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书中的“扣子”设置

2021-06-01裴冠红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扣子悬念

摘要:“听戏听轴,听书听扣”,评书中的“扣子”就是悬念。悬念的设置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内容层面和技法层面的,可开篇即用,也可是下回分解,讲述故事过程中用到的“扣子”则更多,包括危局式、预告式、连环式等类型,“扣子”的使用可以使一段评书勾魂摄魄,使人欲罢不能。

关键词:悬念;危局式;预告式;连环式

中图分类号:I2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

评书是一门历史悠久、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深扎于人民群众中的古老艺术,是一门“口语说表叙事的表演艺术”。提起《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大家会对书中精彩热闹的情节津津乐道,而在听评书时,观众正听得津津有味,书到险地,回肠荡气,故事却戛然而止,难免一时间会让人抓心挠肝,气闷得紧。

如评书《伍子胥》中:主人公伍子胥的父亲,乃是楚国的忠正太师伍奢。到了金殿上之后,他为了替太子芈健,还有蔡氏老国母求情,没想到,受到奸臣费无忌的陷害。皇上偏听偏信,他可就判了个斩立决。什么叫斩立决?就是不容空,推出去就杀啊。这太紧张了,老伍奢五花大绑,被绑进了法场。只见旁边站着刽子手,怀里边抱着这个鬼头大刀,可就举起來了。这口刀背厚一指、刃薄一丝、光闪闪明亮亮冷森森,在阳光的映照之下是夺人的二目。钢刀往起一举,噗!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这段书,正是说到故事情节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却不往下说了,吊足了观众胃口。这是评书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这是为了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形成期待,从而能在第二天来继续听,如果将故事有头有尾、完完整整地讲完了,则不能如此吸引人了。此处,“欲知后事下回分解”就是“扣子”。

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留悬念成为评书的特定技法,我国古典章回小说也借鉴了这种方法。在欣赏评书表演的过程中,观众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审美期待,当观众的审美期待得到满足时观众就会产生审美愉悦。审美愉悦,就是人在充分享受了艺术美感后形成的感受。

1 “扣子”的本质

故事情节发展到关键时刻戛然而止,演员终止叙述,故事被迫停顿在精彩情节,就像一条绳子在中间被打了个结,栓了个扣一样,故而这种技法也被称为“扣子”。这种技法的运用,可以达到勾魂摄魄,让观众非听不可欲罢不能的效果,这种效果的达成涉及扣子的本质——悬念。

悬念在戏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戏剧悬念”甚至已经发展为专有名词。评书中的“拴扣子”,就是戏剧中的制造悬念。那么何谓悬念?词典对“悬念”一词下了这样的定义:“指观众、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1]

通俗来讲,悬念就是受众的“紧张与期待心理”。从悬念的字面意思来看,“悬”就是悬挂,“念”就是心里的念头、想法,所谓悬念,就是悬挂起来的念头。悬念这个词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包括紧张和期待,缺一不可。

2 “扣子”的不同类型

2.1 危局式“扣子”

评书中的“扣子”有多种类型,“扣子”的栓法也各有不同,有内容层面的,也有技法层面的。危局式“扣子”便是内容层面的,它多用于危险之时,以突兀的悬念将人物置于前途未卜的险恶情景中,使听众对事态的发展感到焦虑,急切地关注人物命运[2]。

危局式“扣子”在评书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传统评书中,涉及盗宝拿贼、上台打擂、征战伐国等一系列情节时,基本上都会用到这种“扣子”。危局式“扣子”中,矛盾冲突十分尖锐,情节曲折惊人,故事性极强,因此也更容易吸引住观众。

例如,评书《伍子胥》中的“伍奢求情”片段,就是非常典型的危局式“扣子”。

伍奢是楚国的大忠臣,是楚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上金殿他本来是替太子和这个国母求情,因为他听说了楚平王要休妻贬子撵皇孙,要把他儿子,把他媳妇,还有把他小孙子全都撵出楚国,这还了得,这楚国天不塌了吗?当忠臣的时时刻刻为国家着想,本来上金殿是替这几个人求情,没想到旁边有个奸臣费无忌,见缝就下蛆啊,一顿谗言这楚平王可就听了,推出去就杀,也不容伍奢分辨,也不让大伙给他求情,伍奢已经被绑进法场了,刽子手的刀也举起来就差往下落了……

就在这功夫,演员“扣”住了,悬念立马就起来了。观众肯定会想,这人是杀没杀,如果没杀得救了,又是被谁给救了,怎么救得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危局式“扣子”出现了,可谓书到险地,回肠荡气。

可见,设置危局式“扣子”的关键在于要营造紧张的气氛,要用各种艺术手段扩大危局情景。即使有时事件并不惊人,演员也要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包装,使悬念设置达到最强的效果,使听众身临其境,能够体验到书中人物紧张的心情。

危局式“扣子”在戏剧悬念中对应的是“突发式悬念”,它建立在对观众保密的基础上,通过不告诉观众结果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从而加强戏剧效果,强调的是结果是什么。

2.2 预告式“扣子”

世界上著名的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提出了一个有关悬念的非常著名的理论,即“悬念来自预告”。他用电影画面举例分析,他提出,如果想要拍摄这样一个画面,即表现一群人围着一个小桌子打牌,打得特别欢畅,突然间一声惊天巨响,桌子炸开了。应用常规的拍摄方式镜头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画面[3]。

但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拍摄这一画面:镜头推近,先表现这个桌子底下有一颗定时炸弹,这炸弹到点就炸,而剧中人已经入场坐在桌前了,他们并不知情,还是照常在那打牌、说笑。此时观众已经知道桌子底下有炸弹,而剧中人却不知道,悬念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这时观众会关心这炸弹什么时候炸,剧中人能否发现这桌子底下的炸弹,以及他们会不会被炸死。

这一手法与在评书中设置预告式“扣子”的方式不谋而合。预告式“扣子”即特意将结局告诉观众,此时观众已然知道结局,悬念自然也就不在结局了。此时悬念在故事进程中,是走向结局的过程中的扑朔迷离和曲折多变。危局式“扣子”注重的是结果,预告式“扣子”注重的则是过程。

预告式扣子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书中的精彩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提前告诉观众,使观众在熟悉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体味曲折多变的细节,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众多的头绪中抓住主要环节。

例如,评书《三侠五义》中“白玉堂三探铜网镇”这一段,一开篇就将角色结局告诉了观众:今天呐,我给各位讲这段书叫白玉堂罹难铜网镇。罹难什么意思啊?死了!重大事故才叫罹难,白玉堂死在铜网镇里了。白玉堂这个人物是这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大爷卢芳、二爷韩彰、三爷徐庆、四爷蒋平、五爷锦毛鼠白玉堂。一辈子穿白爱素能耐大,即使是夜间行动的时候也不穿黑色,正常来讲普通的人他得穿黑色的夜行衣,在这茫茫夜色掩盖之下他穿着黑色容易行动,不容易暴露。可是我们这位五爷不一样,我就是一身白,发现了那就动手打呗,这就叫艺高人胆大啊。这么大本事一位白玉堂,他竟然死在铜网镇里了,看来有比他更高的啊,这可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能人背后有人恁啊!

此时观众就会在意白玉堂是死于谁手,悬念也就因此产生。这便是预告式“扣子”的魅力。

二是演员有意地将一些重要信息透露给观众,但是不让书中人知道。

比如传统评书《孙膑演义》中,孙膑和庞涓是一对同窗好友。孙膑是忠厚仁义的君子,庞涓是奸诈阴险的小人,两人下山之后双双在魏国做官,可是孙膑比庞涓有本事。庞涓这人阴险狡诈,他知道孙膑学会了一部传奇兵法——《孙子兵法》,因为在山上学艺的时候他们的师父鬼谷子先生教给孙膑了,而且当时孙膑学完之后将这本书一把大火烧了。也就是说,这部书只装在孙膑的脑袋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陷害孙膑,在魏王面前诬告他,说他里通外国。孙膑本身是齐国人,于是庞涓说他有心去齐国做官,现在正和齐国的大臣勾结准备攻打魏国,魏王听后勃然大怒,给孙膑判了刖刑(古代刑罚之一,指削去膝盖骨使犯人不能站立),自此孙膑只能爬行。此时庞涓开始装好人,将孙膑接到家中好吃好喝好招待,百般殷勤,从而使孙膑为他默写《孙子兵法》。

故事中,孙膑并不知道庞涓是坏人,庞涓这些阴险狡诈的行为说书人是作为明笔交代的,听书人知道,可是作为剧中人的孙膑却并不知情,他每天对庞涓感恩戴德,认为师弟对他如此好,每天供他吃喝,为了回报师弟,孙膑忍着剧痛默写《孙子兵法》,眼看兵法越写越多,庞涓杀他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至此,听众就会产生悬念:孙膑到底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呢?会不会被庞涓杀掉呢?这便是预告式“扣子”。

预告式“扣子”在戏剧中对应的是“期望式悬念”,建立在对观众不保密的基础上,是在观众对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一定预感和了解的情况下产成的期待。预告式“扣子”强调的是过程。

3 连环式“扣子”

连环扣属于技法层面的设置方式,它是随着情节的进程层层设置悬念,拴下“扣子”及时解开,接着再拴再解开,就像一条锁链。

例如,《兴唐传》中“闹花灯七杰反帝京”这段书中:讲到秦琼等七个人,杀了宇文成惠之后逃跑了,他的兄弟宇文成都在后面紧紧追赶,可就追到了昌平王邱瑞的府中。由于邱瑞是秦琼的姨夫,让他藏到自己家中,藏到了后花园那一片竹林中,这边刚藏好,宇文成都可就到了。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搜了个遍,没找着。到了后花园,宇文成都一看这片竹林就感兴趣了。“王爷,我觉得这响马有可能藏在这片竹林当中,我有意进去搜一搜,您看怎么样啊?”

邱瑞乐了,“你是说藏在这里边啊,好!那你就进去搜吧”。

演员在这里将第一个“扣子”拴上了,观众肯定很疑惑是怎么回事,邱瑞是想要出卖秦琼吗?

宇文成都刚要迈步,不对,“王爷,这大晚上的他们在暗处我在明处啊,我要进去他不得暗算我吗?我到时候就吃亏了”。

邱瑞一想:小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同朝为官啊,他太了解宇文成都的个性了,他知道这个人啊谨小慎微。别看是一员武将,但是这个人心很细,他绝对不是脑袋一热什么都干这种莽夫,这大晚上的,根本不敢进去,所以才那么痛快地答应。

这个时候演员就把拴的第一个“扣子”解开了。

邱瑞一捻胡须,“成都啊,那依你之计,你打算怎么办啊?”

“王爷,我看这样吧,咱干脆把这片竹林都给伐倒,都把它砍了,自然而然的这响马不就显露出来了吗?”

“这个……”

邱瑞听到这心里头咯噔一下子,竹子要全砍倒了,那七个人肯定藏不住了。

这个时候演员把第二个“扣子”拴上了。

邱瑞肯定是百般的推脱。“哎呀成都啊,你可是不知道,我这片竹林可是相当的金贵,当然了,如果响马在里边你把它伐倒了,也倒罢了。如果不在里边呢,你说你贸然地将竹子伐倒,我哪找这片竹林去?”

他越这么说宇文成都越怀疑,他老这么拦阻我是不是真有什么关系啊?“王爷,砍倒了之后,不管响马在不在里边,这片竹林我赔您。明年我派人到江南给您买最上好的竹子。如果您还不让我进去的话,我说句话您别多心,难道您是和这群响马有什么牵连不成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没有办法再阻拦了,刚才拴那个第二个“扣子”越拴越紧。

“好吧!”

迫于无奈,邱瑞只能同意。咔咔咔咔!一片竹林全部伐倒,众人闪二目往竹林里这一看,秦琼这七个人是踪影全无!

在这个过程当中,刚才拴的第二个“扣子”自动解开了,进竹林没搜到人,但是就在第二个“扣”解开的同时,第三个“扣”又拴上了,这个“扣子”更大,即,竹子都伐倒人哪去了?七个人往哪藏啊?这便是连环扣。

当然扣子类型还有很多,比如“风火扣”“子母扣”“迷魂掌”“拴马桩”“钻坛子”等等,但文章篇幅有限,无法全部展开进行论述。评书中的“扣子”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另一方面,“扣子”本身也凝聚着妙趣无穷的吸引力。

4 结语

评书中危局式“扣子”用得最多,即我們常说的“好人遭难,性命攸关”;预告式“扣子”作为情节中的调剂,也时常应用;而“连环扣”以及文中没有详细论述的“风火扣”则往往搭配其他小“扣子”混合使用,可以使故事情节让人听来抓心挠肝,惊心动魄。评书的魅力也正体现在此:看似无解,实则有救,“听书看戏,替古人担忧”!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484.

[2] 汪景寿,王决,曾惠杰.中国评书艺术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69-170.

[3][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

作者简介:裴冠红(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曲艺理论。

猜你喜欢

扣子悬念
一粒扣子
中学语文课堂“悬念教学法”初探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团团的扣子掉了
给我一个扣子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扣好做人为官的第一颗“扣子”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