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6-01段萍
段萍
我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发掘教材所选取的文章中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因素,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得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逐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中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因素,并且以此提高学生对文化思想的探索能力。本文以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方式为中心展开分析,并对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手段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这是我国教育家一直都在努力探究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学校方面更加看重这一方面的探究和发展。中学教师率先提出了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通过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时刻注意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运用融合的手段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得以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当前现状
1.受传统文化影响
在巨大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數的中学生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最为重要的。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名各种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补习班,不少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了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与了解传统文化。其次,在进行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讲解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这种方式让学生不能在语文课堂中有机会去接触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试教育的要求对家长与语文教师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渗透无法顺利展开。
2.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阶段,初中是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的阶段。为帮助中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其初中时期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然而,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关注学生语文成绩是否提高,为帮助其提高成绩,大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学生长时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会逐渐消失。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觉到枯燥与乏味,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对策
1.在实践中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实现学生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仅仅只是阅读了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体会其中的内涵,那学生就无法合理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更别说让学生意识到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学习好处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这种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方式,对学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影响。比如,当课文讲解到《弟子规》这一篇时,在学生理解了“首孝悌”的含义之后,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的行动上有所体现,并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将参与过程中的实践感受记录下来。当学生能够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有所收获的时候,就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个时候学生才是真真正正地做到了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2.引入趣味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断落实,教师不仅应当进一步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因素以更合理的方式相结合,还应该将趣味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民俗文化就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同时民俗文化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历史不断沉淀的璀璨文明的体现。这不仅仅是与人们的情感以及生活习惯的积累,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标志。将它引入课堂,学生一定兴味盎然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仍然被现代人所称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精妙。有关儒家思想的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有一定的体现。笔者认为,充分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中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部分去除掉,对学生未来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经典书籍交流活动,充分引导学生挖掘中华文明核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直以来,语文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点途径和必要渠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不但能够促进语文学科适应改革,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度,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还有助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作者简介: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