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难写是真情
2021-06-01楚建锋
楚建锋
“丹青难写是精神,笔墨深处见真情”。读新闻界老前辈、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同志所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后,我被书中另一种精神,另一种真情震颤了:那情,如水、清澈明亮,滋润着我的心田;那情,如火、熊熊燃烧,铸造着我的情操。
这是一位新闻界老前辈用自己的良知和共产党员的情操,同一个个震撼过几代人的共产党员心灵间筑起的真情厚谊。
这是一位有六十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用自己对党的赤胆真情为人民大众塑造的一个个永垂不朽的时代楷模。
“我深感岁月的更替,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关键还在于他是否有一颗为人民奉献的丹心。”这是穆青同志在书中记述除险英雄任羊成、植树老人潘从正、辉县功臣郑永和的段落。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质朴的共产党员情怀,不但是文中主人翁的情操,更是穆青同志心灵的写照。这种情操,是两颗心的撞击产生出的世纪火花,这些火花,照耀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灵魂。
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正是带着这种爱和良知,怀着这种朴素的共产党员情怀,发掘出一个个既普通平凡又伟大夺目的共产党员楷模。
翻砂工人赵占魁,经年累月的守在2000摄氏度高温的熔炉旁忘我工作的劳动热情;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舍身忘我工作姿态;种棉老人吴吉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迫害,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啥也别想挡住俺”的革命精神;植树老人潘从正,20年抛家离舍,风沙、吓他不跑,断粮、逼他不走,有病、他不肯离去,老了、他不享清福的“缀网蜘蛛”奉献精神;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的红旗渠精神;公社书记孙钊,那双布满老茧、伤痕累累,象征共产党人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大手,村党支部书记闫建章,对党那颗“敌人刺刀剜不去、‘四人帮的棍棒打不碎、金子银子买不去”的赤诚衷心……这七名最普通、最平凡,长年战斗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干部、工人、农民们,身上洋溢着对党忠贞不二,对人民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优秀品德,是一般新闻记者和共产党员难以捕捉、发现、提炼和拥有的,需要用爱去感受,用心去交流,用一名新闻记者的良知去发掘采访对象灵魂深处的闪光点。
时光没能冲淡穆青同志心灵的记忆,岁月没有磨灭穆青同志的真情厚谊。反而,使他与这些楷模们的心灵愈走愈近,感情愈来愈深。数十年来,他始终怀着一颗共产党员的丹心,用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次、两次、三番五次地采访、洞察,一年、两年、数十年地熔化、提炼,使尘封55年的梁雷、28年的任羊成、20年的郑永和、17年的孙钊、14年的潘从正,这些明珠般的楷模得以发掘,为党和人民奉献了一笔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创造了我国新闻史上采写年度最长的奇迹。
是呀,55年的风雨晨昏,多少往事、多少悲欢,都随岁月的年轮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唯独不能带去穆青同志心灵的记忆:惨死于日寇屠刀下的民族英雄,引导他走上革命征途的中学教师梁雷。1993年9月,他从“一线”刚退下来,便踏上了晋西北的路程,代表中学同学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用鲜花、用热泪、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祭奠恩师的英灵。55年,在穆青心灵中永远抹不去的是恩师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
为了改变辉县拍石乡贫困面貌的乡党委书记孙钊同志与世长辞了,当人们揭开孙钊薄薄的被单,看到他那结满铜钱厚老茧的双手,凝着乌紫的血痕,断指还在发炎,整个右手肿得老高时,都泣不成声了。17年过去了,1992年6月,穆青同志再次踏上了拍石乡,写下了这样情真意切的话语:多少年来,这双布满老茧、伤痕累累的大手,像一面火红的旗帜,给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我心灵深处,这双手已成为共产党人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象征。
穆青同志说:“几十年来,这10个共产党员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有些人是我在心里酝酿了多年才动笔写的,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的。”是呀,他注入笔端的不但是这些震撼人心的人物,更是与这些人物心与心交融产生的真情共鸣。他在采写这些人物时,不但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与这些人物对话、交流,走入了这些人物的心灵世界。使自己受到了感染,也使这些人物受到了感染。穆青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使得他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们从穆青身上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所以,他们把穆青当成了生活中的知己,心目中的榜样,党的化身,比亲人还亲的人。正因为如此,穆青同志受到了这些采访对象的爱戴: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不远千里送来的一株棉花,植树人潘从正派儿子带来的一瓶小磨香油,与除险英雄任羊成分别时两颗心默默地道出的“珍重”!
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比金子还珍贵的真情,是常人难以分享的财富。所以,这些人物在穆青心里不仅是典型、榜样,更是一笔财富,一笔他一辈子都珍惜如命的财富。正因为他有这种真情和境界,才使他在半個世纪中把这些金子般的财富源源不断地献给了人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5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不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抑或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穆青同志始终情系于党、国家和人民,他的脉搏始终与党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穆青同志说:“读史可知兴替。今年是党的75岁华诞,也是我步入古稀之年的第五年。我亲身经历了党由小壮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深知‘千金易求,人心难得这一关系到我党盛衰兴亡的古训。近年来,有的党员不但淡忘了自己的责任,甚至怀疑世界上有无奉献的人,还有的党员干脆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背离人民,违法乱纪,在党群之间筑起一道无形地高墙,隔断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玷污了党的形象,造成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我这位有六十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理直气壮地把这些为了党的兴旺发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榜样告诉他们,让人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焦裕禄同志长眠于中州大地已经26年了,但是,视党为衣食父母的穆青同志,眼见目前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怎么也不能忘却烈士那种“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情怀,并在书中发出了真情的呼吁:“人民呼唤焦裕禄!”
听说,穆青老前辈是一位很坚强的人,从不轻易掉泪,但是从书中可看出,穆青同志为了这些普普通通的党员们却多次流泪了。这是他感受到了党的伟大,感受到了这些为了党的事业英勇献身、流血流汗的党员崇高精神所在,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正因为他带着这种真情,有了这种常人难得的独特感受,才使他在半个世纪中发掘出了一个又一个名标青史的共产党员楷模。才使他这名老党员在关键时刻,把这样一部用血泪和丹心写成的厚重的书,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用真情和责任,告诫、启发人们以榜样为力量,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穆青同志说:”这些人物是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认为,更宝贵的是时代产生和造就了穆青这样的新闻工作者!
从穆青同志身上,我们窥视到了一名杰出的党的新闻工作者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操,热爱党、热爱人民的赤子真情。
我爱不释手的三次从头到尾阅读了这本珍贵的书,力求把书中十个人物、十五个故事和穆青同志的崇高思想境界,高尚品德融化在我的心田。因为,每读一次,都使我在灵魂深处接受了一次崇高的洗礼,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空虚浮躁的时代,蓦然间寻到了安慰,找到了归宿,看到了价值,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
十个共产党员,我们永远的楷模!
穆青同志,我们永远的榜样!