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研究
2021-06-02马红梅
马红梅,杨 月
(1.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转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便成为了我国当前的工作重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故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也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根据《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末我国总人口中,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为18.1%,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为12.6%。这一系列数据说明,我国当前老龄化与高龄化并存。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在2040年左右将会进入老龄化的后期阶段。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是十分完善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早期,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足劳动力所形成的“人口红利”,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导致“人口红利”不断消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难以维系。在当前这一现实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是否会“阻碍”产业结构“两化”的发展,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区域异质性?此外,我国各地区因要素禀赋、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差异性必然也会导致地区间的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与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相重叠时,区域技术创新又会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中扮演何种角色?
因此,本研究利用tobit 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判别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发展是否具有阻碍作用,并分析老龄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识别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我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关于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文献,主要是基于产业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视角,大致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Hashimoto 等[1]通过构建开放的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发现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导致劳动力从非保健部门流动至保健部门,从而推进养老、医疗等行业的发展。周欢等[2]利用内生增长模型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呈负相关,我国当前的年龄结构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Michel Ehrenhard 等[3]通过研究荷兰智能家居实施案例,发现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改变当前的消费结构,激发对智能家居服务的需求。而John PAnsah 等[4]研究发现,新加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推动与长期护理相关的老龄产业的发展。楚永生等[5]认为老龄化会“倒逼”企业用资本、技术代替劳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史本叶[6]基于PVAR 模型发现,人口结构的转变会促进消费型经济的增长,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逯进等[7]基于中介效应和协同效应,发现老龄化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刘玉飞等[8]从空间视角出发,研究发现老龄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化方面转变,且其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异质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蔡昉等[9]认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会使得那些边际报酬不会递减的要素变得愈发重要。劳动人口的减少,高端人才的缺乏,也会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杨道兵等[10]认为,老龄化通过影响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进而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Benoit[11]认为劳动生产率与年龄呈现一个“倒U 形”的关系,即随着劳动人口年龄的增长,其劳动生产率会出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一个过程。鲁志国等[12]认为老龄化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减少和投资供给减少,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任栋等[13]研究发现,青年人口的比重较高时,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更快。Fraumeni 等[14]发现,老龄化对各地区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负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故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的负向影响终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王希元等[15]利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养老制度的完善均会缓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负向影响。张从发等人[16]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用CPPS 软件测算湖北省未来十年的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发现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迁移速度的较慢,会不利于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双重影响。聂高辉等[17]利用广义矩估计发现,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老龄化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却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起阻碍作用。卓乘风等[18]从创新人才流动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发现老龄化会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但这种阻碍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李光明等[19]通过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赵春燕[20]利用1998—2015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门槛变量,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当越过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门槛值之后,老龄化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之则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综上可以看出,学界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研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老龄化可以从个体层面上影响劳动者的身体机能,从企业层面上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从国家层面上增加国家养老、医疗等方面支出等方式来阻碍技术的进步,也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来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促进技术的进步。老龄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就业结构,也可以通过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进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故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了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个阶段,关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没有深入进行量化分析,也很少关注这种作用可能存在区域异质性的现象。另外,学界对于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多的是关注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具有以下贡献:一是将产业结构合理化纳入到研究中,考察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二是将创新驱动这一战略纳入研究背景,进一步研究人口老龄化、区域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考察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是否具有区域异质性;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区域技术创新在其中所表现出的门限效应,清晰识别不同技术创新程度对不同门限不同区域的表现形式。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0—2017 年我国31 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地区)为样本,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以及EPS 数据库,最终得到平衡面板数据,共558 个观测值。
2.2 变量选取与说明
2.2.1 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学界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不断加深,当前产业结构被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学界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不仅需要考虑高级化,也需要考虑合理化,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来测度产业结构升级指数。
(1)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也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产业结构发展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有部分学者参考干春晖等[21]的研究,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来衡量,但是这种衡量方法忽略了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到三个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参考徐德云[22]的做法,第一产业所赋权重最小,第三产业所赋权重最大的方式来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代理指标。
其中,Yi表示第i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H_INDUS 的取值范围为0~1。H_INDUS 的取值越接近0,表明该省份的产业结构层次越低,越接近于1,表明产业结构层次越高,产业结构高度越高。
根据公式(1)测算出2000—2017 年全国各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全国各地区年均发展情况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除个别时间点外,总体上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状态。就区域维度而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均值为0.789,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的发展情况相当接近,且在有些年份西部地区高级化的水平略高于中部地区。其原因是在这17 年间,西部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的幅度高于中部地区,且第二产业占比略微上升1 个百分点,但是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比却下降了2 个百分点。从总体发展进程上看,西部比中部要好一点。
(2)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科学技术水平、人口与资源禀赋以及消费需求结构,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学界多用泰尔指数(结构偏离度)来衡量,但是该指标认为所有产业同样重要。考虑到我国不同省份所主导的产业类型有所不同,因此,参考陶长琪等[23]的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来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
其中,Yi表示第i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当RIS的值越接近于1 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越低。
根据式(2)测算出2000—2017 年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具体发展情况如图2。
由图2 可知,2000—2017 年间,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分区域维度来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水平最高,其平均水平为0.854。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为0.814,西部地区的值为0.757。东部地区从2000 年开始,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就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
图2 2000—2017 年全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发展情况
2.2.2 核心解释变量
(1)人口老龄化程度。当前,学界主要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因此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用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5~64 岁劳动人口的比例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
(2)区域技术创新。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一系列的指标来综合测度。但是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当前学界有部分学者采用专利授予量来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参考白俊红等[24]的研究,根据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者的创新程度,分别赋予0.5、0.3、0.2 的权重,最终加权算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2.2.3 控制变量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控制变量。根据前人的分析和研究,选取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放度、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以及政府规模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基础设施建设,用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来衡量;贸易开放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用固定投资量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政府规模,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2.3 模型构建
本研究利用实证分析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IS 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Aging 为人口老龄化变量,INNOV 表示区域技术创新变量。Controls 表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分别包括基础设施建设(INF)、贸易开放度(OPEN)、固定资产投资(FAI)、城市化水平(URB)以及政府规模(GOV)。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变量的选取以及取值范围,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取值范围均在0~1 之间。而tobit 模型的特征是因变量属于受限变量。因此,选择tobit 面板回归来测算更为合适。首先采用stata15 软件和面板tobit 回归模型对我国31 个省市进行全样本分析,然后再分区域进行分样本的回归分析。
3.1 总体回归结果
为研究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来代替模型(3)中的被解释变量,其余变量不变。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回归(1)、(4)是只加入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核心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回归(2)、(5)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区域技术创新这一变量。基于全样本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虽有正向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从而依靠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更难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得劳动力这一要素禀赋变得更加稀缺,这迫使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被迫退出市场,或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用技术代替劳动力。这就间接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将会促进与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消费产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从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然而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省份,人力资本存量也相对较低。在创新驱动的战略背景下,我国产业正在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在一些落后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时候,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就会存在一些偏差,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化。而区域技术创新这一变量不论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是合理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变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回归(3)和回归(6)是只加入了人口老龄化与区域技术创新的交互项以及控制变量所得出的回归结果,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且变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很好的调节效应。关于控制变量,城市化水平这一变量对产业结构“两化”均有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当地人力资本集聚,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城市化程度越高,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也就越大。政府规模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2 稳健性检验
由以上的回归结果可知,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区域技术创新两者均会对产业结构“两化”产生正向影响,且两者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协同作用显著。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调整回归方法,用个体面板固定效应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变量的估计系数和显著性与表2 均一致,且两者的交互项也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区域技术创新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也是显著的。
表2 全样本产业结构“两化”回归结果
表3 产业结构“两化”稳健性检验结果
3.3 分区域回归结果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故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本文进一步将样本数据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区域研究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表4 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回归结果,表5 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结果。
根据表4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这一变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高于东部地区。其原因可能是: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更为合理,且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故虽然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但是其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并不严重。换句话说,老龄化并不是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的主要原因。再者,虽然东部地区老龄化趋势相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但是大量的劳动力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25]。所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好的东部地区,老龄化更多的是激发了老年人对于老年产品的需求,促进了东部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而影响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虽然人口老龄化促进了东部地区老龄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老龄产业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初期,故影响程度较低。而在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实情况下,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慢慢向中、西部转移,这使得人口老龄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增加,所以人口老龄化程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更大。
由表4 回归(2)、(4)、(6)的结果来看,区域技术创新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交互项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老龄化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弥补由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降低,促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第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有效的推动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此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是促进第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节点[26]。
表4 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回归结果
表4 (续)
从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区域技术创新和人口老龄化两者的交互项只在东、中部显著,在西部地区呈现非显著性的特征,且影响系数中部大于东部。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本文所选取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主要是测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东部地区虽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较高,但是由于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到2017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近16%,故现有的劳动力无法满足东部地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大批的青壮年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是即使如此,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用工荒的现象。而近些年来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劳动力这一资源禀赋也相对充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也相对合理。西部地区影响系数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充分,人力资本存量不如中部地区[27],劳动力外流程度也不如中部地区多,存在一定的劳动积压,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不够。
表5 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回归结果
3.4 进一步分析
根据以上的回归结果,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考虑到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本文利用门限效应回归,进一步分析这一调节效应。在该模型中,我们将区域技术创新(INNOV)作为门限变量,考察随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边际效用的变动情况。模型构建如下:
3.4.1 门限效应检验
具体来说,先确定门限的数量,随后计算出门限值的系数以及置信区间。对于每一个自检验,本文都将重复300 次,表6 和表7 分别是产业结构“两化”的门限效应检验结果。
由表6 的结果可知,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中,区域技术创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调节作用显著。全国以及东部地区均通过双重门限的显著性检验,且三重门限值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对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而言,模型最优的门限数量是2个。而中西部地区F 统计的单一门限值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对于中西部而言,只存在单一的门限值。由表7 的结果可知,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从F值和P值可以看出,全国、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均只通过了单一门限的显著性检验,遂用单一门限回归模型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参数估计。接着进一步得到门限的估计值,具体结果如表8 所示。
表6 产业结构高级化门限效应检验结果
表7 产业结构合理化门限效应检验结果
表8 产业结构“两化”门限值估计结果
3.4.2 门限效应回归
表9 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对于全国而言,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低于第一个门限值(5.490 2)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为负向但不显著,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越过第一个门限值,且没越过第二个门限值(9.029 5)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转为正向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越过第二个门限值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为正,且系数变大。分区域来看,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中所表现出的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就东部地区而言,区域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存在两个门限值,当其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老龄化会阻碍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当其跨过第二个门限值(9.025 7)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不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跨过单一门限值,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均为正向,只是影响系数会随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跨过门限值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老龄化主要是促进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而过高的技术创新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生产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或是制造业流动,从而挤压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故虽然人口老龄化会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其影响效应会随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表9 产业结构高级化门限回归结果
表10 为产业结构合理化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对于不同的区域而言,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中所表现的调节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其门限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全国层面来看,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只存在一个门限值。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低于单一门限值(8.620 4)时,老龄化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当越过这一门限值,老龄化的系数转变为正向。虽然系数仍不显著,但也可以说明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阻碍作用会减弱。这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会导致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甚至会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人口老龄化可以通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加大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分区域来看,虽然东部地区的门限值略高于全国样本的门限值,但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发挥调节作用的时候也表现出全国样本类似的演变特征。对于中西部而言,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低于单一门限值(5.420 5)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促进作用,当其越过这一门限值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仍为正向,但是影响系数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跨过单一门限值(3.889 8),老龄化均会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但是当其越过门限值(5.420 5)时,老龄化对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虽然仍为正向,但是其影响系数不显著了。故只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低于5.420 5 这一门限值时,人口老龄化才会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两化”的发展。
表10 产业结构合理化门限回归结果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本文使用我国31 个省市2000—2017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 回归和门限效应回归,来探究在区域技术创新这一变量的调节作用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倒逼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2)分区域来看,在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时,东、中、西三个地区区域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显著,即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加强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时,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只在东、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3)对于全国和东部地区而言,区域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时表现出了双重门限特征,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区域技术创新在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只表现出单一门限特征,且不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跨过单一门限值,老龄化均能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仅影响系数会随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跨过门限值而降低。(4)对于全国、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而言,区域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中只表现出了单一门限特征,但是影响结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就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随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阻碍→促进”的演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一个范围内,老龄化才会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两化”的发展。
4.2 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轨都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然而这些挑战并不是对立的,从上述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区域技术创新可以调节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方向,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其关键是在于如何利用好人口老龄化这一现状的正外部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顺应当前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快养老产业等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鉴于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老龄化现状,提出相关的产业发展建议。对于东、中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体系与产业发展政策相匹配,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同时,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充分挖掘老年人口对于养老产品的需求,激发养老产业的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于西部地区,不仅需要大力推动与养老产业相关的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改革教育模式,评估与思考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同时,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系统的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充分挖掘老年人口中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发挥其在经验和技能上的优势,把“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质量”。另外,宣传健康的老龄化观念,推行弹性退休制度,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加强区域交流,鼓励产业合作。政府应该大力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将东部地区的创新型人才引入中、西部地区或是加强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人才交流,可以为各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应该充分评估老龄化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立足于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发展,进一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倡导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技术外溢,减少各个地区对于创新型资源的争夺,避免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第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中的调节作用。加快推动市场化进程,打破区域之间的桎梏,促使各类创新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有效配置。加快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完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政府的干预力度,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环境,以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相匹配的区域创新能力和市场化环境,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引擎。鼓励各区域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率,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于东部地区,应该加大原创研究投入,提高我国产业在国际中的分工地位。对于中、西部地区,在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应注重对中间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利用地区资源优势,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开放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