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2021-06-01王翠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职传统语文

王翠凤

2020年初,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优化了语文课程体例和组织形式,新增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职语文课的课程目标之一。中职语文教学有义务承担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中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一、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渗透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世代相传的经典作品,其中深藏着传承千年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而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和追求的品质。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在教授关于语言文字的理论知识、开展人文思想教育的同时,细心研究并挖掘教学内容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内涵,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去理解消化,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用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和精神力量熏陶学生的心灵。

例如教师在讲授《荷花淀》时,引导学生学习荷花淀青年妇女们“舍小顾大”的家国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在《我的母亲》《合欢树》的教学时,带领学生感受浓浓母爱,激发学生的爱母敬母之情,进一步根植孝道传统美德;在讲授《善良》时,引发学生对社会人性冷漠的反思,坚定学生善良的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将进酒》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李白虽怀才不遇却仍然自信、豁达、洒脱的独特人格魅力;讲授《金大力》时,引导学生学习以金大力为代表的中国劳动人民老实本分、吃苦耐劳、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正是带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让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焕发绚丽的光彩,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

二、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传统文化

有效的课堂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极具欣赏价值的名作、名句,或在教学课件中呈现更多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学生时刻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律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可以欣赏与课文相关的古典诗文,或使用音乐、视頻辅助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与内心,从而体会课文中深藏的思想感情,品味课文中展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学陈启佑先生的《永远的蝴蝶》一课,在导入环节,教师以动人的梁祝音乐为背景,播放蝴蝶的电子相册,声情并茂地讲述蝴蝶与爱情有关的故事,从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探究蝴蝶的象征意义,加深对樱子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水平。

三、诵读经典美文,感悟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名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感悟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让学生在长期的诵读中体会到经典美文的魅力,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讲授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小组配合、配乐诵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讲解本诗的韵脚“ang”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比“悠长、悠长”以及“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等反复语句的诵读感受,教导学生如何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读懂诗歌的感情之源,加强对学生诗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组织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探索传统文化

组织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教师可大力组织学生参与、感悟、探索、应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组织“传统文化讲坛”“寻找家乡的传统文化”“寻找身边的大师”“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字追本溯源”等主题活动,举办汉字书写、辩论演讲、古诗词大赛等比赛,开展书香校园、诗词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利用5—10分钟的时间举行班级的“传统文化讲坛”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种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有的朗诵自己喜爱的诗词并讲述背景,有的介绍和宣传自己的家乡文化,有的撰写经典故事的另类结局,有的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通过组织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五、融合本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注重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赋予教学内容充分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及高度认可度。

如笔者将湛若水、崔与之等本土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诗词、散文作品融入 “课外古代诗词诵读”环节中,渗透“若水精神”和“菊坡风骨”,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又如,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地域文化,介绍地方的名称由来、传说、特产及发展,用方言诵读古诗词等,通过对本土的风土人情、语言特色、历史地理的渗透,加强学生对本土优秀文化的认可,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要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积累沉淀坚实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学生。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第18届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约教研员课题“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JYTY2019-303)]

作者简介: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中职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