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生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2021-06-01柳梦霞
柳梦霞
现代课堂教学早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结果上,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所以,积极创造和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让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合作学习的困境
1.合作学习内容的模糊化
合作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深化和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与沟通能力,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然而在大部分实践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前并未进行独立学习,教师象征性地提出一些浅层次的、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合作学习目标的模糊化、内容的泛化。事实上,合作学习需要聚焦到核心的疑点、无法被学生自主掌握的知识点上。
2.合作学习过程的形式化
合作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小组成员围绕核心疑点发表看法,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聚焦核心问题是合作学习的核心。许多合作学习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讨论的气氛很浓,每个成员都侃侃而谈,但通过观察便会发现学生的合作并没有达到学习目的。教师未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提供可行的方法,小组中没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浅薄的合作意识和教师的不作为使得如今常态的合作学习缺乏真正的合作形式,成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學习评价的简单化
在大多数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所见的通常是由小组长收集、整合、汇报小组内的收获。一组接一组汇报,每个组长之间的无缝对接确实是让整个课堂看起来流畅自然,似乎每个学生都解决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也是紧密结合组长的发言,无法关注到每个成员,学习较薄弱的学生便无法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升。
二、解决合作学习困境的策略
1.合作学习的课堂需要以建立新知为目标
个体的自学能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认知范畴内的认知框架并提出认知以外的问题,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自学为基础,让小组讨论的内容具有实效。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应该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设计一张“有梯度”的导学单。“导学单”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助材料,设计的题目除了达到让学生自学的目的外,更应该具有开放性与生成性,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认知。
2.合作学习的课堂以改善小组结构为保证
学生在展开分组讨论时所具有的沟通交流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小组讨论过程形式化的现状亟须一套科学的制度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在组内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可以依据学情,秉着公平公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计一些清晰明了的结构。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及组长,由组长负责并主持组内的合作交流,恰当处理组内存在的差异问题,统筹安排。如先请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发言,再由优生补充。遇到分歧时,给予充足的时间给对方阐明理由,进行商榷,组长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其间教师需深入各小组内了解交流情况。其次,随机发言,将组内讨论后的结果有序表达。合作学习还可以打破常规,进行调控,鼓励学生将小组交流扩大到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尤其在展示结果的时候,除了常见的组内代表发言外,可以采用评议式、畅所欲言式等多样化的汇报方式,让组外的其他成员进行客观的评议。
教师不应该仅将课堂作为改善合作学习结构的唯一场地,还可以组织每组组长进行例会培训。在培训中,明确小组组长管理的标准: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统筹协调、沟通有效。
3.合作学习的课堂应优化评价机制
在改善合作沟通交流框架结构的根底上,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应该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而不是优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时,要以激励性评价机制为导向,以小组合作表现为评价指标,注重多元化评价。
激励性的语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相互合作效率。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等,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即优生评价,而要在基于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结果的共享上,开展个人评价、小组自评、同伴互评等多元化方式。
总之,课堂是教学改革的阵地,笔者将继续立足于课堂,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致力于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