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按摩配合穴位按压对行肠内营养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2021-06-02陈丽邱萍王芹

关键词:残留量危重症腹部

陈丽, 邱萍, 王芹

(东台市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江苏 盐城,224200)

大多数的危重症患者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无法自主进食,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1]。肠内营养可通过胃肠道途径为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具有简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2]。危重症患者由于代谢功能紊乱和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在行肠内营养支持时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胃潴留是最常见的。胃内容物聚集在胃部超过4~6 h未排到小肠中或空腹8 h以上的胃内残留食物量仍大于200 mL表示存在胃潴留[3]。食物残留的根本原因是胃缺乏张力和胃蠕动减弱,临床表现为呕吐。因此,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关键是预防胃潴留,促胃肠动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排空率,但患者可能会发生腹部绞痛、过敏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有研究[4]发现,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能调节早产儿的胃肠功能。本研究探讨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对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胃残留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东台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东台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治疗的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40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周岁;② 早期需行肠内营养支持且血流动力学正常;③ 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腹部按摩不耐受;② 有癫痫发作史、腹部或食管手术史;③ 研究期间需行腹部或食管手术;④ 护理前3 d服用过促胃肠动力药物。2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接受胃内插入一次性硅胶鼻胃管(规格为F12)操作,鼻饲肠内营养液(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每瓶500 mL),第1天注入500 mL,第2天注入1 000 mL,第3~7天注入1 500 mL。

1.2.1 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7 d。具体内容如下:① 鼻胃管护理,输送营养液前,护理人员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胃管;连续输送营养液时,每隔4 h冲洗鼻胃管1次,防止其堵塞;喂养过程中注意保持鼻胃管畅通,防止其被挤压。行鼻饲肠内营养时将患者床头抬高至30°~45°,并在鼻胃管末端用加温器加热营养液。② 口腔护理,护理人员每天用含0.9%氯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拭患者口腔,保持其口腔湿润。③ 心理护理,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

1.2.2 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连续干预7 d。

1.2.2.1 腹部按摩 护理人员的左手掌心放于右手背,右手掌心从患者回盲部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反复推展按摩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按摩时用力均匀且缓和,做到轻而不浮和重而不滞,动作变换自然流畅,无涩滞感,切忌暴力,以免造成医源性损伤,每次15 min,每天3次。行腹部按摩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提前排空膀胱,必要时松开患者衣物,同时注意保暖。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1.2.2.2 穴位按压 ① 神阙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的双腿微屈摆放,站其右侧,将右手掌心置于左手背,左手掌心向下着力于患者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按顺时针方向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每分钟60~90次,每天3 min。② 天枢穴,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将两手拇指指端置于患者的左右天枢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腕部放松,摆动前臂,带动手腕和拇指以顺时针方向做轻缓的节律性动作,揉动时蓄力于指,逐渐加力。每分钟60~90次,每天3 min。③ 气海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的腹部露出,先以右手掌心紧贴于患者的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距脐下1.5寸),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和大圈按摩;再以左手掌心照逆时针方向按摩,按摩至有热感。每分钟60~90次,每天5 min。④ 中脘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和露出腹部,将右手掌置于患者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呈圆圈式按揉,每分钟60~90次,每天5 min。⑤ 足三里,协助患者将其小腿露出,护理人员四指弯曲,放在小腿外侧,拇指指端放在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做点按活动,一按一松。每分钟90~120次,每天3 min。

1.3 观察指标

1.3.1 营养状况 于护理前和护理7 d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水平。

1.3.2 胃残留量 记录2组患者护理7 d内的胃残留量,测量方法:护理人员用50 mL注射器经留置的胃管每隔6 h抽吸患者的胃内残留物1次。

1.3.3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连续干预期间发生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营养状况比较

2组间护理前的Hb和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的Hb和PA水平均高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Hb和PA水平比较

2.2 2组胃残留量比较

2组间第1~4天的胃残留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第2~7天的胃残留量均低于同组第1天(P均<0.05),观察组在第5~7天的胃残留量均比同期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7 d内的胃残留量比较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为32.50%(13/40),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7 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胃肠道途径为营养不良的患者补充营养的一种方式[5]。不能正常进食的危重症患者因消化道长期缺乏食物刺激会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维持器官功能。尽早开展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6]。危重症患者的机体代谢紊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易出现胃残留现象。有研究[7]表明,虽然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但这种营养方式会产生78%的胃残留量,严重影响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潘红等[8]指出,根据胃残留量为肺移植患者制定肠内营养方案有助于快速达到喂养目标量,降低腹泻和营养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按摩是一种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治疗方法,能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其有操作简单和疗效确切等优势[9]。储倩倩[10]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有助于提高行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腹泻和肠鸣等症状。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按摩此穴位能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排泄顺畅,对腹痛、肠鸣和腹胀等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是临床常用穴位,针刺或艾灸天枢穴有助于调节胃肠道功能。气海穴与两肾脏相连,有填精补肾和保健养生之效。中脘穴是治疗胃病的第一大穴,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之效。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能延年益寿。

Hb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反映贫血程度。PA是在肝细胞中合成的,其主要作用是修补组织,也是反映身体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Hb和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究其原因,多数危重患者不能正常进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况;此外,增加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能够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第5~7天的胃残留量均降低(P<0.05)。分析其原因,通过刺激神阙穴和气海穴等穴位,能提高胃肠蠕动功能和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帮助消化。危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由于疾病、机械通气和使用的治疗药物(如镇静剂或抗生素等)等导致其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和腹胀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提示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能减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发生的腹痛、腹泻和腹胀等症状。究其原因,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不仅能促进腹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还能改善胃肠功能和促进机体代谢,进而有效减少呕吐、腹痛和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3]。常规护理未能有效解决患者因胃部消化功能减弱而产生食物残留的问题,致使其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综上所述,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能提高危重症患者的Hb和PA水平,降低胃残留量,减少腹胀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残留量危重症腹部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
食用油脂溶剂残留量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