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软着陆策略研究

2021-06-01朱德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大钊习题词语

朱德华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文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其所在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要素为“收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在本单元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中层层剥笋般落实。怎么软着陆本课的语文要素,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呢?

一、打通课后习题

正如孙膑观察到马脚力相差无几,改变马的比赛顺序便能让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中转败为胜。在设计情境时,笔者打通课后习题1和练习3,利用“思维导图”软着陆语文要素,通过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把冰冷的课后习题重构,创设一系列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预习时孩子关注到时间词语较多,笔者捕捉到这一兴奋点,引导孩子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接着孩子发现有些时间词语可以合并,只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然后引导孩子通过圈画关键词语,借助关键词语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接着指名男女生各一人分别朗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两个小节,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并思考,很快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联系关键词说出这样写的好处。笔者相机引导孩子“习作也可以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导图、利用幻灯片谈开头和结尾的概括,自然而然过渡到课后习题1的第二个问题“这些事情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样軟着陆语文素养,引导孩子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不断沉浸,不断发现,积极表达。

二、循序渐进直抵内心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价值是“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教师需纵向充分发掘这篇课文在整个统编教材中的价值,又要注重这篇文章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独特性。交谈中,笔者发现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法庭上”,因势利导先关注“在法庭上”,引导孩子聚焦核心问题“圈出描写李大钊的语句,简洁批注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不约而同关注到“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一句,聚焦到“乱蓬蓬的长头发”等外貌描写以及“平静而慈祥”的神态描写,对于人物品质还比较模糊。笔者没有请其他小组继续补充,而是引导孩子在上下文中寻找亲人的反应。孩子找出相关句子后,教师在幻灯片上分别用黑色和红色色彩鲜明地对比两者的反应,再通过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对比朗读中提高孩子阅读感悟能力,循序渐进地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为了激发探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通过“采访李大钊”的情境引导孩子走进李大钊的内心深处,加深对上面描写的理解。

师:孩子们,此时你们就是李大钊,我想采访您。“同志,您受了如此酷刑,换作其他人,早就投降了。据我所知,敌人还用金钱、高官来诱惑您。何况亲人还在法庭上哭啊喊啊,您为什么能够如此平静而慈祥?”

生:我已经作了牺牲的准备。

生:今天杀死了我,灭不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我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我相信革命会成功。

师:我听出了您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对敌人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

师:平静就是对敌人无情的蔑视!大钊同志,我认真读了您被捕期间写的《狱中自述》,自己承担一切责任,保护了很多同志。终于明白您为什么平静而慈祥。向您致敬。

三、借助支架加深理解

对于《十六年前的回忆》孩子因主客观原因有些句子难以理解。笔者通过支架,把孩子课前查找的资料巧妙穿插在教学中。孩子聚焦“安定、沉着”的神态描写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孩子深度学习——李大钊为什么能这么“安定”“沉着”?孩子联系上下文找到关键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笔者引导孩子课前收集1927年“军阀”“帝国主义”“百姓生活”,拉近距离走进那个年代,坐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法庭,为这句抽象而凝练的句子的理解巧设坡度,加深理解。

师: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具体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

生:1927年百姓乞讨,饥饿,民不聊生,完全可以投靠军阀,过上好日子,可他不投降,因为他对共产党有信心。

师:他自己就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有信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还有补充吗?

生:不惜牺牲自己,就算自己死了,坚信共产党一定能统一中国,军阀混战结束,侵占我们的外国人被打败了。保住秘密,守住党组织。

生:我想到了一些诗句诠释这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正如课前听的歌曲《歌唱祖国》,百姓生活天天向上,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就是他坚定的信心,齐读李大钊同志的内心告白。

四、组合文本突破难点

深度学习还可优化组合文本。优化组合文本,可以突破语言品味的难点,深刻思维,领悟语言奥秘,促进多角度有深度地阅读。“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笔者运用教学机智,组合文本——截取了这句话前面的对话描写,聚焦关键词阅读感悟父亲既是伟大的革命者,更是爱子女爱妻子的父亲。然后引导孩子分角色朗读,朗读中孩子还发现对法官“怒气冲冲”的描写侧面烘托李大钊的人物品质。

生: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我读出父亲想和我们脱开关系。

师:说得真好,你怎么读出来的呢。

生: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

师:这出自课文24到28段的对话。请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对话。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李大钊是个机智的人,如果不是他,说出了哥哥,我们一家就都要死,革命事业也会暴露。他以最小的牺牲,拯救了许多人。

师:关于李大钊孩子的情况,通过你查阅信息,还有补充吗?

生:其实当时哥哥已经19岁,在为父亲送信。其他还有几个孩子。

师:也就是说用他的机智保护了家人。李大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还是个有爱的丈夫有爱的父亲。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又拿起他面前的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侧面烘托李大钊安定沉着。

师:点赞。孩子们,请四个孩子读出我们的感悟。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李大钊习题词语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容易混淆的词语
李大钊《青春》
抓住习题深探索
李大钊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