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酶偶联法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的研究

2021-06-02何丽丽窦文芳吕海超薛欣欣张文江南

生物技术进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醛酸偶联底物

何丽丽, 窦文芳, 吕海超, 薛欣欣, 张文, 江南

江南大学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糖基供体通常是糖的活化形式。当以天然产物为糖基受体时,将糖基供体的高能磷酸键通过能量转移到糖基受体上,可以形成天然产物与糖的糖苷键[1]。常见的糖基供体有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糖、胸苷二磷酸(thymidine diphosphate,TDP)-糖、鸟苷二磷酸(guanosine diphosphate,GDP)-糖等[2]。这些糖基供体在生物体内可以通过不同代谢反应实现相互转化。生物体内最常见的糖基供体为UDP-糖,其中,UDP-葡萄糖是形成其他UDP-单糖的基础原料,而UDP-葡萄糖醛酸是UDP-糖由六碳糖变为五碳糖的关键底物[3-4]。UDP-葡萄糖醛酸是细胞内重要的糖基供体,是结构多糖、透明质酸和细胞生长代谢必不可少的前体物质[5-7]。UDP-葡萄糖醛酸也可以作为单糖供体用来延长糖胺聚糖的糖链长度,对于研究不同分子大小的糖苷聚糖具有重要意义[8]。目前,因其合成难度大、价格昂贵,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探究如何高效合成UDP-葡萄糖醛酸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

UDP-葡萄糖醛酸是生物体多糖合成的重要前提,与生物代谢有很大的联系。研究表明,存在两条合成UDP-葡萄糖醛酸的途径:一种途径为1-磷酸-葡萄糖醛酸通过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直接催化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另一条途径在动物和细菌中较为常见,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为辅因子、UDP-葡萄糖为底物,通过UDP-葡萄糖6-脱氢酶氧化UDP-葡萄糖合成UDP-葡萄糖醛酸[9-10]。这为本实验室研究酶法合成UDP-葡萄糖醛酸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本研究是以来源于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DP-glucose dehydrogenase,UGD),催化UDP-葡萄糖氧化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偶联猪源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来减弱体系中反馈抑制作用(反应路线见图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以期为后续UDP-葡萄糖醛酸制备提供新思路。

图1 UDP-葡萄糖醛酸酶法合成路线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菌种的来源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coliBL21/pET-28a(+)-UGD、EscherichiacoliBL21/pET-28a(+)-LDH均由本实验室构建、保存。

1.1.2试剂UDP-葡萄糖由本实验室合成;UDP-葡萄糖醛酸标品购买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丙酮酸钠、β-巯基乙醇购买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实验试剂均购买自上海国药集团。

1.1.3设备与仪器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皓堤仪器(上海)有限公司);QT-58B紫外检测器(上海琪特科技有限公司);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MALDI SYNAPT MS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美国沃特世公司);Avance Ⅲ 400 MHz全数字化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布鲁克公司)。

1.2 UGD、LDH的表达与纯化

1.2.1重组菌的诱导表达分别挑取本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菌pET-28a(+)/UGD、pET-28a(+)/LDH接种至50 mL的LB培养基中(卡那霉素终浓度为50 μg·mL-1),37 ℃、220 r·min-1培养过夜。再按2%的接种量接种至500 mL的LB培养基中,37 ℃、220 r·min-1培养,当OD600达到0.7~0.8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UGD菌液中IPTG的终浓度为0.3 mmol·L-1,于25 ℃、220 r·min-1培养过夜;LDH菌液中IPTG的终浓度为0.5 mmol·L-1,30 ℃、220 r·min-1培养过夜。4 ℃、8 000 r·min-1离心15 min收集菌体,于-80 ℃保存。

1.2.2产物纯化称取6 g菌体,加入5倍体积的裂解液(20 mmol·L-1Tris,100 mmol·L-1NaCl,pH 8.0),采用超声破碎(破碎3 s停6 s,功率45%,时间35 min),4 ℃、15 000 r·min-1离心20 min收集上清,目标蛋白用His标签柱纯化,纯化得到的酶液加终浓度为15%甘油后置于-80 ℃冰箱保存。纯化的目的蛋白用12%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验。

1.2.3酶浓度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11]。取一定量的5 mg·mL-1牛血清蛋白标准液,用1×PBS稀释成终浓度为200 μg·mL-1,然后按一定的比例稀释,以1×PBS为溶剂稀释成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μg·mL-1备用。样品也以1×PBS为溶剂稀释成合适的浓度。各取不同浓度的牛血清蛋白标准液及样品100 μL,加入1 mL Bradford工作液,迅速混匀,室温反应5 min,以终浓度为0 μg·mL-1的牛血清蛋白标准液为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依次测定各管的A595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可算出稀释后样品的蛋白浓度,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即可得到最终的样品蛋白浓度。本研究中计算公式如下:

1.3 UDP-葡萄糖醛酸的酶法合成及体系探讨

1.3.1H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为:YMC-Polyamine(PAMN)(4.6 mm×250 mm,5 μm),缓冲液A为超纯水,缓冲液B为1 mol·L-1KH2PO4;运行程序为:0 min 20% B到40 min 60% B,流速为0.5 mL·min-1,进样量为5 μL,检测波长为260 nm,温度25 ℃。

1.3.2UDP-葡萄糖醛酸标品的定量精密称取UDP-葡萄糖醛酸标品10 mg,以纯水为溶剂,配制成终浓度为5 mg·mL-1,再根据不同的稀释倍数配成不同的浓度(0.4、0.6、0.8、1.0、1.2 mg·mL-1)。根据1.3.1 HPLC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3.3单酶催化UDP-葡萄糖反应单酶催化反应体系为:2 mL 10 mmol·L-1UDP-葡萄糖、2.5 mL 10 mmol·L-1NAD+、100 μL 1 mol·L-1Tris、20 μL 1 mol·L-1MgCl2、10 μL β-巯基乙醇溶液,调节pH至8.0,混合后,加入2.3 mL 0.9 mg·mL-1UGD,补足纯水至10 mL。相同体系下,不加UGD酶为对照组。20 ℃水浴条件下反应过夜,HPLC检测产物的生成情况。并依次对5 mmol·L-1NAD+,5 mmol·L-1UDP-葡萄糖、0.5 mg·mL-1NADH、0.5 mg·mL-1UDP-葡萄糖醛酸的标品进行相同方法的HPLC检测,以判断各底物及各产物的出峰位置,方便对酶催化反应的图谱结果进行比对。

1.3.4双酶偶联催化UDP-葡萄糖反应双酶偶联催化反应体系为:2.4 mL 10 mmol·L-1UDP-葡萄糖、1.5 mL 10 mmol·L-1NAD+、100 μL 1mol·L-1Tris、20 μL 1 mol·L-1MgCl2、10 μL β-巯基乙醇溶液、1 mL 100 mmol·L-1丙酮酸钠,调节pH至8.0,混合后,加入2.3 mL 0.9 mg·mL-1UGD、500 μL 1.6 mg·mL-1LDH,补足纯水至10 mL。相同体系下,不加LDH酶为对照组。20 ℃水浴条件下反应过夜。HPLC检测产物的生成情况。

1.3.5双酶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基本反应体系(10 mL)为:2.8 mL 10 mmol·L-1UDP-葡萄糖、2.0 mL 10 mmol·L-1NAD+、100 μL 1mol·L-1Tris、20 μL 1 mol·L-1MgCl2、10 μL β-巯基乙醇溶液、1 mL 100 mmol·L-1丙酮酸钠,混合后,调节pH,加入2.3 mL 0.9 mg·mL-1UGD、500 μL 1.6 mg·mL-1LDH,补足纯水至10 mL。以此为基础,探究不同因素对双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①pH对酶活的影响。pH的测试范围为7.0、8.0、9.0、10.0、11.0,25 ℃水浴条件下反应过夜。产物经HPLC检测,根据产物生成率最高的对应pH为参照,计算各pH下酶的相对活力。

②温度对酶活的影响。pH调节至8.0,温度的测试范围为15、20、25、30、35 ℃,产物经HPLC检测,根据产物生成率最高的对应温度为参照,计算各温度下酶的相对活力。

③底物浓度UDP-葡萄糖对反应的影响。保持NAD+浓度不变,UDP-葡萄糖浓度的测试范围为1.6、2.0、2.4、2.8、3.2 mmol·L-1,pH调节至8.0,20 ℃水浴条件下反应过夜。产物经HPLC检测,根据产物的生成量及产率择优选择合适的底物浓度。

④底物浓度NAD+对反应的影响。选择最优的UDP-葡萄糖浓度,保持UDP-葡萄糖浓度不变,NAD+浓度的测试范围为0.5、1.0、1.5、2.0、2.5 mmol·L-1,pH调节至8.0,20 ℃水浴条件下反应过夜。产物经HPLC检测,根据产物的生成量及产率择优选择合适的底物浓度。

1.4 UDP-葡萄糖醛酸的分离鉴定

1.4.1UDP-葡萄糖醛酸的分离纯化根据1.3.5获得的最优体系搭建双酶偶联催化UDP-葡萄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稀释30倍,调节pH至8.0,过0.22 μm滤膜,上样至平衡好的Q Sepharose层析柱[12],以20 mmol·L-1Tris(pH 8.0)→1 mol·L-1NaCl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进行监测,HPLC检测波长为260 nm。

1.4.2UDP-葡萄糖醛酸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分析为确定酶促反应中新生成物质的分子量,对纯化后的液体进行LC-MS分析。样品浓度范围为0.1~1.0 mg·mL-1,无需过滤膜,离心取上清即可,保证溶液澄清透明,置于装有内衬管的棕色小瓶中待检测。质谱条件:采用负离子化方式,毛细管电压为3.0 kV,锥孔电压:20 V,离子源温度100 ℃,脱溶剂气温度400 ℃。液相色谱条件:BEH C18(2.1 mm×150 mm,1.7 μm),缓冲液A为0.1%甲酸,缓冲液B为乙腈;运行程序:0 min 0% B到40 min 30% B,40 min 30% B到45 min 80% B,45 min 80% B到50 min 100% B,50 min 100% B到55 min 0% B,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5 μL,检测波长为200~400 nm,温度45 ℃。检测UDP-葡萄糖醛酸的分子量。

1.4.3UDP-葡萄糖醛酸的核磁氢谱(NMR)检测分析为确定酶促反应中新生成物质的结构,对透析冻干的产物进行NMR分析。纯化冻干的产物称取10 mg,纯度>95%,溶于0.5 mL氘代重水中,保证溶液澄清透明,装入干净的核磁管中待测,需注意的是重水溶液常带有气泡,溶解后必须将气泡赶走。采用Bruker Avance Ⅲ 400 MHz核磁共振仪测定(TMS为内标)。

1.5 数据分析

所有的统计数据均进行3次以上的重复实验。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 绘制标准曲线,GraphPad Prism 8.0制图,Origin 8.0 处理液相图谱数据,MassLynx 4.1 处理质谱数据,MestReNova 9.0 处理核磁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UGD、LDH纯化及浓度测定结果

UGD、LDH诱导表达后,经His标签柱纯化,纯化获得的目的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大小分别为43.9、36.6 kDa。结果如图2所示,2种纯化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一致[13-14]。经测定,UGD酶浓度为0.82 mg·mL-1,LDH的酶浓度为1.56 mg·mL-1。

注:1—UGD蛋白;2—LDH蛋白。

2.2 UDP-葡萄糖醛酸标品的定量

分别取100 μL UDP-葡萄糖醛酸标准液过0.22 μm水系滤膜,重复3次,检测UDP-葡萄糖醛酸的峰面积。以浓度为横坐标、对应峰面积的平均值为纵坐标,得到标准浓度曲线。由图3可知,在0.4~1.2 mg·mL-1范围内,UDP-葡萄糖醛酸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3 UDP-葡萄糖醛酸含量标准曲线

2.3 单酶催化UDP-葡萄糖氧化反应

为研究UGD酶是否催化UDP-葡萄糖氧化反应,将反应体系中各底物分别进行液相检测,以判断各底物的保留时间,在相同体系下,以不加UGD酶为对照,通过对比以判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结果如图4所示。HPLC检测结果显示,由图4可以看出,当UGD氧化UDP-葡萄糖时,水浴过夜后,HPLC图谱显示在8.6 min左右为NAD+、11.8 min左右为UDP-葡萄糖,14.6和27.7 min左右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酶促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由4 C可知,14.6 min左右为NADH,另通过对比UDP-葡萄糖醛酸的对照品(图4D),两者在260 nm处吸收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7.72和27.76 min,可以初步判断反应生成的产物为UDP-葡萄糖醛酸。表明经UGD酶的催化可氧化UDP-葡萄糖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初步判断为UDP-葡萄糖醛酸,经计算得出产物的生成量约为0.46 mg·mL-1。

A:5 mmol·L-1 NAD+ HPLC检测图谱;B:5 mmol·L-1UDP-葡萄糖 HPLC检测图谱;C:0.5 mg·mL-1 NADH HPLC检测图谱;D:0.5 mg·mL-1 UDP-葡萄糖醛酸标品HPLC检测图谱;E:无UGD催化UDP-葡萄糖过夜反应图谱;F:UGD催化UDP-葡萄糖过夜反应图谱

2.4 双酶偶联催化UDP-葡萄糖反应

为研究LDH酶对催化UDP-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影响,在相同体系下,以不加LDH酶为对照,比较生成的目标产物UDP-葡萄糖醛酸的峰面积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用HPLC分别对各个反应进行检测,HPLC检测结果显示,以图5A作为对照,由图5 B、C可以看出,27.7 min左右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酶促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加入LDH酶后,NADH的生成量明显减少,因此可以判定UGD、LDH有正确活性,能够催化UDP-葡萄糖转化成UDP-葡萄糖醛酸。根据目标物质的峰面积带入UDP-葡萄糖醛酸的标准曲线,算出目标产物的浓度。经计算,在相同体系下,当加入LDH酶后(图5 C),产物的生成量约为0.93 mg·mL-1,无LDH时(图5 B),产物的生成量约为0.49 mg·mL-1,所以加入LDH酶后产量提高了约0.9倍。

A:无UGD催化UDP-葡萄糖过夜反应图谱;B:UGD催化UDP-葡萄糖过夜反应图谱;C:双酶偶联催化UDP-葡萄糖过夜反应图谱

2.5 酶催化反应条件的探究

2.5.1pH对酶活的影响在25 ℃,pH 7.0、8.0、9.0、10.0、11.0的条件下,实验以UDP-葡萄糖和 NAD+为反应底物,研究pH对催化UDP-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影响。由图6可知,这2种酶在pH 7.0~8.0时略有上升,在pH 8.0时酶活性最高,酶活性在9.0~11.0时迅速下降,说明双酶偶联的最适酶促反应的pH为8.0。

图6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2.5.2温度对酶活的影响在pH 8.0,15、20、25、30、35 ℃的条件下,实验以UDP-葡萄糖和 NAD+为反应底物,研究温度对催化UDP-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影响。由图7所示,20 ℃时酶活性最高,当温度上升至35 ℃时,酶活性急剧下降,但是在15 ℃及25 ℃时仍保留着较高的酶活力,说明这2种酶都带有低温酶的特征。所以双酶偶联选择的最适温度为20 ℃。

图7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2.5.3不同UDP-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在pH 8.0、20℃条件下,探究不同UDP-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由图8可知,随着UDP-葡萄糖浓度的不断增加,目标产物的产量也随之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也随之减少。而从产率角度而言,当UDP-葡萄糖浓度在2.0~2.4 mmol·L-1时,产率有所增加,随着UDP-葡萄糖浓度继续增加时,产率随之减少。综合考虑,选择UDP-葡萄糖浓度2.4 mmol·L-1时为最优底物浓度。

图8 UDP-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2.5.4不同NAD+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在pH 8.0、20 ℃条件下,探究不同NAD+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由图9可知,随着NAD+浓度的增大,产量和产率的趋势都保持一致,综上,最适NAD+浓度为1.5 mmol·L-1。

图9 NAD+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2.6 UDP-葡萄糖醛酸分离纯化结果

在一定pH条件下,利用不同物质所带电荷不同的性质,采用强碱性阴离子吸附柱Q Sepharose实现不同物质分离的效果[15]。样品冻融后稀释30倍,减少反应液中盐离子对目标物质吸附效果的影响,再经Q Sepharose 强碱性阴离子吸附柱交换纯化得到目标物质,采用NaCl作为洗脱盐,借助AKTA进行分离纯化。盐溶液开始洗脱时,在260 nm出现洗脱峰时开始收集,经HPLC结果显示(图10),在150 mmol·L-1NaCl处洗脱出目标物质UDP-葡萄糖醛酸,纯度为90%以上。

图10 UDP-葡萄糖醛酸纯化HPLC检测图谱

2.7 UDP-葡萄糖醛酸质谱分析

为确定反应体系中新生成物质的分子量,将反应液进行纯化后,分别对UDP-葡萄糖醛酸标品和UDP-葡萄糖醛酸样品做液相-质谱分析(LC-MS),由图11可知,纯化后的UDP-葡萄糖醛酸样品(图11 B)在质谱条件下荷质比为579.0,与标准品UDP-葡萄糖醛酸(图11 A)测得的荷质比吻合,本实验中,检测使用的是负离子源,所以显示的分子量是579.0。结果表明,经LC-MS检测标准品UDP-葡萄糖醛酸与纯化的样品荷质比一致,其分子量都为580.0。

A:UDP-葡萄糖醛酸标品质谱检测结果;B:UDP-葡萄糖与NAD+反应生成产物的质谱检测结果

2.8 产物结构分析

为确定反应体系中新生成物质的结构,将反应产物透析冻干后做相应的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结果如图12所示。参考相关文献[16],采用氘代重水溶解,试样中加入TMS作为内标,该结构共有19个氢,其中有6个活泼氢会被氘取代,所以共有13个氢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检测到相关信号。借助Chemdraw模拟的氢谱结果进行比较,并参考相关文献[17],证实双酶偶联催化生成的产物为UDP-葡萄糖醛酸,产物的结构及检测结果如图12所示。

注:1H NMR(400 MHz, Deuterium Oxide)δ 7.97(d, J = 8.2 Hz, 1H), 6.00(s, 1H), 5.63(dd, J = 7.6, 3.5 Hz, 1H), 4.38(t, J = 4.2 Hz, 2H), 4.30(p, J = 2.7 Hz, 1H), 4.23(dd, J = 4.5, 2.4 Hz, 1H), 4.20(dd, J = 5.5, 2.8 Hz, 1H), 4.15(d, J = 10.2 Hz, 1H), 3.79(t, J = 9.5 Hz, 1H), 3.74(s, 1H), 3.58(dt, J = 9.8, 3.1 Hz, 1H), 3.54-3.47(m, 1H)。

3 讨论

目前有关UDP-葡萄糖醛酸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为主。UDP-葡萄糖醛酸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合成UDP-葡萄糖醛酸主要有2种方法,分别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因其结构复杂,化学合成相对困难且产量较低,同时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16];相比化学法,酶法合成是种有效的替代策略,具有很高的立体和区域选择性、安全性高等优点[17],可广泛用于研究。

齐晨[18]对大肠杆菌源的UGD进行重组表达及优化,以UDP-葡萄糖为底物催化合成UDP-葡萄糖醛酸,发现底物转化率并不理想。在UGD的催化下,UDP-葡萄糖氧化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将葡萄糖的C6从羟基氧化成羰基,且不释放中间体[19],产物之一的NADH会反馈抑制反应的进行,导致反应产量不高、效率较低且烟酰胺类辅酶成本高昂、稳定性较差,生产成本随之增高。纪小虎[14]以新鲜牛肝脏为原料,采用分步盐析-热变性法制备UGD粗品,加入市售的兔肌LDH,一锅酶法合成UDP-葡萄糖醛酸。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以UDP-葡萄糖为底物、NAD+为辅因子,采用UGD和LDH双酶偶联催化,并对产物进行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判定产物为UDP-葡萄糖醛酸。

该酶促反应中的2种关键酶UGD和LDH分别来源于化脓性链球菌和猪体内。本研究引入LDH减弱反应中的高能副产物对底物的反馈抑制作用,实现NAD+的循环再生,减少昂贵的外源NAD+的添加,从而降低成本;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产率提高了0.9倍,产量约为0.93 mg·mL-1。该反应在体外进行,相对胞内反应,反应更具可控性,更利于反应的进行[20]。由于这2种酶都带有His标签,可将其进行固定,省去纯化等繁琐步骤,实现酶的重复利用,这样可以使用固定化酶多次重复反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也可以寻求更具高活性的NAD+依赖型氧化还原性酶,来实现更高的UDP-葡萄糖醛酸合成效率。

猜你喜欢

醛酸偶联底物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作为加工助剂
甘薯解偶联蛋白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植物天然产物的葡萄糖醛酸苷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对“酶具有专一性”的几点思考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NiCl2(dppp)催化下酚的活化、酚与芳硼酸的偶联反应同步进行的探究
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的量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磷光内滤效应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17β-雌二醇抗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