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
2021-06-02周惠斌
周惠斌
一
1920年4月11日,27歲的毛泽东从北平搭乘火车,辗转南京,历经25天于5月5日抵达上海,在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寓居了两个月零两天。
民厚南里29号是一幢沿街而建的旧式两层楼石库门连体建筑,面积约83平方米,底层前半间是客堂,用于会客和吃饭,二楼是较为宽敞的卧室,内有两张单人木板床、一只方形茶几和一张桌子,毛泽东每天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下的那张木板床上。这套住所由新民学会出面租赁,供旅沪会员临时居住。
5月8日,毛泽东来到上海后的第4天,召集新民学会旅沪会员,以聚会、游园之名,在沪南半淞园路480号召开了著名的“半淞园会议”,欢送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6名会员。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毛泽东、萧子暲、熊光楚、劳启荣、周敦祥、欧阳泽、李思安等12人。
会上,毛泽东组织大家就新民学会的宗旨任务、活动原则、会员条件、入会手续,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当前的革命形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会议议决,学会应秉持“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的思想作风;新会员入会必须具备“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四项条件。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会友各个向各方面去创造各样的事”,主张新民学会会员去世界各处考察,除留法勤工俭学外,还应当赴南洋从事教育工作。后来,李思安、张国基等会员先后前往新加坡。1920年9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从事教育工作的湖南籍青年达24人。会议还商议决定,由毛泽东负责编辑新民学会的会务报告。
中午,与会人员利用会议间隙,在暮春初夏的斜风细雨中留下了一张意气风发的合影。毛泽东站在众人中间位置,左腋下夹着一把雨伞,深邃的目光坚定地投向前方……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才结束。后来出版的由毛泽东主持编订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刊载了半淞园会议召开的情况,其中写道:“这日的送别会,完全变成了一个讨论会了。天晚,继之以灯。但各人还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完。”半淞园会议加强了新民学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学会初步孕育了“共产主义的胚胎”,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组织严密、信仰明确的革命团体。
5月9日,毛泽东乘坐驳船踏上停泊于杨树浦码头的“阿尔芒勃西号”,送别劳启荣等6名会员。关于这次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旅费筹集,据章含之《我与父亲章士钊》一书披露:“1963年初……他(指毛泽东——作者注)告诉我,1920年,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他去上海找到父亲(指章士钊——作者注),当然没有告诉父亲要成立共产党,只说是为一批有志青年筹款去欧洲勤工俭学,请父亲帮忙。父亲立即答应,随后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捐款。由于父亲的影响和努力,最后一共筹集了两万银圆,全部交给了他。”对于章士钊的这次帮助,毛泽东一直铭记于心,因此也就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用自己稿费“还债”的佳话。
二
在上海生活期间,毛泽东每月仅有3元零用钱,生活非常清苦,他与一同寓居在民厚南里29号的新民学会会员李思安、李凤池、陈书农等人轮流做饭,经常以蚕豆煮米饭、青菜豆腐汤果腹。难以为继时,就参加“工读互助团”,毛泽东接受的项目是洗衣服,由于接送衣服路途较远,需搭乘电车,这样一去一来,洗衣所得的报酬基本上都花在了车费上。一个月后,毛泽东在这里组织旅沪湖南籍青年成立“自修学社”,阅读最新出版的上海报纸、杂志、丛书以及各种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译著,学理论、学外语,开展读书活动。
毛泽东此次在上海的最大收获是多次拜访居住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陈独秀。其时,陈独秀已将著名刊物《新青年》从北京迁至上海编印发行,正与共产国际代表筹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陈独秀寓所,毛泽东介绍了自己在北京大学深受李大钊演讲和文章的影响、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会,陈独秀则讲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计划。他们剪烛西窗、坦诚交流,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应用。
离沪前,毛泽东又一次前往老渔阳里2号,同陈独秀告别。陈独秀交给毛泽东一个重要任务——回湖南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便于他们开展工作,陈独秀还把上海发起组和上海机器工会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答应给他寄去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
这段时间,在同陈独秀的交往过程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升华,愈加明确地选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开始完成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转变。正如他后来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交谈时所回忆的:“我在第二次(注:实为第三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在上海,毛泽东还先后拜访章士钊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向他们咨询、请教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问题。
1920年7月5日,毛泽东离开上海,7月7日返回长沙。 11月,他和何叔衡、彭璜等创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湖南革命从此掀开了崭新篇章……
(摘自《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