算的使用情况,使用和审批人员可以及时做出判断;另一方面预算系统将使用部门人员和审批部门人员放置于一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使用部门能实时了解部门预算使用情况,领导审核时也能看到预算的使用情况,以及合同条款,可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审批环节的循环往复,提高审核效率;再一方面就是可利用智能手机,实现移动办公,随时随地申请或审核,极大提高预算控制效率。
由于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于生产制造,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与ERP、MES等系统结合,加强制造环节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控制,从而更深层次解决制造企业预算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减少生产经营风险,确保完成企业经营和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垒垒.生产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8):121-122.
[2]張欣.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4):46-48.
[3]杨胜利.关于加强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9(05):82-83.
(作者单位: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