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江流域壮族山歌曲调韵律探析

2021-06-01陆宗武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曲调韵律

【摘要】左江流域壮族山歌种类繁多,曲调鲜明,内容、形式丰富,韵律铿锵悦耳,属于“歌海之乡”里的南路山歌。壮族山歌的曲调实质是该地区人们语言节奏和生活节奏的写照,南部壮语方言腔调、语音的高低和语势的缓急轻重,造就了山歌曲调韵律的自然基础。从音乐和文学结合角度进行整合分析,是对左江流域壮族山歌的曲调韵律进行诠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左江流域;壮族山歌;曲调;韵律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132-04

【本文著录格式】陆宗武.左江流域壮族山歌曲调韵律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132-134,138.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声乐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A32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民族学硕点建设经费自助(项目编号:2001/3270030701)。

一、左江流域山歌概述

左江流域地理环境独特,主要以崇左市为中心,包括百色市南部、云南省文山等地,与越南接壤,是壮族的故里,山歌文化资源丰富。左江流域壮族同胞善于用山歌来表现生活和抒发情感,直至今日,山歌依然是该地区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壮族传统文化和各个族群的审美异同,山歌的结构、演唱方式也存在差异,经过历史的积淀,左江流域山歌曲调和韵律自成体系。

二、曲调种类及性質特征

(一)南路山歌综述

广西壮族山歌按地域分布,有北、中、南三路山歌。左江流域属南路山歌,有“西”(sih)、“内西”(naezsih)、“引西”(yaemxsih)、“瓦伦”(vaxlwnx)、“瓦西”(vaxsih)、“诗蕾”(saeleiz)、“加”(gya)、“喃摩”(naemxmo)、“诗三句”(fwensamdoenj)等多种称呼。“西”是南壮山歌里最普遍的称呼,几乎分布左江流域全境,词曲结构跟北壮的“欢”区别较大,歌词的格律不按汉族民歌的押韵形式,多数是五言一句,也有少部分是七言一句,结构相对自由。“伦”主要分布桂西、桂南和云南省东南部,歌词结构主要是五言押腰脚韵,旋律平稳,优美嘹亮,是左江流域壮族山歌的主体。“加”分布在崇左市西北部,百色市南部的壮汉杂居相对集中的地区,结构主要是七言四句体,与广西汉族山歌的形式相近,其内涵、特征、功能和发展规律基本一致,这是壮、汉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后文化交融的产物。“诗蕾”具有独立性,又与“西”密切相关,是左江流域山歌最具影响力歌种之一,流行遍布整个左江流域乃至大半个广西,壮语意为“最亮、最美、最高”之意,该曲调一般采用两男两女进行二声部方式对唱,以曲调婉转优美、声腔高亢嘹亮著称。

(二)曲种起源

在左江流域,人们的语言节奏和地方生活节奏形成了该地区山歌韵律的基石,当地的山歌曲调,离不开壮族生活习俗、劳作规律和民族信仰。按曲调、内容分类,目前发现左江流域曲调多达上百种。各种山歌的名称叫法不尽相同,人们只是代代相传演唱祖辈传授的山歌,多数没有自己的“名字”,为了方便分类,人们到近、现代才习惯按流传地名、唱腔、衬词特征等来命名。如“金龙调”“夏石调”“江州调”此类山歌调主要按曲调流传地名而得名,“金龙调”是由于龙州县金龙镇一带人们都在传唱此曲,更有历代山歌手演唱该曲调出了名,流传、影响范围广而得名。“大新高腔”“那坡过山腔”是按旋律唱腔的特点命名,此类山歌特点是曲调高亢圆润,韵律铿锵悦耳,真假声过渡自然,风格爽朗,是人们欣赏山歌手传唱后,逐渐习惯赋予的歌调名称。“啾莲”“尼的呀”“嘀哈呵”这些曲调,是山歌固有的衬词而得名。“春牛调”“打郎调”主要按歌词内容进行划分,此类山歌,人们只要根据歌名含义,基本能猜出歌词想要表达内容。

(三)曲种形式

左江流域壮族山歌的曲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排歌、勒脚歌、散歌等。排歌为该地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首山歌只咏一事,根据事物描述和事件陈述的需要,有时歌词长达几百行。长篇叙事诗形式的山歌比较著名的有《baeuqroxdoh》《roeggeuq caeuq daxcaet》《moh it daihwuengz》(壮语)等。这些山歌基本以叙事方式描述某一个故事,通过男女对唱,互问互答等形式,连成一部有故事背景的爱情传说,传扬美好的爱情,鞭挞丑陋的封建伦理等。

(四)曲调分类

壮族山歌历史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种类多种多样,从内容看,左江流域主要有古歌、叙事诗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多达几百种。

(五)调式特点

左江流域山歌的调式特点,主要以高腔山歌为代表,这类山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调式结构相对完整。以那坡山歌“过山腔”为例,演唱的节奏大多比较自由,长短对比夸张,大量使用倚音和波音,表现一种开放、空灵、高亢的情绪。高腔山歌其曲调结构相对单一,多数以五声宫调式结构,歌词句式一般以二句式或三句式出现,二句式结构为:五加五、五加七;三句式结构为:五五五、五加五加七(数字为歌词的字数)。“过山腔”山歌的歌词结构按字数可分为五言、七言、九言和十一言,大部分的歌词采用五言、七言和九言,十一言现代年轻人很少用,只有一些老练的山歌手经过训练之后掌握这门技能。通过汇集左江流域山歌的调式结构,发现五声调式的各个调式结构基本齐全,但以宫、羽、徵调式出现最为普遍,少部分也出现商调式。

三、歌词特点

千百年来,壮族同胞经过对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声调,尤其是对语言的抑扬顿挫进行加工、升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南路山歌。南路山歌从曲调演唱特点来划分,主要有高腔(壮语:Seiraez、Fwensang、Fwensek等)、吟唱(壮语:Fwenngon 、Fwengyangz、Fwensoemz等)、弹唱(壮语:Fwencai或Fwengimq)三种类。

(一)高腔山歌(壮语:Seiraez)

南壮高腔山歌以大新诗雷为代表,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歌词在“欢”的基础上,融合了汉诗七律和汉族民歌的韵律特点,多数七言四句,也有少数五言四句体。山歌打破了过去古老的腰脚韵、勒脚式等严形式,在腰脚韵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诗歌韵律结构,甚至直接采用现代诗歌结构创作和使用汉语方言演唱。

在壮族地区,人们对高腔山歌的概念定义不尽相同,大抵上分成两种。一种是指曲调高亢嘹亮,旋律优美动听,适合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牧场抒发思想感情的山歌,都可以称之为高腔山歌,如“上、下甲调”“金龙调”“九莲调”等,当地就有人称之为高腔调山歌;另一种含义,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可并直接称为“高腔”。崇左市大新县二声部山歌“Seiraez”(诗雷),被人们直接称之为“大新高腔”,该调起源于大新县桃城、龙门、揽圩、那岭等乡镇,被誉为壮族山歌唱腔里的塔尖。“诗雷”就是有苍穹惊雷一样洪亮震撼之大气。百色市那坡县单声部山歌“Fwenrwenz”(过山腔),“过山腔”起源于那坡县,流传于靖西县、越南北部以及云南富宁等地。

(二)吟唱类山歌(壮语:Fwenngon)

吟唱山歌类似于歌谣、吟诗,是壮族山歌曲调种类最丰富的山歌调。在左江流域,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Fwenngon”曲调,该曲调除了节奏与高腔山歌委婉相似,其余的特点基本相反,属于比较低沉灰暗歌调,适合叙述传说故事和亲密爱情表达场合。旋律平稳,一般只讲究歌词内涵,歌手即兴编词的聪明才智,对唱腔技巧要求不高。

(三)宗教类山歌(壮语:fwencaeqsaenz)

宗教性质的山歌,其来源于壮族先民对神灵的崇拜,主要由巫师、道公、麽教、师公等举办仪式活动演唱。此类山歌曲调与吟唱类山歌相似,旋律平缓庄重,演唱腔调多数低沉,哼名唱法与诵经相似,歌词与内容相对固定,现场创编歌词不多,讲究节奏韵律,一般使用天琴、魔铃、串铃、铜鼓、木鱼等为道具进行自弹自唱或击打节奏演唱。宗教性山歌,内容以祈福禳灾、救苦救难为主。左江流域宗教类山歌主要有祭祀歌(fwencaeqsaenz,fwencukfaenz)、丧事歌(fwenbedsaeh)、师公歌(fwensaegoeng)、巫师歌(fwenmehbaed)等,演唱也有好多个议程,主要有请仙,与神灵对话,对宗族神位许愿,生活平安,来年风调雨顺等仪式性的歌唱活动。一般还配有天琴、串铃伴唱,歌唱创编成分少,这与“山歌就是在固定的旋律进行即兴编词歌唱”有些悖论,但在左江流域,现存宗教性山歌和民间传承演唱歌队也不少,特别是在中越边境线一带的龙州、宁明、凭祥等地,依然比较盛行,他们既是传统的山歌手,又是“仙婆”(fwengimq)、“歌师”(fwensaegoeng)的身份。但是,道经山歌基本是以汉族题材的少数民族叙事诗形式出现,是汉文化影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产物,许多歌师演唱使用壮汉交替“Begsei”形式吟唱。

四、歌詞韵律特征

左江流域壮族山歌韵味特点与广西其他地区壮族山歌基本一致,但字声结构更加讲究对应润腔技巧和字声入情的“味儿”,以壮话平腔唱法和西雷二句高腔山歌唱法最为突出。山歌要求文体符合民众审美潮流,词义不但有丰富的内涵和想象力,还要贴近地方民俗和符合当地的习惯用语。在固有的曲调上,只有选对歌词总体归韵符合,归韵遵循演唱气口最响亮点的山歌发声方法,这样的山歌才有一气呵成、声韵朗朗上口的特点。左江流域山歌类型丰富,体裁多样,但以高亢嘹亮的高腔山歌出名,尤其是崇左市大新高腔和百色市那坡过山腔最有特色。民歌手要唱高腔山歌,首先要掌握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其次得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有名的高腔山歌传承人,他们很注意歌词的归韵必须符合高腔旋律需要表现的顿挫、收放、滑擞等特点,并从“声、情、韵”全方技巧去打动观众。

(一)结构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流行于崇左市大新、天等、龙州等地,多用七言句,二二三结构,赋比兴手法与其他地区山歌基本一致。演唱歌词为了方便处理高音技巧,为采用多开口音发声的当地壮语方言,同时便于拖腔需要和上下音乐的连贯性。许多语音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第一句起兴,第二句抒情,如:

《Daznih Youq Dingqnyi lawq》Duzrwi mbin ma vih duj va(脚韵),Begroeg vih bay youq raemxbien.(腰韵,保留入声字)Gaeu siengj geuhfaex lau rumz bongj,Lienz nuengx youh lau nuengx gangj yiemz.(脚韵,壮语ien与 iem同韵调)。歌词壮译汉:“蜜蜂飞来为花朵,白鹤为鱼立水边,藤想缠树怕风吹,恋妹又怕妹讲闲。”这类情歌的歌词相对简单直白,已经融入汉语诗歌的结构形式,但又有腰脚韵的通用手法,通过赋比兴手段编词,寓意变得深远,耐人寻味,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情歌特色。除了传统歌词,高腔山歌由歌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随意编创占多数,填入固定的曲牌演唱,因而,大新壮族高腔山歌的歌词丰富、真切,传唱范围比较广。

(二)韵体

1.七言腰腰脚腰韵

虽然使用当地的民族语言演唱,但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原因是这些山歌歌词的声韵协和,演唱者遵循“韵调”在人的听力最佳的,最“上耳”的音调上反复,使观众听清并加深印象。腰脚韵是左江流域壮族山歌最普遍的定韵规律,壮族俗称“勒脚歌”(状语:Fwen laebgiek),勒脚是壮语称谓。壮族山歌讲究“神韵、勒脚韵、腰脚韵和一咏三唱”四大要点,但要做到音韵上佳,那要求山歌手创编歌词时做到凝神静想、神与物游的形象思维境界。以下江州九莲调山歌《Dah Nuengx Sau》是典型的勒脚体(一咏三唱)。Nuengxsau dwg haibaij gwnzmbwn,(咏)Haibaij maz daeng go henmbanj;(唱)Bouxlawz ngauz ndaej haijbaij doengh,(唱)Ngauz ndaej nuengz doengh nuengx gaen bae.(唱)

2.五言腰脚韵

左江流域山歌“伦”的歌词结构,主要是五言押腰脚韵,是壮族的山歌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他形式的山歌主要还是从五言腰脚韵体进行派生出来的。腰,主要在句子中间,不论哪一个字,都可以成为押韵字,这是壮族山歌特有的表现形式,与汉字的诗歌有较大的区别,脚,即句子的末尾字为押韵。如《Maij daeggoq》

Goekhaemh ninz mbouj ndaek, lumj duzdaek ndonj sim;baez cim sam baez gongz,

niemz gwmzgongz nanz gvaq.(下划线是壮语歌词特有的押韵形式)

这首山歌的第二句“daek”是腰,与第一句的“gongz”脚相押;第三句“cim”脚,又和第四句的“congz”腰相押。

3.韵尾将近,不设腰韵

此类山歌调在左江流域地区是一大特色,其打破了山歌传统的押韵规则。天等西部调:

Ngeix mwngz lai,Ngeix mwngz lai,(韵尾ai)Ngeix mwngz ngoenz maz hwnj godoiz(韵尾ai).Ngeix mwngz ngoenz maz ciengq sanhgoh(无腰韵).Seiqbaih gohsouj cungj maz lai,Seiq baih gojsouj maz daengzcaez(韵尾接近ai与ae).

壮语南部方言的“ai”与“ae”,在读音上差别不大,演唱“a”时常常把唱腔提升拖长音,把双韵母的第二个音留做装饰音,也让不完全协和的韵尾给人加深印象,起到警醒、质问、刁难的效果。在左江流域,还借助汉歌的押韵、平仄、节奏,这是与壮汉同胞和睦相处后,彼此之间相互吸收、民族融合的结果。汉族诗歌与壮族山歌有共通之处,壮族山歌主要是广泛吸收了汉族文化知识,所有的壮族山歌都有著汉族文化的因子。除此之外,壮族山歌与各个少数民族民歌相互借鉴,一种是形存质变,另一种是形神皆变。

五、小结

左江流域壮族山歌由于受到南、北部方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曲调丰富优美,韵律独特的曲种。人们使用语言的抑扬顿挫,也可以在山歌演唱形式中得以体现。壮族地区的南壮方言对山歌唱词的影响,也反映了本地区人们生活节奏和审美特点。左江流域山歌以“腰脚韵、神韵、勒脚形式、一咏三唱”结构形式为主。广西壮族各地山歌的旋律、调式都有自己的风格,左江流域壮族山歌是内容丰富,韵律结构独特,是壮族人民爱听、爱唱的曲种。当代左江流域壮族山歌的曲调,沿袭千年不变,但内容从过去的苦歌、情歌,变为以农事诫勉、时令季节、婚恋习俗等为主,歌词基本是即兴创作。宗教仪式山歌和民间叙事传统山歌,是跟汉语诗歌的五言、七言诗歌类似,多数歌词是固定的、代代相传的。

参考文献:

[1]范西姆.壮族民歌100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

[2]蒙元耀.壮族古籍与古文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6.

[3]清似蒙,《Sam Nyied Sam》(壮文版),Mbouj Ndaej Hawj Naj[I].2019.5

[4]黄凤显.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5]白雪,壮族民歌与信仰、祭祀、节庆的整体变化——以左江流域大新壮族民歌为个案[J].歌海,2010(3).

[6]黄桂秋,黄伟品.壮族民俗风情[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陆宗武(1973- ),男,广西南宁马山县,壮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声乐与民族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曲调韵律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书的国度
鸟Birds
空隙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偶感
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