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人工智能基础教育
2021-06-01欧胜宝
欧胜宝
典例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3题,12分)
材料一: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5月16日—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做了“智能教育引领未来:中国的认识与行动”的主题分享。
钟登华认为,3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而35年后的今天,要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公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也要从娃娃抓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钟登华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教育科学研究要加强交叉融合,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把理论、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关注智能教育的普惠性,智能技术应当成为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不应该使智能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预防,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摘编自2019年5月25日中国教育网,有删改)
材料二: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就是学校,终端就是课堂,能者就是老师。类似‘慕课等教育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生动和个性化的教育,也意味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内容的学校教育正在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员、任何内容的‘泛在教育演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将从现有的“以教定学”发展为“以学定教”,从“知识本位”发展为“素养本位”。
在袁振国看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就要求基础教育着力培养“更具互动性的人”,相应地也要求教师和家长从知识灌输者、过程控制者转变成“缺点转化师”“综合评价师”“私房菜厨师”“实践动议师”“心灵按摩师”和“智能协作师”。(摘编自2019年4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真正要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被赋予了促进公平的更多责任和期待。从教育对象的全纳性出发,作为计算机科学分支的人工智能,应贯穿从小学到高中的连续学校教育过程。以科学或信息技术课为载体的人工智能教育,不应只是部分学生的“特长”、部分学校的“增光项目”、部分地区的“优先权”,而应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普及教育、扎根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素养和必修学科,注重可教性、可学性与可获得性。越是欠发达地区,越应落实课程的普及化开设和差异化教学,并将其作为促进公平、提高学校吸引力的抓手。
有必要指出的是,教中小学生编程,不是为了让他们会背代码、算数学、写程序,人工智能作为学习的内容载体和路径形式,最终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及学习兴趣。当前,各级各类的编程类、信息学等竞赛激励过早介入,形成了恶性竞争和拔尖筛选机制,同样扼杀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可能性和公平性。未来,有必要进一步优化竞赛机制和功能。同时,也应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增强人们对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厚基础、重实践、强思维、求创新这些核心目标的关注和理解。(摘编自2021年2月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教育有必要从小孩开始,这样有利于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B.将“以教定学” 改为“以学定教”,将“知识本位”改为“素养本位”,是现在中小学必须贯彻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从小学到高中连续设置,其出发点是教育对象的全纳性。
D.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人们对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厚基础、重实践、强思维、求创新这些核心目标的关注和理解不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引述了钟登华、袁振国的发言,可见,他们都对人工智能时代有前瞻性思考。
B.材料一中,作为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的主题发言,钟登华的建议高屋建瓴,其内容远远超越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范围。
C.材料二中,袁振国通过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展望,从教师和家长方面,论述“基础教育如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这一主旨。
D.材料三中,作者在第二段列举了各种编程类、信息学等竞赛活动造成的严重弊端,言下之意是吁请主管部门立即叫停这些活动,并严惩相关人员。
3.請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你认为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什么?请至少列举出3条。(6分)
答案解析
1.B
【解析】此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二第一段段尾,原文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为‘素养本位”,B 项对原文意思的改变有两点:一是内容的改变,将“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变为“现在中小学”;二是时态的改变,“将”变为“必须贯彻”。A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第二段段尾,相关语句是“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也要从娃娃……奠定基础”;C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第一段第三行,相关语句是“作为计算机科学分支……教育过程”;D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第二段段尾,相关语句是“同时,也应……关注和理解”。ACD三项表述与原文相关语句意思一致,故选B。
2.D
【解析】D项“言下之意是……相关人员”,纯属主观臆测,曲解了原文意思,从材料三结尾部分“未来,有必要……和功能”话语即可看出作者绝无“叫停”“严惩”之意。A 项答题区间涉及前两则材料,材料一中“智能教育引领未来”“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材料二中“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相应地也要求”“基础教育如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都体现了“前瞻”。B 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一,钟登华的建议有三段文字,其关键词分别为“教育科学研究”“普惠性”“安全风险”,着眼于国家相关教育的整体,范围确实远远超越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C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二,第一段是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特点的 “展望”,第二段 “展望”中更着重于提醒老师和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和做法。可见ABC三项皆与文意相合,故选D。
3. 参考答案:①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国家发布的相关战略部署;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④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及其管控;⑤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解析】材料一中,钟登华作为教育部副部长,在国际大会上的发言,是在向世界传达我国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行动”,相关的基础教育当然要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战略部署,所以“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不能少。钟登华的建议中提到“把理论、技术……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安全风险挑战”等关键语句,材料三中又有“最终的目标应是……思路与方法”这样的语句,据此应该看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及其管控”三条不能少。材料二、材料三中反复提到“创新”“创造”“批判”,由此可见,“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可少。
赋分标准:答对②、③、④点分别给2分,答对①、⑤点分别给1分。
选择题解题思路
第 1 步:阅读+圈点。一边细读材料,思考不同材料的侧重点与相同点;一边圈点勾画,圈画关键句(领起句、中心句、提示句、结论句等)和关键词(程度词、范围词、比较词、关联词、总括词等)。
第 2 步:审题+甄别。先审题干,弄清楚要求选择错误项还是正确项。再细读题枝,并耐心、细致地到文中寻找答题区间,初步判断各题枝与文意是否相合。
第 3 步:比对+筛选。先比对题干与题枝,排除答非所问项。再比对题枝和原文,判断各题枝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相符。最后用比较法和排除法作出选择。
主观题技巧点拨
1.细审题意。务必画出题目修饰词和中心词,弄清题目的指向、范围、提醒、暗示,推测答案可能出现的原文区间位置等。
2.比对题文。按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答题区间,圈画出相关的信息文字,标上记号。
3.整合信息。主觀题的相关信息,在文中分布一定是零散的、无序的,需要细心对照、比较,然后进行精心梳理,对同类项加以合并。
4. 分条作答。依据题目的指向组织语言,先在草稿纸上分条写出答案,验证无误(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表达是否简洁、准确)再誊抄到答卷的相应位置。
延伸训练
1.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谈论人工智能教育时在哪一点主张上观点基本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说明。(6 分)
2. 假如你的爸爸(或妈妈)是编程高手,他(她)张罗着准备开办指导中学生参与编程竞赛的培训班,而你想竭力阻止。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你劝阻的理由。(6 分)
参考答案
1.①两者在主张“教育公平”方面观点一致。
②材料一中,钟登华提出要“关注智能教育的普惠性”,反对智能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③材料三第一段也提到“促进公平”,并强调“人工智能教育,不应只是部分学生的‘特长、部分学校的‘增光项目、部分地区的‘优先权”。
2.①培训班的开办让少数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拥有智能教育的特权,会破坏教育公平。
②让部分学生过早介入拔尖筛选机制,无异于拔苗助长。
③可能会对国家基础教育战略造成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