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游诗海,感悟童真

2021-06-01陈美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稚子种瓜诗三首

陈美仙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2019年秋全面实施,部编版教材中着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经典古诗词的篇目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大量增加。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如《小儿垂钓》《所见》《稚子弄冰》等,虽然时隔千年,细细读来,也让千年后的我们仍感同身受,趣意盎然。

一、童真是根本

童真就是未经世事打磨的本来性情,就是一种天然的状态,没有心机,没有欺骗,没有非分的欲望,有的只是自然的真实。

真实还原孩子当时的生活情景;真实表露孩子当时的真实想法;真切感悟写作的真实感受。

五下第1课《古诗三首》其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农村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因“未解”“耕织”之苦,也学大人“种瓜”,此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乡村孩子们动手种瓜有模有样的场景。还原孩子当时的真实情景,一群淘气的孩子天真的做法,读者读来也十分真实。

《古诗三首》其二: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杨万里带领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冬日玩冰之趣,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此情此景,真实有趣,仿佛与诗中的孩子一起感受玩冰之趣,怎能让我们不喜爱这些充满童真的孩子呢?

《古诗三首》其三: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描绘的是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下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也许孩子吹奏的曲子不成腔调,但他爱怎么吹就怎么吹,诗词还原了牧童纯朴的吹笛之趣。

这三首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儿童的童年生活,真实而有趣。童真不受时空的限制,当代的孩子生活在被钢筋混凝土围绕的都市中,阅读诗词,透过文字,依然能感受到童真,趣味无穷,别有一番滋味。

二、童趣是活力

《古诗三首》带来的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时的场景,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时的欣喜、小心和得意,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时的随意。总之那份孩子们所拥有的、由着自己性子来的蓬勃朝气与活力,都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不只是知识的乐趣,更是童年生活的乐趣,虽然跨越历史的长河,但这份童趣依然活跃在孩子们的心田,活力依旧。

三、童心是灵魂

童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它使人保持着纯洁的灵魂与精神,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依旧能够保持最纯真的自我。《古诗三首》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课上让学生读诗句,解诗意,知作者,明诗理。同时通过读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有趣的情景,对古诗进行改写。当然我也给学生支几个改写的小妙招。

改写小妙招:

1.不纯粹翻译,但保留原意;

2.融入想象,细化人、景、物的描写;

3.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别致、有趣味;

4.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如环境、季节、天气、事情的起因等,让文章更加具体。

学生运用这些小妙招进行改写,在班上进行了分享交流。有同学这样写: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一觉醒来,又是一个明媚的好天气,阳光慵懒地轻抚着大地,我准备出去溜达溜达。女人们坐在家门口做着针线活,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手;老人们拿着饲料,倒在鸡舍里,让鸡填饱肚子;男人们在田地里又是除草又是播种的,额头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小孩子也没有闲着呢,他们跑到山上,捡了一堆柴草扛回家,用来烧火做饭。大家可真是忙碌啊,看来我也得找点儿事做了。

快到中午了,人们各自干活都干累了。老人腿也跑酸了;孩子累得气喘吁吁的;女人们的手连举都举不起来了;男人呢,就坐在树荫下,擦着汗,喝着水。准备吃午饭了,吃完饭就继续干活。

可是,小孩子却没事干了,于是他们拿着锄头跑到桑树荫底下模仿大人的样子学着种瓜呢!他们喜滋滋的,笨手笨脚地种着瓜,口里还不时念叨着:“小瓜苗啊,多喝水,快快长,长大了让我把你吃掉。”

我看了此情此景,不禁大声吟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同学们的改写生动有趣,童心未泯,其乐无穷。

《稚子弄冰》改写:早晨,太阳刚露出头,小男孩就早早起床了。只见他大约六七岁的模样,头发乱蓬蓬的,身穿红色小袄,急急地奔向院子里。那里藏着一个金属盆,冻了块冰——他和小伙伴约好了,要用这冰块做一个晶莹的银钲呢!只见他灵巧地翻过金盆,用小手拍着盆底。不一会儿,一整块冰“哗”地一下从盆里滑了出来,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他的眼睛也随之闪起了光芒。接着,他把冰块凿了一个小洞,用彩丝穿过小洞,做了个闪亮的“银钲”。

小男孩开心地提着它,拿起小棍儿敲了起来,就像大人们“打春牛”那样,他走出院子,边走边敲,吸引了不少伙伴。那悦耳的声音如同玉磬,穿过树林在回响。也许是敲得太得意了吧,忽然,“银钲”断了,冰块碎了一地,发出一阵“哗啦啦”的破碎声……

带着童心讀诗词,感受童趣无限,勾起人们魂牵梦萦的童年,回味无穷。

《村晚》改写:碧绿的青草在满溢的池塘边摇曳,远方青山衔着落日映在一片清凉的波光之中。

远处牛背上一个牧童的侧影——他应该是要回家了吧。牧童悠闲地横坐着,调皮地笑了笑,拿出一支短笛。牛慢悠悠向前走,笛声缕缕,原来是小牧童正随意不成曲调地吹奏。那笛声多么轻快,那牧童多么欢乐!

童心无邪,用孩子的视角读诗,还原的是孩子真实的世界。用改写的方式写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这样走进文本读中感受,走出文本写中表达,净化心灵,不正体现童真是根本,童趣是活力,童心是灵魂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正是用这样贴近孩子生活认知的方式努力践行童心、童诗、童话,塑造诗意的灵魂吗!

如果没有切身的阅读体验,没有改写古诗的“实战”体验,没有这读诗句、解诗意、知作者、明诗理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绝对写不出这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美文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点亮童心,激发童真,享受童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充满童心的活力,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稚子种瓜诗三首
漫画欣赏
真火锤炼稚子心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三首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
诗三首
一人带头种瓜 众人生活变美
种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