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研究,用好统编版新教材
2021-06-01潘剑锋
潘剑锋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科体系的基础,一直以来,主要以选文作为教材主体。从2019年9月开始,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力求使教育服务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新教材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提问要有价值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现状分析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自古以来,提问就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仍然是教学关键。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灵活巧妙的问题,可以轻松推进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提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和学习上的障碍,寻求老师的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提问环节中往往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答案导向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问题任务性太重,学生很难有思考的时间。在这样提问的引导下,看似流畅完整的一节课,却缺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课堂,缺少了开放性和灵活性。其次,学生提问时很难抓住重点,提问的内容或是和课本内容无关,或是主题过于抽象空洞。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学生会提问“为什么小男孩要射出这五粒豌豆?”这些提问的价值往往是很低的,并不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也会打乱课堂上的节奏。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所提的问题都应该促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想要有效提问首先要抓好提问的三个角度:课文内容、写法、生活经验。其中,前两个角度的提问都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的进程,也是学生最有必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为什么课文刚开头要写飞机的片段?”这个问题就是根据写法提出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为下文做铺垫和促进读者兴趣的写作方法。再如《蝴蝶的家》一课中“为什么作者这么着急地去寻找蝴蝶的家?”这个问题就是依据课文内容提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一些问题是依据生活经验提出的,这类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但在课堂中却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例如《女娲补天》一课中,有的同学会提问“天上真的会出现窟窿吗?”这个问题很有科学价值,可以作为课后学生进一步去学习研究的问题,能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阅读要有拓展性
(一)拓展性阅读的主要作用
首先,拓展性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文本内容来看,教师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时,主要是对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拓展,这种切入角度更具新意,学生也更关注这部分内容。其次,拓展性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上原有的知识,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能依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完善从教材文本中学到的知识框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第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到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名家的思想内涵,这将有助于他们丰富自己的思想储备。
(二)实施拓展性阅读的有效措施
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拓展性阅读的途径可以来自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以音频、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将文本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相较于文字,多媒体的运用更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冲击,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可以播放宙斯在奥林匹斯神殿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场景。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到了宙斯的心狠手辣,并更加敬佩普罗米修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实施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在教学不同的课文时,应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走进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课堂氛围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快就会被激发起来,不用老师布置,就会产生自己去探究的冲动。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营造出一个周恩来立志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体会课文的深度。
3.“以读促写”,巩固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性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一個丰富想象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许多优美的语句,产生非常多的奇妙想法,此时,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直观地表达出来。“以读促写”,这也是拓展性阅读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其作用就是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有灵活性
(一)小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
统编版新教材的课文较之前沿用的苏教版教材要更难一点。反思现阶段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现状,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错别字连篇,词语搭配不当,词不达意,乱用成语,病句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提升。
(二)巧妙运用语言文字
1.重视字词教学。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忽视部分词语理解和运用,而学生在先前的预习工作中也并不能完全掌握每一个生字新词,所以学生再次碰到这些字词时会毫无印象,或者只有一个模糊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体会字词运用的准确性,学会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加深印象。例如《暮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瑟瑟”一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应是一种颜色,从而得到浅绿色的解释,学生就可以加深对“瑟瑟”这个词的印象。
2.揣摩文章写法。统编版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文章的结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例如《观潮》一课,我们就可以学习其结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退潮后三个时间点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刷子李》当中,我们能从刷子李的一“举”一“摆”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技术,从而学会抓住人的动作进行描写。《走月亮》一文,则通过多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月色和亲情。教师应当依托统编版新教材,抓住篇章中的精品字、词、句进行解读赏析。
3.重视习作迁移。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读书、写作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而统编版教材中,每个年级段都有着许多可供学生实践练笔的主题。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多元化。在不断的写话的训练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例如学习课文《麻雀》时,既可以学习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发展顺序来练写一件事情,也可以学习抓住神态、动作去写一种动物。再如,学习《普罗米修斯》时可以发挥想象,写出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可能会遇到的其他困难,从而体会他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依托教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重视习作迁移的写话训练,反复实践,这样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总之,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想要用好这样一本集综合性、工具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为一体的统编版语文教材,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多的关键性问题。这正是探究教材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