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引导 读写融合 凸显思维
2021-06-01周素颖
周素颖
名著阅读对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策略、拓展学生阅读面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实效,使其真正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这是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述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部编教材编写意图审视及初中名著阅读现状反思
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让人满意。学生多年来在功利学习的驱动下,习惯于浅阅读、伪阅读、碎片化阅读,对整本书的阅读缺乏耐心和信心。很多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中也未制订好长期的教学计划,指导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统领全局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没能真正体现经典名著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呢?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笔者尝试以“读写融合”为阅读思路,结合写作指导,开展了初中名著五步阅读的实践探索。
二、读写融合:初中名著阅读五步法的实践探索
(一)整体阅读:规划整合,寻找选题
整体阅读是指通读名著,整体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是对名著阅读整体规划,包括内容和时长规划,搭建整体阅读框架,做到有计划地推進名著阅读。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按初二学生每分钟400字的阅读速度,每天半小时左右,20天左右就可以读完,这样每本书的阅读进程就有了规划。接着,在通读基础上提取主要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整合,为写作选题奠定基础。
选题就是要研究的问题。通常,选题来自于名著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点或困惑点。以《水浒传》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罗列专题研究的关键词:武器、人物、绰号、忠义、女性、酒、招安、社会生活等等。围绕关键词向外延展,寻找关联点,逐渐形成选题。选题的原则是:切口小,角度新,方向明。
(二)重点突破:细读精思,提炼素材
重点突破就是针对选题进行集中专题化探究,引导学生就名著中由选题派生出来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一本名著往往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章节解读,人物解读,主题解读,技法解读。学生根据选题聚焦重点章节,细读精思,找出相关细节,做好批注并梳理归类,为阐明自己的观点收集好重要素材。如《水浒传》中针对“酒”,我们可以设计问题让孩子精读细思:文中哪些人和酒关系密切?分别在哪些章节,有哪些情节?酒品如人品,从这些酒事中看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采用集中专题化探究,并提炼素材指导写作,对学生至少有四个意义: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研究重点;着眼于整部作品,培养系统思维;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提问—析问—解问”的思维模式。
(三)讨论切磋:质疑勾连,丰满观点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可以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把研究引向纵深。如探讨“水浒英雄安身之处”时,设置了连环问:水浒英雄们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梁山是英雄好汉永远的安身之地吗?接受招安是否是梁山英雄更好的出路?通过探讨,学生抽丝剥茧,在原有“官逼民反”的结论上进一步提炼观点:《水浒传》是一个英雄无路可走的悲剧故事,这个“悲剧”彰显了《水浒传》的美学价值。
除了质疑问难,还要纵横勾连比读研究。一孩子研究《水浒传》中“细节之处揭示的人物命运”这一专题,先是发现小说有“借梦预示命运转折”的细节,如宋江梦见九天玄女,预言宋江等受招安后,北征辽国,南擒方腊,两处建功立业。接着又发现名字、绰号中也暗示着个人命运,如宋江,字公明,与“功名”同音;宋公明就是“送功名”,隐喻宋江注定为他心中的功名断送一生。后来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同学们又发现“偈语”也有暗示人生的作用,人物语言也藏着梁山的命运……
这样,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广,研究也就越来越深入。
(四)写作指导:围绕观点,谋篇布局
1.利用好思维导图,搭好论文框架,以防论文层次不清。如:一同学研究《水浒传》梁山起义失败的原因,从内部和外部寻找。内部从目的、范围、人员、实质以及首领等角度进行分析;外部则从时代背景、政治制度以及现实残酷等角度分析。这样思路就很清晰。
2.小论文中心论证可通过若干个分论点论述的分解法完成。即
一篇小论文由好多个小论证组成。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述,都可以通过引用原文或概述的事例来分析。如:
3.在修改提升的过程中,务必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式厘清一些注意事项。如:如何写导语,如何写正文,如何写结尾,如何拟标题,如何起承转合以及论文格式如何等等。当然在修改中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量表,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五)成果分享:展示交流,内化阅读
在学生完成写作终稿后可以开展成果展示活动。这既有利于激励学生肯定自己的努力,同时在分享交流过程继续思维碰撞,利于将成果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养分,并且也帮助更多的学生多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意义和写作价值。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如“专家”答辩(可聘请精通该部名著的同学或老师作为专家)、汇报(写作者的专题汇报)、辩论等等。好的文章学校还可以通过全校分享观点、视频演讲、校刊刊登、推荐发表等方式激励。
读写融合的初中名著阅读五步法中隐含两条线索。一条是阅读指导线索,整合规划——细读精思——质疑勾连——围绕观点——内化阅读;一条是写作指导线索,寻找选题——提炼素材——丰满观点——谋篇布局——展示交流。每一步都是读写融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探究和理解内化,从而感受名著魅力,提高阅读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三、读写融合:初中名著阅读五步法的实践成效
(一)基于阅读中兴趣困惑的论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将阅读中生发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变成自己的研究点,能激发自己的阅读期待,激活自己的探究动力。但也需注意,对学生撰写的文章不必苛求“精专深”,只要能够将自己研究的兴趣点或者困惑点充分地表达出来即可。
(二)基于合作式探究的阅读模式,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不仅分享智慧,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更为充分,同时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供支架,进行策略指导,降低学习难度,发展比较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三)基于读写相融合的阅读实践,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升
初中名著的五步阅读,指向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五步中每一步骤的学习、修改、丰盈、提升都指向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通过寻找细节论述观点,让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在读写训练中不断强化。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