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津安二郎电影的美学意蕴解析

2021-06-01王雪汀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意蕴美学

摘要:小津安二郎这位极富日本特色的电影大师一直有他独特的审美风格,他的作品在镜头、构图、情节、文化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本文从小津安二郎的一系列电影出发,全方位地探寻其不同层面的美学色彩,旨在对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美学意蕴进行深度的解析和思考。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很多方面,一部精彩的电影,必然是无数元素的完美结合。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一直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其镜头、构图、情节、文化等方面无不蕴含深邃的美学意蕴,耐人寻味。

1 镜头语言之美

不同镜头的运用,往往能体现一个导演的风格特点。低角度拍摄和固定机位是小津安二郎最具特色的镜头语言,这种拍摄风格也成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在小津安二郎的诠释下跃然荧幕,在它的镜头里他们总是跪坐在榻榻米上,姿态谦逊、温和有礼。小津安二郎电影里的人物和日式建筑,能让观众感受到低镜头的非凡魅力,他的长期坚持让这种手法成了电影史上一种独特而创新的镜头语言。

他的经典作品中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影拍摄手法,甚至很少出现对镜头进行拉伸或摇摆的情况,永远是50毫米镜头的摄影机,机位长久地保持在高于地板几十厘米的位置,镜头语言简单纯粹,可就是这样,观众也能很轻易地浸入故事的氛围,走进主人公的情绪,他的电影内容平淡、缺乏想象却又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人们对于小津的这一特色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这种风格内容重复,趣味性低,也有人觉得它十分独特,耐人寻味。其实,小津这种特色的形成是一种偶然,也是传统与历史留下的印记,其摄像机的高度类似于常年跪坐在榻榻米上的日本人的视线高度,也是我们这些观众平视他们的高度,这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坐在主角的身边,从上帝视角把故事看完,感受各个角色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方式能让观众在不经意间就走进故事,让故事更有感染力。

“一个好电影在于抛开其票房、奖项和名声这些虚名后,它依旧可以留下能被人们细细揣摩的精华。”[1]一个日本导演用日本的方式讲述日本的故事,这虽然听起来稀疏平常,却不妨碍执着于此的小津将一切发挥到极致,他把日式东方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手法简单纯粹,自成一派。

2 画面构图之美

小津的电影手法简单纯粹,画面构图简洁干净,其电影画面似乎永远干净整洁、秩序盎然,哪怕是酒后的场景,酒瓶也一定是立起来的,杂乱几乎不回会出现在他的镜头中。

小津总是利用传统的榻榻米等常见的生活用品打造一幅幅富有情趣的日常画面。在他电影的构图中,前景、中景和后景层次清晰、结构平衡,例如在一间传统的日式建筑内,他总是将人物置于主要位置,前景放置瓶子或桌子,后景再放些爱用的日式传统装饰作呼应,其画面除却整体布局,小细节也是被仔细斟酌、用心点缀过的,在这样严谨的安排下,观众眼中的画面永远是精致且有秩序的,这就是“小津式美感”。

在小津的电影《秋日和》中,有一个周年祭后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场景,在该画面中,靠前的门和安排有序的酒瓶是前景铺垫,中景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小酌的场景,更远的门与院子中的事物则是远景,画面整体错落有致,展现了平衡和清丽的生活之美,这样类似的场景也频繁地出现在小津的其他作品中,在他镜头下的日本室内空间结构复杂却又井井有条,有着被精心安排的平衡之美。

3 极简情节之美

纵观小津的经典作品,不难发现,其反反复复不过就是吃饭、喝酒、嫁女等场景,“少即是多”的原则在他的作品中被应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这些简单平淡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对其电影一遍又一遍地回味。

小津电影中的故事总发生在一些日本小市民的家中,故事的主人公也大多是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爱描写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爱用小人物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揭示大道理,道出主旨[2],所以无论是谁,总能或多或少地在其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亲情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3]小津也不例外,他电影的主题总围绕着家庭,例如父母与孩子的渐行渐远、儿子另立门户、女儿嫁作人妇、一个家庭的崩离另一个家庭的建立等,故事平淡琐碎却也是我们都要面对的生活。

小津的代表作《东京物语》描述了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去东京看望他们已成家立业的儿女的故事,但因其儿女们都忙于各自的生活无暇照顾他们,在去东京的幾日里,他们只在寡居的儿媳那里感受到了一点关爱,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一两句话便可以概括,但小津想要表达的主题却深刻复杂。这部黑白电影总能让人想到龙应台先生《寒色》中的一段话,“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4]这似乎是一个家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5],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变大,子女慢慢长大,离开父母去到更加繁华的城市,长大后的他们忙于工作并且有了各自的生活,父母则慢慢老去,两者渐渐走远。虽然我们的可能本意并非如此,但生活总是这样。在《东京物语》的最后,富子去世,周吉孤单地坐在老屋内,他是否已经预见了日后生活的全部呢?该影片片头片尾交相呼应,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的氛围,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也给观众带来了异于寻常的审美体验[6]。

除却经典的《东京物语》,在小津的其他作品中,他也总习惯用极简的情节讲述复杂深刻的感情和矛盾,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细节处入手,逐渐拨开迷雾,去伪存真[7]。这些极简情节就像画卷的留白,给观众们留足了思考的空间,让观众能够自行体会和感悟[8]。

4 日式传统美学

对于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来说,日本的传统美学一定不陌生,物哀、幽玄、侘寂和意气都是日式美学常见的特征。小津能被称为最“日本”的导演,其作品中蕴含的日式美学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1 《东京物语》中的物哀之美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小津的一些作品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理念,物哀中的哀,并不是哀伤,而是一种真情流露,这些情感或喜悦、或哀伤、或愤懑,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日本人一直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与自然的共生共存[9],因此,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可能是他们物哀的对象,比如极具日本代表力的樱花的骤然开放和骤然凋零就体现了物哀之美[10]。

小津电影中最富物哀之美的作品当属《东京物语》,影片中富子在草地上陪孙子玩耍时问孙子,“小勇以后想做什么呢?小勇也想像爸爸那样做医生吗?可你做医生时奶奶怕……”小勇并没有回应,甚至没有注意到奶奶的这句话,所以这只是一个老人家的感叹,这一句话既道出了富子对于儿女后代的寄托,同样也为自己不久后的离世埋下了伏笔,这平平常常的语句抒发出了富子当时感到的淡淡哀伤,也充满了生命之哀的美感。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周吉对纪子说:“真奇怪,自己的子女,反不及你这个外人来的孝顺。”“亲情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是它容易将一个人心中最脆弱的地方狠狠撕开。”[11]他说这句话时,面带微笑,从容平静,但人非草木,况且草木都是有情感的[12],这几句平淡的话语藏着周吉的哀伤和无奈,更蕴含了一份物哀之美:孤单的老人在感受到儿女们那一丝冷淡后依然可以微笑着为他们祝福祈祷,这一份通透与哀而不伤的美吸引了每一位观众。

4.2 《秋刀鱼之味》中的幽玄之美

幽玄是日本另一主流美学,朦胧、微妙、含蓄、内敛是它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能给人无限遐想的幽邃的美。小津的电影总是余韵悠长,令人久久无法忘怀,他本人也说过:“人生和电影,都是以余味定输赢的。”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同样浸染了不同于物哀的幽玄美学。

《秋刀鱼之味》是经典的嫁女题材电影,它的故事简单,采用的是小津一贯的风格,在影片中,待嫁的女儿道子在母亲去世后,一直贴心地照料父亲山平的生活,直到山平在同学聚会时发现老师的女儿为照顾老师一直未嫁,现在已经变得衰老憔悴,他十分担心,开始为道子筹谋婚事,可在女儿答应婚事的时候,他又心生出了无限的酸楚,影片的最后,寂寞的山平醉醺醺地坐在空荡荡的客厅,感叹出:“唉,孤独!”这无疑是山平的物哀之情,可全片结束后,一种幽玄之美就慢慢地升腾,小津所谓的“余味”也开始萦绕在观众的心头。观众在看小津的电影的时候总有一种不能出戏的感觉,故事的结束似乎并非结束,而是一段反思的开始,《秋刀鱼之味》中,主人公山平在嫁女当晚去小酒馆喝酒,侍者山平问是刚参加完葬礼吗,山平说也算是吧,自己细心抚养成人的女儿嫁做人妇,这对山平来说是家庭的崩离和与女儿渐行渐远的开始,他不舍、孤单、哀伤,但也明白儿女终要离开,他要学着与孤独相处[13]。这个影片全程都是淡淡的,它静静地诉说着一位父亲的成长,诉说着一段忧傷却又温馨的故事,呈现出婉约而又细微的美感[14]。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总是慢半拍,[15]小津淡淡慢慢的手法,让电影的余味更加悠长,使电影更加耐人寻味。

小津的很多作品都很好地彰显了日式传统美学,这种文化的浸入不仅把小津电影中的美学推向了更深的层面,也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品背后的意蕴,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

5 结语

微仰拍、固定机位、平衡干净的画面构图、极简的情节以及慢节奏的叙事风格都是小津安二郎电影的特色,也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他在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的日本美学,让我们在平淡的故事情节和生活中探索和反思,让我们不仅能在欣赏影片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还能在体味美学意蕴的过程中探寻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周林晔.生命短暂,价值恒久——浅析电影《变脸》与个人价值[J].汉字文化,2020(2):119-120.

[2] 杨元元.浅析电影《无名之辈》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69-70.

[3] 徐菲.浅析《如父如子》中的亲情观[J].汉字文化,2019(10):39-40.

[4] 龙应台.目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4-66.

[5] 谢欣然.从《北京折叠》看当下的城市焦虑[J].汉字文化,2019(11):169-170.

[6] 李晓薇.浅析《水形物语》的叙事策略及主题表达[J].艺术评鉴,2019(8):157-158.

[7] 范瑞懿.从《驿路》看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44-45.

[8] 严彤.浅析《小偷家族》的家庭关系[J].汉字文化,2019(10):45-46.

[9] 刘苏滇.从《人生果实》看日本人的自然观[J].汉字文化,2020(4):170-171.

[10] 关欣瑜.浅析电影《入殓师》里的生死观[J].汉字文化,2019(11):99-100.

[11] 汤凯歌.浅析《赛德克·巴莱》中的人物矛盾[J].汉字文化,2020(6):103-105.

[12] 刘微.迷雾世界,别相信你的眼睛——浅谈电影《变脸》与暴力美学[J].汉字文化,2019(10):95-96.

[13] 王珺.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情结[J].汉字文化,2019(12):80-81.

[14] 顾雯清.浅析电影《如父如子》中的父子之情[J].戏剧之家,2019(22):94-95.

[15] 胡铭.从电影《小森林(夏秋篇)》看日本小清新电影的成功之道[J].汉字文化,2019(12):82-83.

作者简介:王雪汀(2001—),女,内蒙古包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美学探究、影视作品欣赏。

指导老师:郑仁霞

猜你喜欢

意蕴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活美学馆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纯白美学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妆”饰美学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