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名著朗读策略研究

2021-06-01吴春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构核心创作

吴春梅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能够准确地理解、表达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而朗读无疑是培养这种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将结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诗歌名作《艾青诗选》为例,尝试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种朗讀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进行,学生通过朗读揣摩文章语言,获得代入感,再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来领悟作者的情绪、感受、思想等内涵,进而受到感染,引发共鸣。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表现为蜻蜓点水,教学重点还是停留在指向考试大纲和考试标准的知识点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平淡的“念诵”。

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朗读教学能吸引学生玩味作品语言,令其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朗读中不同阅读体验获得的思想碰撞,能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最重要的是高效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积极开展高效朗读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探索基本对策——举例示范

1.方法指导

汉语言字正腔圆。朗读时若能注意音韵节奏、抑扬顿挫、轻重疾徐、情感融入,定能营造恰切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我们语言文字的美。

《艾青诗选》中有一首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我们可以尝试为诗歌圈点重音,划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例如,“封锁”一词可重读或突兀地读;诗句的停顿、节奏可根据语意来处理,不需要硬性规定;观察诗句中的主要意象,例如“雪”“土地”,体会意象中饱含的作者的深情。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后,文字的魅力得到显现,朗读也仿佛被赋予新的活力。坚持不懈,学生便会自觉思考文字要怎样表达才更妥当,而由朗读带来的语言建构的能力,也会日益凸显。

2.评价朗读

要提高朗读水平,增强朗读效果,应对朗读采取恰如其分的评价。

老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后,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消化。接着指定学生朗读或学生毛遂自荐,他人依据朗读要求参与点评,老师适当纠正或补充。互动过程也是语言运用的过程,朗读者在这个过程中辨别吸收,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3.营造气氛

一首伤感的曲调能令人情绪低落甚至潸然泪下,这说明气氛的营造一定程度上能左右人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朗诵艾青的诗歌,也可以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或图片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例如《礁石》一诗,表面是写不屈不挠、坚韧不拔、遭逢海水冲刷却仍然屹立的礁石,实际却是颂扬个人乃至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乐观进取的态度。因此,朗读时可以选用海浪冲刷礁石的短视频、图片作辅助,并选取相应的音乐,烘托礁石的形象,学生能更好地入情入境,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

4.链接背景

我们常讲“知人论世”,其实也要“知文论世”。既然文章都是诞生在某个特定的时期,那它就一定拥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倘若我们了解这一点,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朗读准确地表达。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飞鸟的口吻讲述了对土地的热爱。其中一连串的景物都具有象征性,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正是多灾多难的中国!若学生不了解这些背景便无法深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泪水,朗读的感染力便降低了。为此,教师点拨时链接一下诗文背景,对学生的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索延伸对策——美文拓展

掌握了朗读的基本对策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自选美文朗读,进行拓展。

选好篇目后,学生按照基本对策中的示范进行自主练习,时机成熟时,老师便可开展“寻找最美朗读者”的主题朗读活动。朗读流程如下:

首先,朗读者讲述与朗读内容有关的故事,倾诉阅读感受,渲染气氛,导入情境;

然后,表明朗读意义,朗读正式开始;

最后,由各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来担当评委,评委团按照既定规则对参赛的朗读者进行打分、点评,而后按分数由高到低排列,选出并宣布“最美朗读者”。

三、探索升华对策——自主创作

“读”为“写”的基础,“写”为“读”的升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组织学生尝试创作短小精悍的诗文。创作的过程是由语言输入建构到输出运用的过程。在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学生会有意识地通过谋篇布局、锤炼语言、融情入景等方式来表现作品。先前有学生尝试为端午节创作主题诗歌,内容如下。

《闹端午》——夏日燥,蝉儿叫:“知了知了,端午到!”菖蒲露出清新的笑,艾草挺直了纤细的腰。……粽叶一片片洗净,你推我搡挤在盆里泡澡,糯米绿豆粒粒饱满,咸蛋猪肉块块美味,老人拍拍围裙,眯眼笑:“粽子还不见影呢,怎么就香到我身上了?”

江里龙舟条条,岸上人如波涛,欢笑、闲聊、喧闹,一浪更比一浪高,捶起那大鼓棒,摇起那细船棹……洒糯米,填绿豆,放咸蛋,塞猪肉,粽子吃得肚饱,“扑通”一声锅里跳,清香溢到小街巷角,鼓点伴着声声叫好,汗湿衣衫挡不住欢笑,愿年年岁岁如此安好。夏日燥,蝉儿叫:“知了知了,端午闹!”

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奇绝的用典,清新自然。它的谋篇布局很用心,首尾呼应又有升华。拟人的修辞、生动的表达令语言尽显俏皮可爱,还有穿插的人物的语言,丰富了人物的特征,也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来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整个过程,这遵循着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是能真正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品可经过小组初选再择优进行朗读展示。接着仍可遵循介绍创作目的、联系自身经历、朗读、评价的流程展开,最终选出一位“创作新秀”。

无论是朗读还是创作,理应以尊重文本价值取向为前提,但在规范之下,老师不能忘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思考、突破陈规的意识。用朗读来展示作品,同时也是表达自己。

在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构建与运用”无疑是基础一环。它对于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而朗读无疑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大语文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我们既要放眼长远,又要立足当下,重视朗读训练,探索应用更合理的方法、策略,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建构核心创作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一墙之隔》创作谈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创作随笔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