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街书会谈传统曲艺受众的培养

2021-06-02杨秋玲

黑河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曲艺问卷群体

杨秋玲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民间传统曲艺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市马街书会是一个大型民间曲艺盛会,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2006年5月20日,“马街书会”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开始受到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的关注。然而,由于受到现代传媒的影响,加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受众群体不断萎缩。每年书会上数量众多的参会者大部分并不对传统曲艺感兴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是凑热闹,这对马街书会的传承与发展极为不利。在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有充足的传统曲艺受众群体参与到马街书会中,是关乎马街书会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当代学术界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马街书会传统曲艺受众群体调查

国内学术界对马街书会所展开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90年代,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前期人们探索的主要内容集中在马街书会起源与发展历史、参会剧种与曲目、书会运行机制等方面,对马街书会传统曲艺受众群体的调查研究明显不足。因此,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展开探究。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2019的马街书会上,笔者对现场的传统曲艺受众进行了调查。笔者将传统曲艺受众定义为能够并且有意愿欣赏各曲种的人群,而非马街书会会场上的所有人员。基于此,笔者制定出了马街书会传统曲艺受众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调查受众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务职称、所在单位、通信地址、收入水平、最喜欢的曲种、年欣赏曲艺的次数、年欣赏曲艺的总时长、年观看现场演出的次数、对未来曲艺发展的期望和建议等。其中,重点调研传统曲艺受众的年龄、最喜欢的曲种和年观看现场演出的次数。

(二)调查问卷发放时间和发放对象

笔者于2019年2月16、17日在马街书会现场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主要发放对象为参会群众中在展演区欣赏节目的真实受众,共收回调查问卷178份,其中有效问卷167份(部分问卷因受访者年纪较大,无法准确描述部分内容,但其中的年龄信息基本准确)。

(三)调查问卷反馈信息

1.传统曲艺受众的年龄结构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汇总,现将各年龄段受众数量列表如下:

?

从表中的数字来看,20岁以下的青少年关注传统曲艺的人数极少。仅有的4人全部为女性。她们称对艺人的表演内容并不太在意,吸引她们的是表演乐器。20—40岁的受众中有一部分能够对艺人的表演进行较为中肯的评价,属于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曲艺爱好者。但也有一部分只是对传统曲艺感兴趣,尚不能进行有见地地评价。41—50岁的受众大部分自幼喜爱传统曲艺,能够对不同艺人的表演做出自己的评价。51—60岁是受众人数最多的一个年龄段,且均对传统曲艺非常喜爱,部分受众还能够即兴表演一些传统名段。60岁以上的受众是传统曲艺最忠实的观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通过收音机、光碟等欣赏传统曲艺。

总的来看,传统曲艺受众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在青少年中几乎没有能够欣赏并评价传统曲艺的爱好者。这表明传统曲艺的受众与传统艺人一样存在严重的传承问题,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这也正是当前传统曲艺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2.传统曲艺受众的性别构成

通过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受访受众中的男性为105人,占比为59%,女性为73人,占比为41%。就统计数字来看,男性总数要明显多于女性,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部分女性受众因为家庭琐事较多,前往会场观看演出的机会要明显少于男性。但是,在20岁以下的受众中却没有男性,可见传统曲艺的潜在受众群体正在缺失,这种趋势会对今后传统曲艺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3.传统曲艺受众的地域结构

在填写了家庭住址的178份调查问卷中,来自本地的人数为173人,外省市的5人。从调查的数据来看,马街书会的受众来源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尽管各地媒体蜂拥而至,但这部分人并不能算是传统曲艺受众。也就是说,马街书会在知名度方面虽然日渐提升,但其赖以生存的根基——受众群体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地域广度上都出现了明显的萎缩,这将严重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4.受众的受教育水平与收入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填写了教育程度的161人中,受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共3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共127人,初中以上本科以下的31人。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曲艺受众的教育水平明显偏低,这也说明传统曲艺的土壤主要还在农村,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群尚且没有加入到受众群体中,这直接影响了传统曲艺的创新性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在收入状况方面,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受众只有2人,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141人,收入在1—2万元的33人。绝大部分受众收入水平较低必然导致传统曲艺演出市场不景气,而高收入受众的缺失又大大降低了其在较高级场所演出机会。

5.主要受众每年观看现场演出的次数

对于传统曲艺来说,只有足够的现场演出,才能保证各曲种的传承。没有了演出市场,无论哪个曲种都必然面临失传。因此,主要受众每年观看现场演出的次数能直观的反映该曲种的生存状态。在统计数据中,大部分观众除了在马街书会上能够现场观看演出之外,在一年中几乎没有观看过一次任何形式的现场演出。他们大多数是在闲暇时间通过收音机、光碟和电视节目的形式来观看传统曲艺,并且次数和时长也非常有限。

6.受众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希望和建议

在这个方面,受众的主要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基层演出场次,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演出场次,给那些行动不便的受众提供观看现场演出的机会。

第二,免费发放传统曲艺内容的光盘,在电台、电视台增加和传统曲艺相关的节目。

第三,组织类似于《梨园春》的传统曲艺擂台赛,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演出内容。

第四,在学校增加有关传统曲艺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接触、了解传统曲艺。

二、如何稳定和增加传统曲艺受众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精神文明载体的传统曲艺也日渐复苏,部分传统曲艺已经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艺人和曲目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加大对受众群体的培养力度。这是因为只有足够大的受众群体,才能涵养一个曲种的生存。有鉴于此,笔者在走访群众的基础上,对如何稳定和增加传统曲艺受众群体进行一些思考。

(一)如何稳定已有传统曲艺受众的数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间传统曲艺受众的数量已经严重萎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稳定目前现有的受众数量,特别要避免为数不多的中青年受众的流失。因为随着老年受众的日渐减少,中青年受众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是未来传统曲艺市场的主力。如果这部分受众出现严重的流失,而新的受众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这势必会造成严重的断档。要想稳定这部分中青年受众群体,必须增加他们与艺人的联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演出之中,以保持他们对传统曲艺的兴趣和爱好。而要做到这一点,目前来看有两条路径可走。

1.增加民间演出场次

增加民间演出场次,这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以曲艺下乡、乡村大舞台等形式组织优秀艺人定期到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街道进行巡演,并增加群众的参与度。要认真研究老百姓的欣赏爱好,努力提升曲艺节目的观赏性。要动员基层组织做好演出前的宣传,改善演出场所的条件,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避免出现无人问津的场面。

2.多渠道增加传统曲艺节目的播出

长期以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传统曲艺的主要播出渠道,在曲艺受众培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大众娱乐方式的改变,这两种播出形式的受众群体在不断的萎缩,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想提高传统曲艺的影响力,就必须增加传统曲艺的播出渠道,深受广大青少年青睐的网络直播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网络直播准入条件较低,形式灵活,播出时间自由,与观众的互动较多,不仅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为艺人带来一定的收入。为了弥补网络直播无法承载大型节目的不足,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曲艺的精髓,制作出优美的综合类节目,在电视台、网络等渠道进行推介。在受众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可以组织类似于《梨园春》的擂台赛,鼓励受众积极参与,从而扩大传统曲艺的影响力。

(二)如何增加传统曲艺新的受众群体

仅仅保住已有的受众群体是无法满足将来传统曲艺发展需要的,因为现有受众群体以老年人为主,随着他们的渐渐逝去,受众群体也会随之缩小。想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曲艺,大力增加新的受众群体就成了当务之急。

1.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发展新的受众

(1)义务教育方面

相对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传统曲艺进校园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曲艺的了解和热爱,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多数传统曲艺作品中包含有大量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让传统曲艺在校园中生根发芽,让少年儿童近距离的感知传统曲艺的魅力,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部门要组织当地艺人走进校园,开展第二课堂。中小学阶段是兴趣和爱好培养的最佳时期,传统曲艺定期到校园中展演,既可活跃校园气氛,也能让孩子们和艺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了解曲艺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奠定欣赏、传承的基础。教育部门要提高对曲艺进校园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做好统筹部署,让校园成为弘扬和发展传统曲艺的重要阵地。

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传统曲艺传习基地。要想培养青少年受众,仅靠第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传统曲艺的传习基地。在传习基地内,学生不再只是观众,而是要参与到传统曲艺的表演中来。喜欢乐器的孩子可以练习演奏,喜欢表演的孩子可以练习各种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推出孩子们自己的节目,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带动其他孩子参与进来。这种形式不仅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表演水平。

(2)高等教育方面

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知识面更加开阔,对传统曲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要更高一点。因此,在大学校园推广传统曲艺的难度要相对低一些,其社会影响也会更加明显。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受众群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对艺术类专业加强课程建设。各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与传统曲艺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要立足地方实际,研究本地传统曲艺的特点,探索传承和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各院校可以增加与之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曲艺的唱腔技巧,把握其表演要领,从而培养一定数量能够参加表演的传承人。针对部分曲种曲目单调、内容陈旧等问题,鼓励他们参与曲目创作,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让传统曲艺在大学校园中能够得到传承发展。

其次,对非艺术类专业开设选修课程。由于中小学阶段接触传统曲艺的机会不多,大部分非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曲艺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关注度和学习兴趣不高,这就需要专业教师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加以指导和培训。对于此类选修课,不仅要系统的介绍曲艺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还要多让学生欣赏精品曲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传统曲艺的魅力,鼓励他们参与表演,进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曲艺的兴趣,最终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的队伍中来。

再次,成立传统曲艺社团。高校中普遍成立有以培养兴趣和能力为目标的社团,这些社团在组织、引导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学校中都没有以传统曲艺为主要内容的社团,这不利于其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发展。因此,高校应该组织有一定曲艺特长的学生成立传统曲艺社团,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曲艺节目,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为了提高社团的表演水平,可以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条件具备时可以成立小型曲艺剧团,在校园里组织演出,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曲艺,以促进传统曲艺在校园的传承和发展。

2.要大力发展中年受众的数量

中年人大多在儿时对传统曲艺有一定的感受和认知,因此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只要有较为充足的接触,中年群体无疑是最有希望成为新受众的人群。更为重要的是,当这些中年人成为传统曲艺的受众以后,他们还会对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今后受众群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想在中年人群中发展传统曲艺的受众,曲艺演出一定要满足以下几点:

(1)契合受众的归属感

受众的审美观点是由其文化素养、欣赏能力、精神需求等多重因素所决定的,短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的转变。针对这种特征,传统曲艺必须在曲目内容、表演水平、演出场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提高,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调整演出思路。只有契合了受众的多层次需求,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人到中年,普遍具有怀旧的情怀,而传统曲艺所承载的浓厚的民间风俗和民间文化,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共鸣,找到久违的归属感。因此,传统曲艺的创作和表演要多从这个角度下功夫,多推出符合受众审美观点的好作品,从而吸引人们来欣赏曲艺。

(2)顺应观众情感宣泄的需要

中年人由于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压力较大,普遍需要合适的渠道加以宣泄。传统曲艺的题材广泛,既有轻松诙谐的小段,也有情真意切的大书。更加可贵的是其中有许多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贴近,更为关注百姓的生存状况。艺人们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可以将普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象的鞭挞、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让受众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故事,感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时而欢喜,时而悲伤,不知不觉中便已将心头的压力释放开来,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像相声市场上一票难求的德云社,就是因为能够满足观众在情感方面的宣泄而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3)满足观众追求返璞归真的心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农村进入城市。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随之发生巨大的转变,许多人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一方面要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去奋斗,另一方面还怀念着以前淳朴的农村生活。他们寻求本真的心理越来越强烈,急需一些具有返璞归真特色的艺术形式来满足这种需要。而传统曲艺亲切、原始的表演,通俗、质朴的内容,很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唤起观众深深的故土情怀和对自由自在乡村生活的回忆,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爱。

曲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任务,传统曲艺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民间的不间断流传和发展对传统曲艺的传播和继承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培养和保持足够数量的受众队伍是马街书会和传统曲艺能够很好地传承与发扬的关键要素之一,各级政府和研究单位都应该为此解放思想、广辟途径,争取在各类人群中都打开局面,最终形成欣赏传统曲艺的热潮。

猜你喜欢

曲艺问卷群体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