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例是议论文华枝春满的“种子”

2021-06-01徐建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苏轼种子作文

徐建华

如何选取典型、新颖、鲜活的例证,简洁精当地叙述,然后扣合话题,议论挖掘,充分“燃烧”,使“例尽其用”,始终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

叙例,其基本内容是围绕人物、事例、现象等展开,或简介事迹,或刻画形象,或描绘场景,最后评价、议论,揭示主题。因此,叙例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语言表达的诸多要素。一个精彩的例证,必要紧扣观点、典型鲜活、表达生动,可以说,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必备。 而且,它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于一炉(说明除外),因此,叙例不仅是作文的微技法,也是语言表达的“母题”。

简言之,写好一个例子,使其成为整篇作文的“昆山片玉”“桂林一枝”“惊鸿一瞥”,写好两个例子,三个例子……自然会连缀成美文华章。因此,叙例是议论文华枝春满的“种子”。

蕴含着朴素而简洁的叙例技巧,如能发掘并应用,定会使叙例有径可循,异彩纷呈。

【直与曲】

①面对人类的健康之殇,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健康:从此重视空气质量,重建绿色生态,加强食品安全,开展户外运动,倡导低碳出行,崇尚慢节奏生活……

——学生作文《健康中国》

②然而,近年来,人们谈癌色变,雾霾、转基因、艾滋病、新冠病毒接踵而至,面对人类的健康之殇,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健康:从此把健康写在蓝天白云里,写在青山绿水里,写在舌尖上的食品安全里,写在绿茵场上,写在“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绿色出行里,写在“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慢生活中……

——下水作文《健康中国》

直,指叙例直击主题,风格平实直白,一般采用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曲,指叙例婉曲深致,风格含蓄蕴藉,一般多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如上述①、②两个片段,大意一样,堪称同题异构,但表达上的差别,不言而喻。①叙例平实直白,相对来说,平淡无奇;而②叙例就显得别具一格,含蓄蕴藉,文句更有意蕴。因此,在议论文叙例时,不妨学习借鉴这种“曲笔”,具体来说,可像诗词一样,或捕捉形象,或描绘场景,或用借代,以特定事物指代事件,或引用诗文名句暗含叙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

捕捉形象,使议论文也可以处处诗画,有“形象大于思想”之功。描绘场景,使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宛如浮雕一样凸显,具有质感,历历在目;恰当引用,巧借诗文名句叙例,言简意赅,精警简洁,同时使语言典雅,古意扑面,更具文化底蕴。

一言以蔽之,如果在叙例时,化直为曲,往往可以避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从而使表达更具个性化,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繁与简】

①格局大,则吴越为一体;格局小,则骨肉为路人。于个人,格局恢宏,器识深远,才会下自成蹊。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面对陈琳辱及自己三代的讨逆檄文,曹操没有逞一时匹夫之怒,而是隐忍不发,不计前嫌,唯才是举,使天下才俊,“尽入吾之彀中”;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讨武檄文》,言语激烈,使人切齿,但武则天读后慨叹“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惜才之心,溢于言表。魏征为太子心腹,但唐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终至大唐盛世,魏征也跻身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流芳百世。

——2020年高考下水作文《格局,一个人的精神地理》

②金陵古城血色依稀,圆明园蔓草侵阶,鸭绿江边青山埋忠骨,“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仍在传唱,建国伊始的中国,是该与列强为敌,延续世仇,闭关锁国,从而孤悬于世界之外,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积极融入世界共同体?

——2020年高考下水作文《格局,一个人的精神地理》

③精致利己,无独有偶。君不见,无人超市屡屡失窃,丢书大作战中图书毁损严重,共享单车被遗弃在路旁,应急厕纸被迫刷脸……

——2020年下水作文时评《讨伐楼主檄文》

繁,指叙例运用详例;简,指叙例运用简例。

如上述三例,曹操、武则天、唐太宗同为化敌为友的雅量格局,但叙述各尽其妙。或侧重于主人公的嘉言懿行,如曹操;或反复渲染,侧面烘托主人公之雅量,如武则天;或是侧重于“贞观之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鱼水际遇这样的歷史佳话,来表现其雅量格局,如唐太宗。每例字数虽然六七十字,但不觉冗余,反觉雄文苦短,意犹未尽。作者驾轻就熟,充分调动自己的文史积累,独树一帜,文笔自成一家。

又如例③,同样运用简例,联系现实,揆诸当下,对那些精致利己主义现象如数家珍,信手拈来,顺戈一击,体现了考生观照现实、洞烛世相的能力。

总之,简笔和繁笔,各有千秋。繁笔,考生可以围绕人物、事件、结果等“枝干”“躯干”,不做常识性介绍,而是在此基础上扩展、演绎,甚至展开想象联想,穿越时空,神游异代,神交古人,使其葳蕤丰茂,血肉丰满。

简笔叙例,多用排比,加快叙事节奏,如疾风骤雨,使文章具有一种江河直下的气势;同时,一句一例,使文章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更多的内容;举例以点带面,更具历史和现实的广度,更容易使考生有一种“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大时空、大视野。

臧否人物叙为宾,剖析扣合议做主。例证本是为议论服务的。运用繁笔,叙例时毫无节制,就成了人物传记,容易喧宾夺主;而且融入大量琐屑叙述、细节描写,六要素具备,使文章俨然记叙文的体例,导致“四不像”,文体不鲜明。

运用简笔,也不宜太多,否则通篇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感觉,有一种虚晃一枪、浅尝辄止的意味。

【先与后】

①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终成博学鸿儒;达·芬奇,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斜杠青年”于绘画之外,在雕塑、音乐、建筑、数学、生物、物理、天文等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

诺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认为,这些“百科全书”的全才,就是他“人才图形”中的“金字塔式人才”,宽口径,实基础,复合型。而这一切,得益于博览群书。丰博的学识,厚实的底蕴,就是以后专业、事业发展不断井喷的源源动力。

——下水作文《博览群书做通才》

②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

——满分作文《谈意气》

先和后,指叙述例子和议论的先后排列。

如例①,先叙例,后议论。以钱钟书、达·芬奇两人为例子,围绕“博览群书”叙述,然后另起一段,集中议论。这样两部分泾渭分明,不蔓不枝。叙述时唯简洁凝练是耽,议论以扣合点题为务,分工明确,有的放矢,看似机械刻板,但章法谨严,不失为议论文叙议结合的典范。

例②,则采用先议论后叙述的顺序。先淬炼观点,警策立骨,简单地说,作为中心句,统帅全段。然后尽情泼墨叙例。这样处理,自有妙处:纵使例证再多,但形散神聚;文脉清晰醒目。

【取与舍】

①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快乐。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高考满分作文《我的快乐妙方》

②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

——高考满分作文《钓罢归来不系船》

取与舍,指在叙述某一例子时,尽管有些是经典素材,但是必须围绕特定的话题,有所取舍,而不能面面俱到,甚至迁就例证,削足适履。否则往往会与话题若即若离,甚至偏离题意。

如上述两段文字,均是以苏轼为例证,但因话题不同,叙述重心截然不同:

例①重在表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态和他的幸福快乐,来扣合题中的二元思辨“思维方式”和“快乐幸福”;而例②则大相径庭,重在表现苏轼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和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道家情怀,分别扣合“入”——入世、“出”——处世思想。

同一个苏轼,不一样的叙述,源于作者的审慎取舍。反观很多同学,每次作文,不管话题怎样变化,而叙例不变。凡苏轼必有“乌台诗案”;凡屈原必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凡李白必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陷入套板反应,目中无题。

这种刻舟求剑、循表夜涉式的套作,究其原因,在于投机取巧心理——希望宿构一段佳句,预先“录制”,成为屡试不爽的得分神器。其实不然,苏轼以其卓绝千古的诗文成就、命途多舛的坎坷经历、旷达自适的性情气质,往往成为备受青睐的作文素材,但切记,苏轼的每一次出场,都应是“现场直播”。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找到例证和话题之间的切合点,破译例证在特定话题中的“密码”。尽管我们可能对某一人物——如苏轼,知人论世,已是学有专攻,苦心孤诣,但也要学会忍痛割爱,要果断舍弃。

【分与合】

①你看:

握手寒暄,致殷勤之意,告诉我们:与人为善,真诚待人;

公交让座,为长者折枝,告诉我们: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先来后到,自觉排队,就是彰显公平与正义;

稠人广坐,禁止喧哗,就是文明素养的体现;

……

——下水作文《与“礼”为邻》

②屈原“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礼有节,得体的背后,是博闻强识;周恩来总理,国际会议上,举手投足,彬彬有礼,折冲樽俎,尽显君子风范。大国总理、绅士风度,其实是博学洽闻、机变睿智的内蕴的外化;不管绿肥与红瘦,岁月从不败美人。“央视一姐”董卿,风华绝代、流光溢彩的背后,更有知性温婉,无处不散发出丰厚底蕴的芬芳。

——下水作文《与“礼”为邻》

③君不见:

我们总是被那些素不相识的、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网格员,不顾个人安危,稽查入户,测量体温,宣讲防护知识;

志愿者,二十四小时值守,帐篷、红马甲,在风雪中,俨然爱的火焰。

巡逻队,宵禁夜巡,一句“早点回家”,让人顿觉暖意融融。

心中有爱,哪里都有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的老师们,为学生解惑答疑,停课不停学。

楼栋群、村组群纷纷建立,在这抗疫守土的艰危时刻,人们不再晒美食、晒美颜,晒自己的小幸福,而是紧急动员,扶危济困,代购物资,雪中送炭。

直播带货,更是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哀民生艰难,为民生代言……

无论线上线下,我们虽然不能相见,但彼此的心却紧密相连。

——2020高考下水作文《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分,指一例一议;合,指多例一议。

一般来说,一例一议,如兔起鹘落,振笔直遂,事无凝滞,剖决如流,给人酣畅淋漓之感。相当于课堂上的及时点评,水到渠成,尤其是每个例子的内涵意蕴有所不同时,确实需要这样一例一议,及时议论,不宜中断,搁置一旁;而多例一议,叙例时,铺采摛文,任才使气,不受束缚,可以充分蓄势,然后“四弦一声如裂帛”,用点睛之笔议论扣合。

【古与今】

①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高考满分作文《直面苦难》

②钟南山院士80高龄,但骨骼清奇,目若朗星,步履稳健,孔武有力,俨然是有八块腹肌的肌肉男。他,一身而系天下安危,在驰援武汉的日日夜夜里,繁重的工作,他却游刃有余,这都源于平时的锻炼。

——下水作文《健康中国》

如例①,精选典型例证,均为“历史的天空”系列,多为仁人志士、民族脊梁……仿佛壮美的英雄史诗,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史实丰富,史识不凡,可见考生的“良史之才”——对于历史、文明的洞察力。

例②,精选典型例证,均为“平凡的世界”系列,多为典型人物、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接地气,入人心,紧扣时代,贴近生活,平凡之中见出可贵,世俗之中见出神圣,彰显时代精神,凸显家国情怀。

如果一篇文章举例时能兼顾古今,不仅使人信服观点的普适,更使文章具有与时偕行、其命维新的生命力,也使文章具有一种洞彻古今的大纵深。

综上所述,叙例时若能灵活运用辩证法,则可充分展开思维,使议论文写作有径可循,而且使文章表达陈言务去,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苏轼种子作文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桃种子
苏轼吟诗赴宴
可怜的种子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