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06-01李文清
李文清
阅读是一种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高中语文教师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意识。相关调查显示,“语文难”是高考考试新趋势,语文考试不只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样考查学生的行文能力、思维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应当意识到高考考试的发展趋势及阅读学习对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功利化教学
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知识,并未思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上以题海战术及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模式为主,忽视学生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展,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教师并未根据学生需求选择课外书籍,也未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目标,机械应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学生阅读一般在自习课展开,若阅读方法不正确,在阅读时溜号走神,便容易阻碍其他各个科目的学习。
(二)忽视作品内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理解及体悟文章内涵,文本解读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处在客体进行评估,主体与客体以文本内容进行对话,使主体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文本阅读过程中,主体及客体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内涵。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学习结果保持一致,若学生对文本解读存在偏差,教师无法正确引导,否定学生独立见解,便容易导致阅读教学同质化,抑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三)阅读模式单一
高中生在阅读文章时喜爱阅读情节曲折、故事丰富的内容,对文章布局构思、遣词造句等研究不足。多数学生对阅读学习要求不高,停留在字面阅读,深度阅读程度不足,无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阅读中,没有激励机制,学生阅读后教师很少检查及监督,部分教师阅读指导停留在口头,没有对学生展开积极鼓励。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开展广泛阅读,但并未给学生设计明确的阅读目标,导致学生随意阅读,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新课标将高中生课外阅读摆在显著地位,给学生阅读学习带来全新的挑战。加强高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同样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的教学环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语文作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在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语文教师需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存在重视竞争、轻视合作等问题,比如,在考试成绩下发后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比较,这种恶性竞争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利影响。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阅读教学理念,理清阅读教学思路,在日常闲余时间学习教育知识,以自身为榜样带动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及个人喜好选择读物,让学生在阅读内容后能掌握其中的情感内涵,在课堂阅读学习时积极与教师互动,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故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化学生阅读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清晰认识自身与国家、自然的联系,树立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及社会归属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站在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及评价,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分析及判断。在自主课外阅读时,教师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感知阅读文本魅力,通过精读及泛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鉴别及整合文本内容找到文章精髓性语句,掌握文章主旨,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阅读经典文本
经典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认识到经典阅读的意义,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丰富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对事及对人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故事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树立时代意识,认识到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成长,为学生选择适用性较强的经典阅读素材,为学生开辟学习新天地。
(四)结合阅读感悟体验生活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是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体悟式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细节及精妙之处,感受主人公情感变化,并学习作者词汇及语言的运用方式,为日后写作学习奠定基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情景,实现情感上的丰富与升华。
(五)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教学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存在联系,课堂氛围便是师生关系的体现。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升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国度,传统文化重视意境,追求氛围,在意境及氛围的影响下,学生能尽快融入故事,高效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经典文章内涵。同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阅读效率提升。
高中语文阅读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学习能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为语文写作学习及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造成严重制约,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将学习停留在表面,没有理解文章深层内涵。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度不高,在阅读学习时让学生粗读回答问题即止,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结合新课标,教师必须认识到创新教育方法及教育理念的意义,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氛围,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及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山西省大同市大同铁路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